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自隆/華視搶進52 《人在冏途》?

鄭自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教授

NCC在第一季最後一天送給華視大禮,進駐52頻道輿論罵翻天,沒有一篇評論講好話,連網路投票也是一面倒,認爲「不適當」,甚至新聘3名獨立公評人也被殃及,華視新聞臺成了不被祝福新生兒

▲隨着NCC正式通過華視新聞資訊臺上架52頻道之後,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左)與公視代理總經理徐秋華(右)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該臺未來規劃與迴應外界質疑。(圖/華視提供)

持平而論,華視主頻的新聞做得並不差,但爲什麼被罵,理由有兩個,一是NCC事先畫靶,形成不公平競爭,陷華視於不義,二是併入公廣後,經營績效太差,年年虧損,大家不看好。

比捱罵更現實問題:錢從哪來?

輿論對NCC不爽,罵幾天撐過去就算了,但虧損是沉痾,是天天要面對的問題,華視提出的因應措施是增加廣告收入、新媒體收入、爭取公部門奧援,期待3年轉虧爲盈,但不管是廣告或新媒體收入、爭取公部門奧援,都是現在進行式,現在的努力都無濟於事,多了一個新聞頻道就會海闊天空?

通傳會讓華視上架52臺的決定,自然受到在野黨部分輿論反彈,但對華視更重要的是如何處理「虧損」問題。(圖/記者屠惠剛攝)

廣告收入:廣告收入依附收視率數字與媒體退傭趴數,新聞區塊收視率的確較高,但新聞區塊也是高度競爭,華視希望收視率要拚到1,但「清純」的華視新聞是否受重鹹的臺灣民衆青睞,真的不可知,收視率拼不出來,廣告收入也就不能期待。

再說媒體退傭,媒體退傭本是業界營運常規,但前年被何不食肉糜董事批評爲陋規,要求取消,從此主頻的廣告每月不足2,000萬元,主頻廣告拉不起來,業務部門對新聞臺又能如何施展手腳?

▲即便華視有開設Youtube頻道,但該頻道所帶來的收入僅是杯水車薪。(圖/翻攝自YouTube/華視新聞 CTS News)

新媒體收入:不必期待新媒體,新媒體是經營平臺外商吃肉,辛辛苦苦做節目的content provider只能喝湯,電視臺將節目上掛youtube平臺是「自己燒水,別人洗澡」,一家有8個頻道(含新聞頻道)的家族頻道,上掛YT,每月僅分潤1,200萬元,華視新聞臺又能分到多少?平臺分潤也是依據點閱率,樂觀以每月150萬元計,一年不足2,000萬元,對頻道經營只是杯水車薪。

再說頻道廣告收入與新媒體分潤是競爭關係,相同訊息,一個人不會看了電視後又去看YT,有YT看也再不會看電視,所以拉高平臺點閱率等於砍自己的收視率,而收視率帶來廣告收入,與平臺點閱率分潤,孰重孰輕,操盤者必須衡量。

華視《人在冏途》?

公部門奧援:可分二部分,一是政府直接補助,但文化部已宣佈於法無據,政府只能依法補助公視,華視是公視子公司,政府幫不上忙,再說經營新聞臺要求政府補助,像話嗎?這不就成了政府的新聞臺。

第二種方式的公部門奧援,是爭取政府標案,先不說政府標案廝殺慘烈,是典型血流成河的紅海市場,再說政府委託標案都會期待新聞露出,這是不能寫於標規,但卻是甲方乙方心照不宣的默契,有潔癖的華視董事卻要求新聞部不得置入,那標案又如何爭取?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耀祥曾公開表態「給公廣集團機會」,如今華視上位52臺將面臨更大的營運考驗。(圖/記者屠惠剛攝)

新聞是不能置入,但政府或廣告廠商新聞是否露出,端視是否具新聞價值而定,並不是電視臺承攬了廣告或標案就得避嫌,如此矯枉過正故作清高,只能吃土。

上述3項都是臺灣目前所有電視臺「奮鬥求生」的共同目標,並非華視獨創,事實上除了這3項外,收視率高的電視臺還會有系統臺分潤的授權費,每年數億元,可惜華視一毛錢收不到,主頻受限有廣法(指:《有線廣播電視法》)必載規定,收不到,即將上架的新聞臺,不但沒有授權費,每戶還得付系統臺0.3元的上架費,一年千餘萬元,倒貼。

此外還有一項可觀收入沒被提到,就是業外收入,電視臺賣雞精、賣益生菌、經營電商即是,華視有項令各家電視臺欣羨的業外收入,就是房屋租賃收入,每年2億餘元,房屋租賃收入已超過廣告收入,成爲華視最主要的金雞母,但租賃空間已經滿載,無法再提升。

電影《人在囧途》海報。(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華視莊總(指:華視總經理莊豐嘉)很努力,業務部、新聞部經理也很努力,有部中國電影叫《人在冏途》,旅途歷經波折,但最後喜劇收場,搶進52頻道華視董事會某些人期待是脫胎換骨,雖然「轉骨」不成,經營會雪上加霜,不過還是「有夢最美,希望相隨」。

熱門點閱》

太魯閣號出軌釀慘重傷亡!心理師「四點」籲衆人穩住自己、散播安定力量

李沃牆/老虎系對衝基金事件延燒 會成爲小型版LTCM事件翻版?

蘇育平/拜登也是「MAGA」信徒?美國再返孤立主義 全球局勢大變局

吳昆玉/中國企圖以「數位人民幣」征服全球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