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越來越高端了:某地區正高級教師16人均爲領導,普通教師0人

這些年教師職稱越來越受人關注,原因就在於普通教師評職稱越來越難,職稱評審要求越來越高。看看各地的職稱評審,幾乎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再看看教育上的高級、正高級教師,真正的一線教師並沒多少。

近日一位網友公佈了自己地區的正高級職稱名單,更是震驚了很多人。

這位網友說:蘇北某地區有正高級教師16人。其中校長6人,機關人員4人,副校長3人,中層3人,普通教師0人。在一線代課的有4人,3人退居二線,但都是專家,聽聽課做做報告。

全國的職稱評審可能都存在這樣的現象:正高級教師一線教師比例極低,甚至沒有;有幸評上正高級的一線教師,也未必是單位裡最優秀的。

所以當今的職稱真的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了,不然職稱就淪爲了權力的象徵,成了專爲領導量身打造的一種制度。

職稱評審以各種榮譽、課題、公開課爲核心,這就註定了一般老師根本競爭不過領導。

現在的教師職稱評審不看教師平時的工作,只看各種榮譽證書。評高級的必須具備市級及以上榮譽;評正高級的必須具備省級及以上榮譽。這些榮譽包括:教師節表彰、課題、公開課等等。對於普通老師來講,能獲得縣級或者市級榮譽已經是天花板了,至於省級的,除非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事蹟,不然是不太可能的,只有校長及各級教研員纔有可能。這就註定了一線老師是不太可能評上正高級的,也可以說,正高級職稱就是爲領導量身打造的。

我們的榮譽頒發各級校長具有決定權,這也註定了人家有優先權,所以高級一點的榮譽是輪不到一線老師的,只要沒有榮譽證書,想評職稱就不太可能。

中小學職稱評審應該以教學業績、學生評價、課時量爲主,而不是什麼各種榮譽。

不知道誰規定的評職稱只看榮譽和科研成果,難道老師平時的教學業績和學生評價不重要嗎?中小學老師本身就是以教學爲主,科研爲輔,爲什麼要求老師必須有什麼科研成果呢?他們能研究出什麼來?

看看教育上每年發表的那麼多課題論文,對改進教學有什麼幫助?看看教育上的那些專家領導,教學能力有多高?個人認爲,中小學老師評職稱,看三個方面就行了,不要看什麼榮譽。

第一看教學業績。應試教育下,必須看老師的教學業績,只要業績好,就說明這個老師是認真負責的。第二看學生和家長評價,大家認可的好老師纔是真正的好老師。第三看工作量,不上課的老師絕對不能評,勇挑重擔的老師也絕對值得表揚,至少具有奉獻精神。至於各種課題和論文,不應作爲評職稱的必要條件,因爲這些真不是中小學老師的必要工作,他們的重心就是教學和學生。

教師職稱現在搞的是越來越高端了,以前只有高級,現在還有正高級,據說相當於大學教授,但哪個中小學老師能具備大學教授的水平?目前的職稱評審看似給了普通老師更多的晉升渠道,實際上和一線老師越來越沒關係,因爲就算中小學老師可以評院士,又有幾個普通老師能評上呢?評上的還不都是各種領導。如此一來,普通老師和領導的工資差距是越來越大了,幹多得還掙得少,是不是都是職稱惹的禍?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