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大陸半導體制造落後臺積電5年以上
臺積電位居半導體制造技術領袖,上下游產業鏈讓臺灣半導體產業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認爲,美國生產成本高,大陸半導體制造落後臺積電5年以上。
張忠謀今天出席2021大師智庫論壇,以「珍惜臺灣半導體晶圓製造的優勢」爲題發表演講。張忠謀說,這是近1、2年非常重要的話題,也是他對臺灣政府、社會及臺積電的呼籲。
張忠謀除了介紹半導體的簡史與重要性,說明半導體業的分工、臺灣在晶圓製造方面的優勢、臺積電的成功及今日的地位,他還剖析美國、中國大陸及韓國的競爭態勢,並對國內各界關注臺灣是否會有下一個「護國神山」提出看法。
張忠謀說,194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3位物理學家夏克萊(Shockley)、巴丁(Bardeen)及布萊坦(Brattain)發明基於半導體的電晶體,是半導體界的大事。
1965年摩爾預測電晶體密度每1.5至2年加倍,張忠謀表示,這預測後來被稱爲「摩爾定律」,一直到最近還相當有效,這是半導體界另一件大事。
張忠謀說,1987年他在臺灣成立嶄新商業模式的臺積電,專門從事晶圓製造服務,搗亂半導體業秩序。臺積電於2020年成爲全球最高市值的半導體公司,達6000 億美元。
張忠謀表示,英特爾(Intel)稱霸世界半導體業數十年,過去曾拒絕投資臺積電的邀請,並對晶圓製造服務有點看不起,認爲做不大;今年卻宣佈要投入晶圓製造服務,令他覺得相當諷刺。
半導體是相當重要的產業,張忠謀說,自國防至工商業到日常生活,無處不需要半導體。製程研發與晶圓製造是具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及高附加價值特色,封裝與測試的資本、技術密集程度均較晶圓研發及製造低。
張忠謀認爲,人才是臺灣在晶圓製造方面的優勢,臺灣有大量優秀敬業工程師、技工、作業員願意投入製造業,美國幾十年前製造業就不紅了,改做研發及金融等領域。
此外,臺灣經理人員都是臺灣人,高鐵及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適合大規模製造業的人員調度,也都是臺灣的優勢。張忠謀說,臺積電有3個製造中心,在新竹、臺南及臺中,常有成千工程師不必搬家的調動。
臺灣半導體產業以晶圓廠爲中心,串起產業鏈,張忠謀指出,上游有聯發科等設計公司,中游有臺灣設備廠商、矽晶圓、氣體供應商,應用材料等全球重要半導體設備廠商在臺灣都有服務據點、培訓中心、研發實驗室,下游還有日月光等封裝與測試公司。
張忠謀表示,臺灣在晶圓製造方面的優勢是臺積電成功的一大關鍵;另外,專業經理人領導、長期堅持研發投資、12萬名臺積電前後員工的努力及政府、社會的支持,都是臺積電成功的要素。他說,要成立世界級企業,專業經理人領導還是比較好的模式。
臺積電如今是半導體制造技術領袖,張忠謀指出,在已開發世界約25億人口中,幾乎每一個人都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用到臺積電製造的半導體產品;張忠謀指出,他用的助聽器晶片也是臺積電製造的。
對於美國積極爭取及補貼半導體制造,張忠謀認爲,美國生產成本明顯較臺灣高,美國聯邦及州政府的短期補貼,不能彌補長期的競爭劣勢。
中國大陸在過去20年政府補貼數百億美元后,張忠謀說,大陸半導體制造落後臺積電5年以上,還不是對手;在邏輯半導體設計落後美國及臺灣1至2年。
張忠謀認爲,在晶圓製造領域,韓國的三星電子(Samsung)是臺積電強勁競爭對手,因爲製造優勢與人才等條件與臺灣狀況相近。
對於外界期待臺灣能夠複製臺積電成功模式,再造下一個「護國神山」,張忠謀說,要找一個臺灣有潛在優勢、又對全世界重要的產業,加上創新產品或商務模式,並多年經營及努力,他認爲「難」。
張忠謀表示,半導體晶圓製造是第一個臺灣在世界競爭裡得到相當優勢的產業,優勢得來不易,守住亦不易,他呼籲政府、社會及臺積電本身要努力守住。
張忠謀2018年6月自臺積電裸退,至今已近3年,今天公開大聲疾呼希望政府與社會能夠繼續支持、珍惜臺灣半導體晶圓製造的優勢,他對臺積電與臺灣半導體產業的關心表露無遺。(編輯:張良知)11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