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吳昌碩紀念館,看缶翁的金石之交

吳昌碩(1844—1927年)是三百年來最爲傑出的“詩書畫印”全才型藝術家之一,百十年來於海內外之影響力與日俱增。澎湃新聞獲悉,今年時值吳昌碩先生誕辰180週年,上海吳昌碩紀念館於10月1日舉辦“金石之交——吳昌碩先生誕辰180週年傳承展”,呈現吳昌碩早中晚各個歷史時期的篆刻藝術精品、金石題跋等作品。同時,展覽也呈現當代書壇七位代表性書法篆刻家以吳昌碩篆刻、詩文等爲題材,進行再創作的作品。

吳昌碩(1844—1927年),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知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爲“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

吳昌碩

吳昌碩於書畫篆刻諸藝中,篆刻先行,且成就最高。嘗自語:“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與印不一日離,稍知其源流正變。”觀其作可知,“而立”以後,破除流派、地域、舊俗束縛,從秦漢上及春秋戰國, 踐行“書從印入、印從書出”理念,圍繞“石鼓文”,書印合力,進而以書入畫,書畫印相輔相成。

吳昌碩、王國維題跋《石鼓文》卷

《石鼓文》卷局部

《石鼓文》卷局部

金石書畫外,吳昌碩更致力於詩文,乃至“經史而外益研討形聲故訓之學”,綜合發力,冶金石書畫於一爐,開創出嶄新的境界,成爲影響海內外的藝術巨匠。一生刻印超兩千方,書畫乃至硯銘、考訂文章總數過萬,且多精品佳制,其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爲世人所崇尚,其作品爲世人所珍愛、景仰、取法。今日海內外印壇,無不尊其爲宗師,書印結合、上下求索,從善如流。

吳昌碩印章

吳昌碩自刻鐘形晉磚硯

端方舊藏秦鈞權拓片並諸名家題跋

此次上海吳昌碩紀念館推出“金石之交——吳昌碩先生誕辰180週年傳承展”,精選吳昌碩早中晚各時期的篆刻藝術精品,20餘件佳作匯聚一堂,十分難得,值得藝術愛好者們參觀學習。觀衆通過展覽可知,吳昌碩在而立之年後,破除流派、地域、舊俗束縛,從秦漢上及春秋戰國, 踐行“書從印入、印從書出”理念,圍繞“石鼓文”,書印合力,進而以書入畫,書畫印相輔相成。金石書畫外,更致力於詩文,乃至“經史而外益研討形聲故訓之學”,綜合發力,冶金石書畫於一爐,開創出嶄新的境界,終成影響海內外的藝術巨匠。

吳昌碩題“天璽元年大歲在丙申荀氏造殘磚”等十六枚磚拓(局部)

吳昌碩“棕馬、矢魚”石鼓文七言聯

吳昌碩行書軸(一花一葉一精神)

與此同時,主辦方邀約當代書壇七位代表性書法篆刻家,作爲紀念這位藝術先賢並展現當代藝術家們對吳昌碩藝術精神傳承的重要一環,也作爲今年吳昌碩誕辰180週年紀念系列展覽的一部分。展覽中7位當代書法篆刻家,分別是陳大中、沈樂平、王丹、徐海、許雄志、朱培爾、鄒濤,他們都是吳昌碩藝術的追隨者和 研究專家,也都是“書從印入,印從書出”的踐行者。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徐海,在展覽中帶來了一方刻有《胸中海嶽》的印章。“《胸中海嶽》是一方吳昌碩刻過的名印,這種大氣魄令我心馳神往,因此我選擇再創作,來表達我對吳昌碩的致敬。” 徐海笑言,再創作時他的內心還是頗爲誠惶誠恐,“老是擔心刻不好。”與此同時,他也希望將這種學習吳昌碩藝術的方式,帶進學校的日常教育中。

當代篆刻作品

展覽現場

《中國書法》主編、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朱培爾認爲,在7位參展的當代書法篆刻家身上,還體現出了和而不同的精神:“每個人在作品中都表達出對吳昌碩藝術的敬仰和熱愛,同時也都加上各自對吳昌碩藝術的不同理解,相互觀摩都會有所收穫,因此尤爲難能可貴。”

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表示,此次展覽名爲“傳承展”,具有特殊意義:“甚至是觀衆駐足欣賞本次展覽也是傳承,讓經典在大家心中延續,也希望當下年輕人擔起傳承的使命,爲振興海派書法篆刻藝術而不斷努力。”

吳昌碩篆書龍光臺橫披

展覽現場,續缶廬扶桑印集

此次展覽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指導,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區文體旅遊局)聯合主辦,並得到安吉吳昌碩紀念館的大力支持。

展覽將展至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