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懸事件的反思

陸媒大篇幅報導張懸事件

劉性仁

臺灣歌手張懸在英國曼徹斯特拿國旗事件,引發兩岸青年學生互嗆,所幸兩岸當局都用智慧處理,讓事情儘早落幕,以避免傷及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氛圍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鬱琦11月6日表示,會全力和大陸方面進行溝通,讓對方瞭解這是兩岸年輕人互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情形雙方應互相體諒、包容。國臺辦發言人範麗青11月7日針對該事件迴應:我們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多接觸,多交流,增進相互瞭解和感情

事件的主角張懸透過簡訊表示「“謝謝大家……我希望能婉拒一切專訪。雖然文章已經盡力說明,但我不求繼續解釋期盼息事寧人,眼前討論傷害再多,歷史公斷我的心意言行原由。如我所說,當時我盡力與那位同學平等也平靜對話,我當時所言毫無嘲諷或曾是提及過任何區分彼此的話。該遭遇的我誠心承受。謝謝其中願意理解、還原與交流的聽衆媒體,我無盡感恩。 我盼望這樣的事帶來的不再是辱罵和撕裂,而是任何可能用新的態度去看既有問題的機會。這是我最後能說的。 」

此事件的發生仍是兩岸未來有可能產生衝突的冰山一角,突顯出兩岸主權爭議及世代想法落差,對於年輕世代來說,沒有政治包袱的認知下可能帶來政治爭議的後果,但事情說大不大,端看以何種心態來看待,我們也不應該給予張懸過多的苛責,大陸網民反應也是相當自然的結果,兩岸都應該多一些包容與體諒,求同存異。

對臺灣民衆來說,拿出一面中華民國國旗充其量認爲是表達自由的合理範圍內,從另外一方面思考如果今天一位大陸歌手拿出五星紅旗,無論是在第三國或是在臺灣,臺灣民衆是否也可以理性看待?如果臺灣民衆能夠接受,臺灣的民主與尊重就是真正能夠包容,贏得世人的尊敬,因爲包容已經內化成臺灣人行爲模式的一部分,倘若臺灣民衆無法接受,那麼亦可以體會大陸學生的行爲模式。

中華民國國民拿中華民國國旗,無論在臺灣或是海外,都是理所當然、順理成章。今日會發生這樣無奈的事件因爲臺下觀衆有大陸留學生,他們當然不希望看到中華民國國旗,這或許出自於認知的不同與教育環境所致,也出自於思鄉之情的流露;同樣的,若是大陸歌手在英國拿出五星紅旗,臺灣的留學生會有何種反應?或許音樂無國界旋律距離,但一面具有政治圖騰的國旗帶出了一些敏感與爭議,讓一切的美好都變了調,可能老外還搞不清楚究竟發生什麼事。

總之,關鍵核心本質還是在兩岸政治爭議,幾乎是無所不在,每個領域及層面都難逃政治爭議的魔爪,張懸或許沒意識到問題的本質,因此實在沒必要過度苛責她,我們喜歡張懸不是因爲她身上的政治符號而是她的音樂,但張懸事件可以預見未來將有許多張懸們的爭議發生,這些衝突事件的處理,兩岸當局都需要高度的智慧與理性,少一些情緒性言論激情,兩岸需要冷靜理性,就讓衝突事件早日落幕,使正向的能量能夠多發生,溫暖人們的心,化解衝突與對立。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