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山屋添事故? 山友:風險觀念沒長進

玉管處於去年新建觀高山屋,今年底前可望完工。圖/玉管處提供

開放山林帶動登山熱,政府廣設山屋作爲高山長程路線避難場所,但有山友認爲,山屋數量增加反而降低風險準備。玉管處表示,山屋除避難休憩,還配備PAC攜帶型加壓艙,可防治急性高山症,具有不可替代性。

今年七月凱米颱風來襲,三人登山隊行走中央山脈南二段,原本要靠沿途山屋避難,最後卻失溫死亡,事故地點距離避難山屋不遠,有山友認爲,過去百嶽長程路線因山屋少,出發前會有完整規畫,且要有戶外野營過夜能力,高山興建越多山屋,登山風險觀念越薄弱。

高山山屋增加後,住宿也不時引起登山隊伍糾紛,有山友直言,有些登山客認爲既然有山屋,長程路線就不用揹負帳篷,若遭遇惡劣天候,沒有足夠應變能力恐增山域事故風險,與其增加山屋等硬體設施,山友登山能力、風險觀念沒長進纔是問題所在。

臺灣山林覆育協會執行長蔡智豪認爲,高山天氣變化快,難以掌控,高山山屋有設置必要,但山屋要總量管制,不能以遊憩、觀光爲考量;山友也要有足夠的登山技能與準備,接受專業團體開辦的登山教育課程,以減少風險。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副處長邦卡兒.海放南說,高山山屋除提供休憩、避難,對規畫長程路線是重要參考,尤其海拔兩千五百公尺以上山域,可能引發高山症,山屋中的PAC攜帶型加壓艙,可治療急性高山病、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等高海拔疾病,對於登山安全很重要。

邦卡兒.海放南建議,攀登百嶽路線,體能、路線規畫、登山技能及天候判讀都需充足準備,落實「留守人」,每天回報行程路線、身體狀況,並掌握最新天候狀況,才能減少山域故事發生。

消防署統計,五十到五十九歲是近年山域事故人數最多族羣。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中區搜救委員會教官林瑞安特地爲這些族羣設計課程,他說,此年齡層登山者對自己體力認知足夠,也專注學習登山課程,可成爲宣導重要族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