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服務切入點
民營企業是江蘇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江蘇各地聚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任務,通過找準服務切入點,積極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海安市司法局局長謝志軍介紹,海安市通過指導和監督行政執法部門規範涉企行政執法,優化監管方式,確保服務有力、企業有感。同時,針對不同行業行政違法風險點,海安還編制行業性“1+N指導清單”,實現企業規範經營“一本就通”。
“2024年,海安全市涉企行政違法行爲發案率降幅明顯,穩企安商法治環境更加優質。”謝志軍說。
開展一次實地走訪、填寫一張記錄表、提供一次法律服務……每季度第一個工作周,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檢察院“檢察護企”工作專班小組都會對轄區內10餘家重點企業開展走訪“回頭看”。
“按照檢察護企要求,我們第一時間搭建護企平臺,解決‘誰來服務’問題。”洪澤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居寧超說,結合洪澤檢察實際,該院建立健全護企服務組織,成立服務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服務園區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建設。
走進洪澤區檢察院檢察護企工作專班辦公室,14項重點工作舉措任務分解圖映入眼簾。圍繞重點舉措,該院將任務進一步細化分解到具體部門,明確牽頭負責人。同時,通過出臺一攬子方案、辦法和計劃,統籌做好護企工作。
洪澤區檢察院還通過開放日活動,以舞臺劇表演形式向企業家代表們以案釋法,解答企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法律問題。
“這種普法方式很新穎,乾貨滿滿,容易接受。”江蘇源涌新材料有限公司企業代表孫燕說。
法治護航是民企發展“最硬核的底氣”。在法治保障層面,江蘇省近日印發的江蘇省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計劃中,《江蘇省民營企業權益保障條例》排在第一位,從立法方面對江蘇民營企業予以平等保護和規範發展,確保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護航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薛海燕 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