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黑洞!3分鐘瞭解:它的方位以及發現過程

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黑洞,它的發現讓我們知道了黑洞的真實存在。

第一顆黑洞位於哪個方位?又是怎麼發現的?

接下來給大家詳細的聊聊人類發現的第一顆黑洞。

尋找第一顆黑洞,我們把目光看向天鵝座!

擡頭看向夜空,我們尋找由三顆亮星組成的三角形。

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辨識度的結構,這個結構我們稱爲夏季大三角。

它分別是由牛郎星、織女星以及天津四組成。

牛郎星兩邊有兩顆暗星,代表着他的兩個孩子,所以很好辨認。

天津四呢,我們在這個大三角中可以看到有一個頂點和其它四顆星排列組成了一個十字的形狀,這顆星便是天津四,而這個十字形狀的結構就是天鵝座。

那麼順着天津四,下來是天鵝座γ、天鵝座β。

在天鵝座γ和β之間有一個暗星,我們稱它爲天鵝座η星。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黑洞便是位於它的附近。

稱爲天鵝座X-1。

這就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黑洞的位置,大家按照這個方法就可以找到了。

那麼我們又是怎麼知道這裡有顆黑洞的呢?

黑洞又不發光看不見。

我們先來看下這顆黑洞的名稱:天鵝座X-1。

X代表的是X射線的意思;1代表的是這個星座中第一個X射線源。

所以發現這裡有黑洞是與研究X射線有關。

那是在1964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向太空發射了一艘火箭用來探測太空中的X射線源,在這次探測中總共探測到了8個射線源,其中天鵝座方向的射線源最爲明亮,天文學家將此射線源標記爲天鵝座X-1。

但在這個方向上之後的觀測卻沒有找到與之對應的光學對應體。

所以它是什麼這個時候並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那裡一定發生了什麼激烈的事情纔會釋放如此強烈的X射線。

1970年NASA發射了一個叫烏胡魯的衛星探測器。

根據這個探測器的數據,天文學家知曉天鵝座X-1這個射線源的發源地不是很大,比一般恆星要小的多,大概木星大小的範圍。

所以,什麼天體能在如此小的範圍釋放如此大的能量呢?

天文學家隱約猜到了什麼。

1971年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有了一個了不起的發現,這次的觀測定位到了天鵝座X-1的位置,這個X射線源似乎是來自一顆藍超巨星,編號爲HD 226868。

不過藍超巨星是無法產生如此觀測強度的X射線,且它與之前認爲的射線源的大小也不一致,所以天文學家猜測這顆藍超巨星很可能有一顆很小的看不見的伴星。

是它的伴星釋放了強大的X射線。

所以這一切源頭的關鍵就指向了這顆恆星的伴星。

那麼它到底存不存在伴星呢。

1972年的時候關鍵性的證據被找到了。

1972年天文學家發現那個藍超巨星的光譜存在藍移和紅移,這個現象說明它在視線方向上有前後的移動,也就是它在擺動,擺動的週期大概是5天。

存在擺動說明有一個引力在影響着它,這是伴星存在的證據。

有了這個發現,結合引力的作用以及藍超巨星的質量,天文學家可以推算出這顆伴星的質量,大約15個太陽質量左右。

所以一個比恆星小的多又看不到,質量還是太陽15倍的天體是什麼呢?

天文學家能想到的也只有黑洞纔可以解釋。

所以這個時候大部分的天文學家認爲它就是一顆黑洞,但也有一些天文學家認爲它不是。

就比如霍金(其實霍金這個時候也已經接受了它是黑洞),不過他還是和基普索恩進行了一場賭約。

1975年霍金打賭天鵝座X-1不是黑洞,基普索恩認爲它就是黑洞。

賭約在1990年有了結果,這個時候所有的觀測數據都表明天鵝座X-1的確存在黑洞,這讓那場著名的賭約有了一個結果,也讓天鵝座X-1有了最終的結論。

天鵝座X-1是藍超巨星和黑洞的雙星組合,這兩個組合靠的非常的近,大概0.2個天文單位,如此近的距離使得巨星的物質不斷被黑洞吞噬,這在黑洞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旋轉的吸積盤,黑洞的引力使得吸積盤的溫度非常的高,大概上百萬攝氏度,讓吸積盤產生了強烈的 X射線。

但吸積盤的尺寸不是很大,所以很難看到它的光學圖像,只探測到了X射線。

於是就有了最開始的探測,一個明亮的X射線源卻沒有對應的光學體。

也正是有了這個現象,才讓那個無法看見的黑洞被我們捕捉到。

從1915年廣義相對論的提出到1916年史瓦西計算出黑洞的解;1990年,70多年的時間,黑洞從理論變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