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倫斯基與臺積電
(圖/美聯社)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跟美國總統川普及副總統範斯的會面,在火爆爭論之中不歡而散,震驚全世界。
川普、範斯與澤倫斯基爲何會在公開的會談中有這些表現,從政治傳播的角度都找得到脈絡。至於澤倫斯基的表現也不能算意外,只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就可知道這或許是澤倫斯基在無奈之下的最佳選擇。
過去3年的烏克蘭與俄羅斯的交戰中,澤倫斯基被西方國家捧爲英雄。靠着美國等西方國家提供武器等資源的大力支持,烏克蘭仍然付出了公民性命、國家殘破、以及粗估大約20%的領土被佔領等重大損失,苦撐待變。儘管烏克蘭全力抵抗俄羅斯有成,但是戰爭的殘酷,仍然讓澤倫斯基的民調大幅下滑。有媒體預測,如果此刻烏克蘭舉行大選,澤倫斯基恐怕無法勝選。
因爲烏克蘭陷入了苦戰的困境,澤倫斯基最想看到的改變,應該是西方各國加大支持的力道、甚至是大舉出兵協助,或者是俄羅斯自己撐不下去而休兵,最好是普丁垮臺;澤倫斯基最不願意看到的改變,則是西方國家降低支持的力道,尤其是當下已經發生的事實:美國換黨執政,川普再度當選總統,對這場戰爭的態度出現了大轉變。
川普對於俄烏之戰的立場鮮明,再三強調要停戰,而且還是維持現狀的停戰;除此以外,川普還要烏克蘭用境內的稀土資源爲代價,「償還」美國先前的天價軍援。這樣的停戰條件,恐怕不是澤倫斯基所願意接受的,也不是烏克蘭人民所期待的。
如果換成你我是烏克蘭總統,我們可以怎麼做?完全接受美國的規畫?搭飛機到白宮,在談笑中跟川普會談之後簽約嗎?果真如此,在接下來舉辦的總統大選之中,如果還想要爭取連任,下場不難預料。但是如果完全不接受,烏克蘭沒有川普以及美國的支持,在這場戰爭中又能繼續撐多久?戰事不利的後果,對烏克蘭來講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對澤倫斯基來說,就算形勢比人強,對於美國的要求只能接受,最起碼在個人的姿態上,尤其是在國際關注的公開對談時,還是會想表現出應有的堅持,或許這纔是澤倫斯基在跟川普會談時,表現強悍的基本原因。
澤倫斯基與烏克蘭的困境,在於已經陷入戰爭的泥濘,本身又沒有足以支撐強硬態度的談判籌碼。臺灣可以從烏克蘭經驗學習的,或許正在於如何力保籌碼,尤其是臺積電作爲護國神山,不能被逐步移山,其中關鍵,則是要確保先進製程的領先地位。(作者爲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