職業學校實習,不能這麼搞!
當下的職業學校,實習是一個大問題。
最近發生的一件大事,就與這個有可能有關聯。具體什麼大事,我不討論。
我只談實習問題。
其實職業學校實習,是一個悖論。
職業學校的定義,是技術工人學習,其實習崗位,就是去技術工人的崗位去實習,爲什麼要實習,因爲不實習無法掌握真實的技能,學校學的理論不夠,還需要工廠的技術工人手把手地教。
但是,你想一下,哪個工廠願意讓自家的熟練工人,把工作停下來,去培訓這些沒有經驗的學生?
這不就代表着生產效率的損失嗎?
越是你要進行實習,說明你越沒有實操能力,工廠企業主也就越不可能接受你的實習,除非,來實習的人給錢!
否則企業家憑什麼自己付出代價來培訓你呢?
那些對優秀人才極其渴望的大的服務行業的企業(比如IT)是可以接受的,因爲大企業往往從實習生中挑選未來的人才,他們本來就經費充足,爲了找到優秀人才,篩選拼接受一部分實習生,是對他們完全有利的。
但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是很難找到這種願意爲他們提供培訓成本的企業的,不僅因爲他們本身在學校裡學的東西脫離實踐難以培養,還因爲企業在僱傭勞動力時,勞動法並不讓企業有自由簽訂契約的權利,員工想走就可以走,沒有任何責任,企業哪敢投入資本去投入人才的培養呢?
但當下的中國職業教育中,卻存在必須實習的管制。
這種實習,與大學實習不一樣。大學實習,很多普通大學走個形式就可以了,拿一個單位出具的實習證明就可以了,但職業技術學校是由學校強制指定實習單位,不去可以屬於沒完成學業,可以不發畢業證。
這時就在中國出現了一個荒謬的狀況,那就是學校居然可以用這種方法牟利,他們與工廠談好工資,然後只給實習生很少的工資。
企業花的錢並不少,但實習生拿的卻很少,不僅如此,實習生往往由於不熟練工作,其工作效率遠低於熟練工,於是只有更長時間的工作,才能讓企業的花費有所產出。
這些實習生,乾的都是基本上沒有技術含量的活。如前所述,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活,企業是要投入的,只有沒有技術含量的活,才能讓企業付出成本後有所回報。
職業技術學生們,就不得不幹着其實與普工差不多的活,卻拿着比普工少得多的工資,僅僅爲了完成國家規定的必須實習的規定。
這是年輕的孩子們不懂事,家長們也總是認爲,乾點活總是好的。但實際上,這個過程,學校沒有付出教育成本,反而從中得利了,除了某些特定行業外,大部分學生沒有學到任何技術技能。
這一切,是由對職業技術學校的相關規定,以及勞動法所導致的。
要怎麼解決呢?
第一,就是放開職業學校的各種管制,允許學校自由辦學,實習與否,不由上面的政策來規定,而是由學校自己來決定,由學生自己來決定;
第二,去除勞動法中對勞動者的特權保護,允許企業自由與勞動者簽約,這樣企業就可以制定相關違約條款,如果你接受了培訓,企業付出了,那麼,你爲企業服務的時間就必須達到一定期限,否則會違約,要賠錢。
這時,企業纔有可能願意付出成本,讓老員工來帶新員工,形成企業內部基於契約的學徒制模式。
古代尚且有十年學徒,然後爲師傅效力三年的約定,但在今天的勞動法上,企業是不能這麼做的。
第三、允許企業辦職校,不要限定各種職校要有多大面積,企業工廠難道不就是天然的職業學校嗎?16歲以下的少年,應該允許他們直接進工廠工作當學徒,從打下手做起,跟着真正的技術的工人們學幾年。
在中國農村,哪個泥瓦匠,木匠是從職校培養出來的?不都是跟着師傅幹出來的嗎?
湖南有一個複印打印產業,全部由親戚們帶着孩子,學維修二手複印打印機開始,然後這一個地方的人,佔據了全國五成以上的打印複印市場。
職業技術學校能培訓這種維修人才嗎?
允許企業辦學,允許他們自主收費,允許學徒制,學徒可以用打雜幹活來換取技術的學習,這纔是真正的學技術。
現在的不少職校,搞成了壞孩子集中地,甚至有人傳言,男學生不死在職校,女學生不在職校懷孕,就算是謝天謝地了。
這種培訓有任何意義嗎?我看大多數職校,不過是父母們不忍心孩子過早工作放過去過渡一下,沒有過任何指望 。
反而新東方、藍翔這樣的民辦職業學校,還真教了一些職業技能。
勞動力,也是資本品,技術就是這個資本品的屬性,技術越高,收入越高,但今天這種大搞職業,由政府來規定學校要怎麼辦的模式,是一種人才生產的計劃經濟模式,是註定會失敗的。
交還市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