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手繪電影看板畫師 謝森山從畫匠變藝師

達人座右銘

達人小檔案

「我的一切、我的家,都是從電影彩繪而來的。」臺灣碩果僅存的手繪電影看板畫師森山說,沒想到一畫就是60年,歷經傳統戲院沒落、原料美術漆停產,到電腦輸出海報取代手繪看板,但現年73歲的他說,只要體力可以,會繼續畫下去,因爲這是他的興趣,「也希望技藝傳承,這些都是四、五年級生共同的時代記憶。」

現在想看謝森山的手繪電影看板,只能到桃園中源戲院,在戲院老闆堅持下,謝森山仍替戲院手繪、安裝大型看板,成爲當地文化景點、打卡熱點,許多知名電影看板或海報還沒下片已被餐廳遊樂場預訂,用來打造復古場景

今年中,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還替謝森山辦展,從畫匠藝師,未來他計劃補習班傳授與累積彩繪技藝。

謝森山1946年生於臺中,後遷至桃園,身爲家中長子,爲幫助家中經濟,15歲進入東方廣告社做手繪電影看板學徒,17歲時已學成一身技法,可獨立排版做畫出師,20歲退伍後自立門戶,一路堅持手繪電影看板,也目睹臺灣電影產業快速變遷

回憶來時路,謝森山感性地說,當初與父親的一個約定,是日後支撐他再苦也不放棄,要成爲一位好的電影看板畫師的力量

少時,他常經過俗稱桃園大廟景福宮,廟後都是戲院,走到戲院邊看人家掛看板,心想如果這些看板是他畫的該有多好,就跟父親說,想學看板畫畫

他先進入廣告社做手繪電影看板學徒,一進門師傅就說薪水伙食住宿通通沒有,要學就趁空檔,在旁邊看師傅畫,他記下師傅的用色搭配,等下班收工具時,把當天老師傅配的顏色一筆一筆畫筆記本,時常學到半夜,才騎着腳踏車回家

爲了觀摩他人繪製的電影看板,謝森山和師兄下班後,從桃園騎着腳踏車到西門町,三更半夜自備手電筒,照着巨大電影看板觀察他人的用色與技法,或鑲在電影院走廊上的相框畫報臨帖字體紀錄海報配色

20歲退伍後,謝森山自行開業,在1960~1980年代臺灣戲院與電影全盛期,他同時與7家戲院配合,不僅畫首輪戲院看板,還有巨幅海報,從二樓掛到四、五樓,都是用180平方公分畫布拼接,光一個人的臉就要10片畫布組合,不僅顏色拼接要一致,也講究光的明暗層次與立體感五官神韻也要栩栩如生,持續逾10年。

如今,隨着電腦科技進步,手繪式微,手繪電影看板成了復刻珍貴記憶。謝森山說,在時代變遷下,他沒有被淘汰,是因爲持續畫,讓外界看到,期許未來這項技藝用不同形式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