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及時雨下在企業心坎上
民營經濟在穩增長、增就業、促創新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重要力量。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民營經濟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發展壓力不小。因此,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政策“及時雨”,民企盼“解渴”。近年來,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民企數量如雨後春筍般增長,進出口貢獻度持續攀升。一批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憑藉“敢爲天下先”的勇氣和自主創新的硬實力大放異彩。當民營企業爬坡過坎、面臨困難與挑戰,精準施策、加速落實助企紓困政策,不僅是當務之急,更是長遠之計。政策“及時雨”只有下到民企“心坎上”,才能更好地轉化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政策好,落地是關鍵。國家已經推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開放等衆多舉措,但如何讓這些政策從“紙上”落到“地上”,考驗着各級政府的執行力。比如,浙江溫州創新推出“按份額抵押登記”業務,爲企業融資打開了一扇新窗;廣東佛山設立政策性小額貸款保證保險專項資金,爲中小微企業送去“及時雨”;深圳推出惠企紓困“30條”,爲民營企業對接資本市場鋪就“快車道”。這些經驗表明,政策落地不僅需要創新思維,更需要務實行動。
一方面,要梳理企業共性訴求,實施分類幫扶;另一方面,要針對企業個性化需求,堅持“一企一策”,政策執行更加精準,不能“一刀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打破部門間壁壘,強化信息共享、政策協同。對於企業反映的問題,不能“踢皮球”,要“接得住”“辦得好”。只有讓政策執行不打折扣,才能讓民營企業輕裝上陣、放手發展。
紮實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落地見效,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需要各地以認真務實的態度,將“真金白銀”的政策變成助力民企發展的春風,助力企業快速成長,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商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