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系”拿下首個A股平臺:浩歐博收購案點燃“H注A”預期
在資本市場籍籍無名的浩歐博(688656.SH)已經連續2個交易日漲停。
11月1日,體外診斷公司浩歐博發文表示並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浩歐博股價一路上漲的推手來自泰國的“正大系”。
10月31日,正大集團旗下的中國生物製藥(1177.HK)宣佈將從海瑞祥天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瑞祥天”)等股東手中最多收購其所持有的浩歐博55%股份,成爲其控股股東。
海瑞祥天正是浩歐博的控股股東。
這是“正大系”首度收購A股藥企,這也讓市場賦予這起交易更多的想象空間——交易完成後,中國生物製藥是否會向浩歐博注入創新藥資產。
參照同樣是創新藥轉型企業的石藥集團(1093.HK)兩度“H裝A”,實現創新藥資產騰挪來看,這一市場預期似乎並非不可實現。
“正大系”拿下首家A股
此次交易主要分成2部分。
一是協議轉讓,中國生物製藥子公司北京輝煌潤康醫藥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輝煌潤康”)以33.74元/股的價格,購買海瑞祥天所持有的浩歐博29.99%的股權。
此次交易完成後海瑞祥天所持有的浩歐博股權比例降低爲26.39%。
二是要約收購。協議轉讓完成後,同是中國生物製藥子公司、輝煌潤康的一致行動人雙潤正安信息諮詢(北京)有限公司則計劃向除了自身之外的其餘股東要約收購浩歐博的25.01%股份,定價同樣是33.74元/股。
海瑞祥天方面還放棄了所持有浩歐博23.01%股權的對應表決權,這部分股權計劃用於申報要約。
交易完成後,中國生物製藥合計最多控制浩歐博55%的股份。
浩歐博不僅是中國生物製藥在A股的首家子公司,還是“正大系”的首家A股公司。
一直以來,“正大系”在內地佈局涉獵頗廣,涵蓋了醫藥、農牧、飲品等領域,但其在境內的證券化操作卻乏善可陳。
2023年,正大集團旗下主營生豬養殖及飼料的正大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曾申報上交所主板IPO,但最終疑似因爲業績虧損而在當年10月主動撤回了申報材料。
此次中國生物製藥乃至“正大系”爲何將收購A股公司的第一站選在浩歐博,備受關注。
從業務情況來看,浩歐博與中國生物製藥的協同性有限。
浩歐博主營過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檢測試劑,業績規模有限。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03億元、0.20億元;但中國生物製藥的優勢集中在創新藥,2024年上半年創新產品創收61.3億元,同比增長14.8%。
接近中國生物製藥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解釋,中國生物製藥可以從研發、銷售渠道協助浩歐博。
研發方面,中國生物製藥將協助浩歐博推動臨牀過敏自免檢測的臨牀應用,以及爲其脫敏藥雙蟎產品的上市提供技術支持;
銷售方面,中國生物製藥將積極協助浩歐博的體外診斷產品的市場銷售,同時還將協助其拓展海外銷售渠道。
“中國生物製藥將憑藉其海外市場優勢,特別是在東南亞市場的深厚渠道資源和良好聲譽,通過合作,協助浩歐博拓展海外銷售渠道,提高海外市場銷售,從而更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其國際化發展戰略的實施,提升全球銷售業績。”中國生物製藥指出。
隨着中國生物製藥的入主,浩歐博業績增長在望。
市場亦頗爲看好此次交易。從10月31日首度發佈公告至11月1日,浩歐博已經連續2個交易日20%漲停。
抄石藥的作業?
面對浩歐博頻頻漲停,中國生物製藥是否會將部分資產注入其中的猜想逐漸升溫。
一直以來,由於港股市場的低流動性、低估值,儘管中國生物製藥旗下坐擁多款創新藥,且收入已經足具規模,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別達到269.73億元、288.94億元和263.76億元,但在港股市場上所獲得的認可度並不高。
截至11月1日收盤,中國生物製藥PE(TTM)爲15.06倍,市值爲676.48億元;但與之體量相當的恆瑞醫藥(600276.SH),同日A股的PE(TTM)達到55.7倍,總市值達到3033.85億元,相當於4箇中國生物製藥。
如此背景下,若交易完成後,中國生物製藥向浩歐博注入創新藥等資產,這當中的估值優勢不言而喻。
事實上,深受港股低估值之苦的石藥集團就是最好的例子。
11月1日收盤,業績規模體量明顯高於恆瑞醫藥的石藥集團,總市值爲616.37億元,僅爲前者的五分之一。
2023年8月,石藥集團將創新藥資產巨石生物注入A股子公司新諾威(300765.SZ),此後又於今年1月籌劃將創新藥資產石藥百克注入新諾威。
11月1日,新諾威的股東大會已經通過收購石藥百克的議案。
隨着石藥集團陸續將創新藥資產裝入新諾威後,後者市值也從2023年年初的99.96億元攀升至今的352.69億元,期間漲了2.53倍。
未來,中國生物製藥是否會“抄石藥作業”,正受到期待。
如果通過資產注入,提升旗下創新藥資產估值水平,收購浩歐博確實是一筆劃算買賣。
一方面,由於浩歐博的整體市值規模有限,此次收購對於中國生物製藥來說並不構成資金壓力。
若中國生物製藥此次“協議轉讓+要約收購”均順利完成,則相當於合計斥資11.69億元便可以獲得一家上市公司控制權。
另一方面,此時選擇出手,確實是一個合適時點。
由於當前正處於生物醫藥估值的低點。中證生物醫藥指數(930726.CSI)已經從2023年初的3081.57點一路走低至如今的2310.32點,期間降幅達到25.03%。
儘管整體收購規模可控,不過此次收購的價格並不算便宜。
以中國生物製藥此次33.74元/股的收購價計算,則其所對應的浩歐博市盈率爲45倍左右,但當前A股55家體外診斷試劑的估值中位數僅爲25倍。
不過對於此次交易,接近中國生物製藥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目前暫未形成任何有關資產注入計劃。
拓寬融資渠道
除了提升估值的目的外,拿下浩歐博,對於中國生物製藥此後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亦有重要意義。
針對此次交易,中國生物製藥管理層公開表示:“此舉亦有助於公司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擴展A股市場的投資者覆蓋。公司未來也會持續滾動評估市場機會,以最大化股東回報。”
自2000年登陸港交所後,中國生物製藥僅在2010年和2018年向市場發起再融資,此後便再未進行這一資本運作。
但隨着創新藥轉型所需要的研發支出正在逐年攀升後,融資或許勢在必行——中國生物製藥的研發支出已經從2021年的36.77億元增至2023年的44.03億元。
“過去很多藥企的做法是把創新藥資產拿出來,分拆上市,再度定價。但是因爲當前境內市場獨立上市的難度比較高,比較便捷的方式就是收購,之後再以此爲平臺做進一步的打算。”一位醫藥行業人士指出,“在當前監管環境比較鼓勵併購的背景下,龍頭藥企併購產業鏈上的公司也是受到認可的。”
事實上,尋求證券化以進一步爲新藥研發拓寬融資渠道,已然成爲不少創新藥企的共同選擇。
今年5月,百利天恆(688506.SH)宣佈籌劃赴港上市,如今正處於IPO審覈階段;近期,恆瑞醫藥亦承認正在研究境外融資事項,這也間接回應此前其計劃赴港上市,擬融資額爲20億美元的市場傳聞。
接下來,還會輪到哪家藥企,市場正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