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本報記者 王 瑨 張 馳

雲南滇池,西山聳立,流水逶迤。

位於滇池南岸的昆明市晉寧區上蒜鎮牛戀村的小漁村村民小組,村居土坯牆上的螺螄殼,見證着小漁村與滇池的今昔。

上午9點,村民趙春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她經營着村裡的第一家餐館。“這兩天,餐館從早到晚基本滿客,每天收入能達到六七千元。我準備把空餘的客房打造成民宿。”

趙春花回憶,曾經的小漁村,茅草頂土牆房,路泥濘環境差,村民以捕魚爲生。近年來,滇池生態保護與治理工作深入推進,小漁村開始轉型。

雨污分流、戶廁改造,打造環村生態廊道,村集體流轉土地進行生態種植,村民自發建設綠色庭院……村莊美起來,綠色發展理念在村民心裡紮下了根。

美麗鄉村,怎樣發展特色產業?於小漁村而言,以水破題,便能因水而興。有水、有院、有人家,遊客出門見景;水上文娛中心,引進文化體驗、藝術創作空間等特色業態。

好生態,富口袋。現在每月有2萬多人次來小漁村旅遊。“2023年,小漁村旅遊營業收入近900萬元。小漁村74戶人家,每戶都有人在村裡就業、創業。”牛戀村黨總支書記趙飛虎說。

古寨,山巒,莽莽蒼蒼的樹。

景邁山的清晨,黃一簇,綠一簇,紅一簇。村民們的日子,圍着茶林轉。

景邁山的發展也曾走過一段彎路。曾經,當地試種過密植高產的臺地茶,產量雖然高,品質卻跟不上,賣不出好價錢。後來,茶農把密植的茶樹間稀,再在茶園中栽種香樟、山櫻花、多依樹等,找回“林下茶”種植傳統。通過生態種植,茶葉產量雖有所降低,但品質高了、不愁賣了。

現在,9家景邁山古茶林誠信聯盟企業中,有6家企業年產值超1000萬元。茶農收入顯著提高,每畝收入6000元至8000元。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局長、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委副書記張丕生介紹,依託茶文旅融合發展,2023年,景邁山景區實現旅遊收入約1.58億元,同比增長43.6%。

“古茶林不僅是我們的生活家園,也是整個景邁山的生態資源。”景邁大寨村村民巖溫發說。

靜的山、動的水,蘊藏着“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

近年來,生態旅遊成爲雲南旅遊的優勢和特色。全省600多家A級以上景區,生態旅遊景區佔72%。迪慶的普達措國家公園、麗江的玉龍雪山、昭通的大山包等,成爲人們嚮往的生態旅遊目的地。2023年,雲南旅遊總收入達1.44萬億元,今年“五一”假期共接待遊客3800多萬人次。

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文化創意……放眼雲南,新產業新業態紅紅火火。

協同發力,久久爲功。2008年起,昆明市在滇池湖濱建設“四退三還一護”生態工程,恢復溼地功能。中鐵交通集團西南運營中心黨工委書記、總經理佘國斌說:“滇池草海溼地公園的建成,進一步推動了湖濱生態溼地的修復。”

全面深化河湖長制,58塊湖濱溼地“串珠成鏈”,23公里的滇池綠道環草海段全線貫通,打造“滇池旅遊黃金岸線”,深耕滇池沿岸“一村一特色”……這些折射的是雲南生態治理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成效,爲雲南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寫下生動註腳。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0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