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臺灣水獺

(圖/金門縣府提供)

在社羣媒體上出現不少日本人把水獺當寵物養的影片。呆萌呆萌的樣子,還真是可愛,讓人忍不住心動。要先提醒,水獺在臺灣是已瀕臨絕種的「極危」保育類動物,不能私自飼養、販買。

水獺在日本與臺灣都曾經非常普遍,如今早已消失,臺灣只剩金門還有;日本人飼養的水獺是小爪水獺,大多是從東南亞進口,不是日本的原生水獺。水獺種類很多,臺灣的水獺應該是歐亞水獺,這種水獺與江獺、小爪水獺都是亞洲常見的水獺,小爪水獺的體型最小。

清朝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恆春知縣陳文緯主修、屠繼善總纂的《恆春縣誌》記載了水獺:「似狐而小,青黑色,膚如伏翼,一名水狗。」日治時期學者青木文一郎,在1913年將臺灣的水獺歸類爲歐亞水獺亞種的中華水獺的一個族羣。堀川安市1932年出版的《臺灣哺乳動物圖說》提到水獺分佈於全島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沿岸與河流。

儘管在1980年代,臺灣還有關於水獺的零星記載,但最後一次確切紀錄是1989年在楠梓仙溪上游捕獲兩隻水獺;目前只剩金門還可以見到野生水獺的蹤跡,動物學家估計只剩不到200只,而且數量還在繼續下降。

根據考古研究,在臺南市的菜寮溪流域有發現水獺化石,年代推測是更新世中期,距離現在100萬至45萬年前。在臺中市沙鹿區的南勢坑考古遺址,也發現水獺的骨骸,同時也發現其他動物的骨骸,推估距離現在800至400年前,是原住民捕食後的殘骸。

水獺很早進入人類文明,在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有水獺蹤跡,也被人類記載,最有名的是戰國時期成書的《孟子》提到:「爲淵驅魚者,獺也。」西漢成書的《禮記》提到:「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晉代幹寶寫的《搜神記》提到水獺成精,化爲女子魅惑河邊行人。

古人不但觀察水獺的習性,還寫入小說,甚至早就開始馴養。唐朝段成式寫的《酉陽雜俎》記載有人「養獺十餘頭,捕魚爲業」。後來幾個朝代的「水獺漁業」也非常興盛。一直到了1960年代以後,隨着工業化的大規模發展,環境污染嚴重,全世界的水獺陸續瀕臨絕種,臺灣的水獺也難逃浩劫。

提起已經絕種的臺灣原生種動物,許多人最知道的是雲豹,但絕種已久。水獺在臺灣本島滅絕時間才30年,總算金門仍有。

愛臺灣,不能只是感嘆懷念已經絕種的臺灣原生動物,更該認真珍惜正在瀕臨絕種的水獺、石虎等珍貴物種。(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