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漸近,產業鏈蘊育新機
文丨王東嶽
汽車電動化趨勢日漸明朗,汽車產業開始逐漸步入智能化下半場;近期,國產智能駕駛公司密集上市,國產智駕系統不斷迭代出新,特斯拉三季度盈利“反轉”,均透露出智駕行業發展新一輪增長拐點信號。
10月24日,特斯拉發佈2024年三季度報告。三季度,特斯拉實現營業收入251.82億美元,同比增長7.85%;實現淨利潤21.8億美元,同比增長16.24%。
得益於汽車成本降低和自動駕駛(FSD)系統加持,特斯拉在三季度實現超出市場預期。同時,基於即將推出的新車型和新版FSD的即將落地,其CEO馬斯克預計2025年特斯拉產銷將增長20%至30%,重拾高增長。
多家券商分析指出,當下智能駕駛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裂變,爲衆多企業開闢了一片廣闊的發展藍海。在這場革命中,智能駕駛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無限商機。
業績超預期
FSD加速推進
三季度,特斯拉實現營業收入251.82億美元,同比增長7.85%。其中,公司汽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00.16億美元,同比增長1.99%;公司單季度實現淨利潤21.8億美元,同比增長16.24%,扭轉前兩季度下滑趨勢。單季度毛利率爲19.8%,同比提升1.9個百分點。
以每股收益計,三季度,特斯拉調整後每股收益(歸屬於普通股股東)升至0.72美元/股,較二季度增加0.3美元/股,環比提升71.42%;較上年同期的0.66美元同比增長9.09%。
受業績超預期因素影響,10月24日,特斯拉股價單日上漲21.92%,單日增加市值1496.22億美元,總市值增至7817.53億美元,繼續保持全球市值最高車企排名。
三季報中,特斯拉表示,公司三季度收入增長主要得益於汽車交付量(含Cybertruck業務)的增長,利潤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全自動駕駛功能(FSD)收入確認同比提升,原材料、運費、一次性費用等成本的下降以及向其他汽車製造商出售碳信用額度等因素影響。
根據三季報,7-9月,特斯拉在全球累計交付新車46.29萬輛,同比增長6.39%,同時,公司的單車銷售成本降至3.51萬美元,創下歷史新低;全自動駕駛(FSD)業務在三季貢獻收入3.26億美元;通過出售碳排放信用額度獲得7.39億美元收入。
在三季度的財報交流會上,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正在成爲自動駕駛方面最具競爭力的公司。截至第三季度末,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駕駛員監管版)累計行駛里程已經超過20億英里,其中超過50%是在V12版本上實現。同時,馬斯克還透露,公司的FSDV13版本即將發佈。與V12.5版本相比,V13版本的FSD預計干預間隔里程數會提高5-6倍。
此外,馬斯克還表示,2025年,特斯拉汽車將計劃推出更具成本優勢的車型,在銷量最好的情況下預計可增長20%-30%,公司還將在2026年推出自動駕駛出租車Cybercab,年產量目標爲200萬至400萬輛。
智能駕駛前景廣闊
自創立以來,特斯拉將降低成本和智能化作爲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圍繞降本和智能化,公司採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措施。特別是在智駕軟硬件的研發上,投放了大量的企業資源,以推進實現無人駕駛戰略目標。
在2023年度的財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與減少產量和提高單車利潤率相比,推動更高的產銷量和提升FSD選裝率纔是正確的選擇。
2024年4月,特斯拉發佈了V12.5版本的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駕駛員監管版),該版本的FSD數據和訓練量較此前增加了近5倍,且在安全性和舒適性上有進一步提升。
平安證券指出,自動駕駛領域是當下人工智能創新的主要驅動力。自動駕駛大規模解鎖全球多樣化數據,不僅帶來全新商業模式及寶貴的社會效益,還可以支持穩定的技術進步和業務增長,逐步引入人工智能驅動的駕駛自動化更是存在着巨大的商業潛力。
根據特斯拉官網披露,目前,特斯拉提供的FSD服務主要有兩種模式,包括一次性購買和訂閱制。截至2024年6月底,特斯拉經調整後的FSD一次性購買的價格約爲0.8萬美元(美國本土售價),訂閱費爲99美元/月(美國本土售價)。
截至2023年,特斯拉在全球累計銷售約700萬輛新能源汽車,其中在中國銷售約300萬輛。平安證券表示,以200萬輛的一次性購買價格計,預計將爲特斯拉帶來接近16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考慮到FSD較低的物料(BOM)成本,FSD業務將有效提高特斯拉的整體利潤率水平。
10月11日,特斯拉召開的“WE,ROBOT”新品發佈會上,馬斯克強調,“未來一定是屬於電動自動駕駛汽車”。特斯拉的定位並不是一家單純的“汽車製造商”,公司在硬件和軟件生態系統的持續投入是爲了打造一家基於汽車自動駕駛和智能服務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公司。
對此,平安證券表示,智駕技術持續進化將使得理論上現有搭載FSD的特斯拉車型都可作爲車主的生產工具,車輛收益可根據每年行駛里程計算。按照特斯拉的預計,在Robotaxi業務開始運營時,其將在全球擁有700萬輛至900萬輛車。隨着車隊規模不斷擴大,最終這一數字將可能達到數千萬輛。
根據平安證券測算,在0.85美元/公里的收費標準下,單臺Robotaxi年收入有望達到36.72萬美元(每年運營360天,每天60公里)。在100萬輛的運營規模下,特斯拉車隊每年的運營收入將達到3672億美元;而根據方舟投資公司(ARK Invest)測算,到2029年,特斯拉Robotaxi的出行服務收入(樂觀情況下)預計將達到9510億美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將超過3000億美元。
國產智駕加速迭代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多家國內智駕公司紛紛完成了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國產自動駕駛也在漸行漸近。
公開信息顯示,10月24日,智駕“獨角獸”地平線機器人(09660.HK)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公司以每股3.99港元的發行價格發售股票13.6億股,募資總額達54.07億港元。
據介紹,地平線是一家乘用車高級輔助駕駛(ADAS)和高階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擁有智駕全棧開發能力,可以面向低、中、高全階智能駕駛細分市場提供高效能計算方案。上市後首個交易日,地平線開盤價報5.12港元,上漲28.32%,總市值超660億港元。
10月26日,文遠知行(WRD.O)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爲全球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第一股”。據悉,文遠知行同樣是一家自動駕駛領域的“領軍”企業,公司可以提供從L2到L4級的自動駕駛產品和服務,公司產品覆蓋自動駕駛出租車、巴士、貨運車、環衛車、高階智能駕駛等五大產品矩陣,應用場景涵蓋智慧出行、智慧貨運和智慧環衛。上市首日,文遠知行因大幅上漲兩度熔斷。截至收盤,公司上漲6.77%,股價報收16.55美元/股,總市值達44.91億美元。
據統計,自年初以來,包括黑芝麻智能、速騰聚創、知行科技等6家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實現在港交所上市,另有多家企業在港交所排隊。
自動駕駛公司近期的密集上市,可以看成是當下中國智能駕駛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自年初以來,伴隨着以城市NOA等爲代表的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及端到端智駕解決方案的火熱,汽車行業對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需求持續增強。
2024年7月,理想和小鵬先後交付全國無圖城市領航,蔚來汽車也推出了無圖城市全域領航輔助(NOP+)。9月,華爲在其新品發佈會上宣佈,將正式推送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S 3.0至全系車型。據介紹,華爲ADS 3.0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可實現車位到車位無圖城市領航功能的智駕系統。通過該系統,華爲希望能夠提供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體驗,提升用戶的安全性與舒適性。
根據賽力斯此前發佈的《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模擬審計報告》,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引望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0.97億元、47億元和104.35億元;同期,公司實現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爲-75.87億元、-55.97億元和22.3億元。2024年上半年,引望公司收入不僅實現了收入端的高增長,還正式實現了利潤上的扭負爲正。
平安證券表示,基於ICT領域的長期積累,華爲在智駕領域有着軟硬一體、車雲一體的高度垂直整合優勢。隨着以問界M9爲代表的鴻蒙智行車型熱銷,華爲有望成爲中國高階智駕搭載車型保有量最高的自主品牌,從而進一步強化其本土智駕領先優勢。
產業鏈的機會
根據地平線在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2023年,全球智能汽車銷量約4000萬輛,佔全球新增乘用車總銷量的65.6%。2019-2023年,全球智能汽車銷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8.0%。隨着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預計到2026年,全球智能汽車銷量將達到5600萬輛,滲透率提高至80.3%,預計2030年進一步上升至8200萬輛,滲透率達到96.7%。
作爲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最快的國家。2019-2023年,中國智能汽車銷量從400萬輛增長至1200萬輛,滲透率從18.5%上升至57.1%,汽車銷量的年複合增長率達34.2%,高於全球市場平均增速。同時,中國智能汽車銷量的全球佔比也從2019年的18.6%上升至2023年的31.4%。地平線在招股書中預計,到2026年,中國智能汽車銷量將增至2000萬輛,滲透率達到81.2%。到2030年,進一步增長至3000萬輛,滲透率接近99.7%,中國智能汽車銷量的全球佔比將提升至36.6%。
平安證券認爲,伴隨科技的飛速發展,目前,智能駕駛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裂變,爲衆多企業開闢了一片廣闊的發展藍海。智能駕駛技術的突破,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更引領了一場深刻的產業革命。在這場革命中,衆多企業紛紛涉足智能駕駛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從汽車製造商到科技公司,從傳感器供應商到軟件開發商,智能駕駛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無限商機。
招商證券認爲,從電動化到智能化,隨着上半場電動化的突破,智能汽車產業開始步入智能化的下半場,智能駕駛的滲透率將加速提升。技術路線上,無論是端到端還是車路雲,都將有力促進汽車智能化發展,加速產業趨勢。
以單車智能爲例,相對於車路協同,單車智能依賴於單個車輛上的傳感器、控制系統等硬件設備來實現對周邊環境、狀態的感知,並將信息交由軟件系統分析決策以達到控制車輛的目的。因此,其核心部件包括感知、決策與執行三個部分組成。其中,環境感知硬件是實現智能駕駛功能的基礎,是自動駕駛車輛與外界環境信息交互的關鍵。
根據招商證券測算,單車智能的感知層產值增量主要來自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車載攝像頭市場,預計到2030年,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和車載攝像頭市場的產值增量將分別達到800億元、500億元和500億元。
與之相對,決策層可視爲自動駕駛的中央大腦,主要由芯片、計算平臺和軟件構成;執行層主要負責接收分析層數據,完成轉向、剎車等實際動作。據招商證券測算,預計到2030年,國內的決策層智駕域控制器市場的產值增量將達到800億元;同期,執行層的產值增量主要來自於線控油門、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線控懸架及執行層域控制器,預計2030年產值增量分別約爲70億元、400億元、370億元、400億元和160億元。
此外,作爲解決端側算力不足的重要手段,車路雲一體化建設也需得到重視。招商證券表示,車路雲一體化系統的核心是將人、車、路、雲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融爲一體,基於系統協同感知、決策與控制,實現智能網聯汽車交通系統安全、節能、舒適、高效運行的信息爲物理系統。與端到端自動駕駛系統的應用場景和實現方式不同,車路雲一體化系統通過車路協同提升整體交通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此前發佈的報告指出,從產業產值增量角度可以具體細分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路側基礎設施、雲控平臺以及基礎支撐四個部分。在中性預期情景下,預計2025年,車路雲一體化產業產值增量總體規模將達到7295億元;到2030年,車路雲一體化產業產值增量總體規模將增至2.58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28.8%。其中,國內汽車智能駕駛硬件及軟件(單車智能)產值2025年將達到2078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4046億元。
(本文刊於11月02日出版的《證券市場週刊》。文中提及個股僅作舉例分析,不作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