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跡青年丨瑪吉阿米:勾勒舌尖上的香格里拉
這首在西藏人人都能吟誦的詩句,是倉央嘉措爲紀念一位偶遇的姑娘所創作。相傳這位月亮女神化身的姑娘,與倉央嘉措曾在一座韻味十足的藏式酒館相會。這座承載着浪漫傳說的酒館,時至今日,依然坐落於拉薩八廓街的東南角。而此處,便是聲名遠揚的瑪吉阿米藏餐廳總店所在地。
地處拉薩八廓街的瑪吉阿米總店 瑪吉阿米供圖
誕生伊始,“瑪吉阿米”憑藉其獨特的文化韻味、美味的藏式美食以及濃郁的民族風情實力出圈。其創始人澤郎王清更是不遺餘力地致力於拓展規模,相繼在北京、昆明等地開設分店。如今,“瑪吉阿米”已然成爲藏餐領域極具影響力的超級IP,吸引着無數食客前來探尋神秘浪漫的藏地風情。
昆明市菱角塘路的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駐昆明辦事處周邊,衆多餐吧林立,其中瑪吉阿米·香格里拉藏族風情宮(簡稱“瑪吉阿米”)便是澤郎王清在雲南開設的分店。昆明瑪吉阿米開業至今已有21載,來到這裡的人們,彷彿撩開了那個遠在雪域高原上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紗,得以切身感受藏文化的溫度。
瑪吉阿米
觸摸有溫度的藏文化
走進瑪吉阿米,藏式大門、大廳頂上色彩鮮豔的藏式壁畫都讓人驚歎不已。餐廳的副總經理魯茸卓瑪笑着說:“壁畫在藏族是一種非常普及的繪畫形式,在住宅、寺院經堂的樑柱以及各類客店中都可以看到,壁畫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事實上,我們沒有請設計師,大廳屋頂的壁畫是藏族喜愛的天然材料研磨而成,都是由藏族畫師創作的。”
藏族壁畫
在二樓樓梯口,是一幅犛牛皮畫作,上面繪有一位靦腆的藏族少女。往裡走,巨大的紅銅經筒讓藏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餐廳裡,日照金山、香巴拉壁畫令人驚豔,屋頂懸掛着藏紙做的燈籠、面具、唐卡、犛牛頭、樑柱和頂棚,各種西藏老式彩繪傢俱錯落分佈,甚至房子的橫樑都用西藏風情圖案裝飾。這裡的一切無不展示着藏族精美絕倫的建築藝術、雕刻藝術和裝飾藝術。很多客人認爲,來這裡觀賞陳設,是一件不亞於吃飯的事情。
二樓樓梯口的犛牛皮畫像
瑪吉阿米店內手繪的藏族壁畫
昆明瑪吉阿米的創建,緣於2002年時任迪慶藏族自治州州長的齊扎拉到北京出差時前往瑪吉阿米北京店。迪慶州領導試圖通過瑪吉阿米這個特殊的文化品牌向外界展示香格里拉神奇的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以此促進迪慶州的旅遊業發展。這一舉動在某種程度上預示着瑪吉阿米未來的發展空間更爲廣闊,同時也預示着瑪吉阿米這個品牌的無限可能。
“瑪吉阿米”的創始人澤郎王清認爲,享有“春城”美譽的昆明,作爲知名旅遊城市,向來是多元文化包容並存的地方,適合作爲民族文化的展示之所,這與瑪吉阿米的定位不謀而合。同時,迪慶州決定將瑪吉阿米開在駐昆辦事處,並出資100多萬幫助裝修,命名爲“瑪吉阿米•香格里拉藏族風情宮”。
瑪吉阿米
“瑪吉阿米”昆明店的副總經理魯茸卓瑪來自香格里拉市。在加入瑪吉阿米之前,卓瑪在一個草原歌舞團做“家訪”,爲遊客唱歌跳舞,以此爲妹妹籌措學費。卓瑪比其他人都要刻苦,白天沒有演出任務時,就在練功房裡練習唱歌與跳舞,正因如此,她得到了負責人的重點栽培。
時光悄然流逝五年,卓瑪一直渴望踏入更大的世界去闖蕩一番。然而,她因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而心存憂慮,盼望着有人能帶她走出這片天地。恰在此時,她在上班途中偶然看到電線杆上的一則招聘廣告,上面清晰地寫着瑪吉阿米餐廳昆明店的招聘信息。於是,卓瑪毅然參加了面試。面對面試官的提問,卓瑪真誠地表示:“我從大山走出來,來到了州府,可是我仍渴望去更廣闊的世界看看。”
面試結束後,負責人遞給卓瑪一部手機,安排她先在香格里拉負責對接昆明店裝修所需的各種材料。直至2002年10月24日,卓瑪正式坐上了夜班車,踏上前往昆明的旅途。
抵達昆明後,卓瑪主要承擔麪點製作以及包括裝修工人在內共100多人的員工餐的製作任務。到了晚上,她還要在餐廳中央的舞臺上表演藏族歌曲和舞蹈。此後,卓瑪開始接觸管理工作,慢慢爲自己積累經驗。
2003年3月18日,瑪吉阿米昆明店正式開業。然而,到了6月,瑪吉阿米便遭遇了雙重困境,一方面非典疫情來襲,另一方面店門口的老路正在翻修,給客人進店帶來不便。於是,店員們紛紛前往百米外的十字路口迎接顧客。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瑪吉阿米再次遇到了危機,每月的營業額只夠支付工人工資。但卓瑪始終堅信“天總會亮,陽光總會來”,在迪慶州駐昆辦的幫助下,瑪吉阿米順利渡過了疫情難關,迎來了它的第二個春天。
這裡是他們共同的家
如今,卓瑪堅守瑪吉阿米已有21個春秋。“我看着它慢慢發展壯大,而它也在時光中把我慢慢熬老了。”卓瑪露出潔白的牙齒,笑得燦爛。卓瑪與丈夫也是在瑪吉阿米相識,而後孕育出他們的愛情結晶,卓瑪的兒子自幼便“放養”在瑪吉阿米。“從他出生,到如今已經進入初中,他一直是在瑪吉阿米長大的。我的兒子可以說是第二代瑪吉阿米人。”卓瑪言辭懇切地說道:“我還盼望着下一個20年,我依舊還能夠和我的家人及親朋好友相聚在瑪吉阿米。”
瑪吉阿米的大部分員工都是來自迪慶,這裡就如同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服務員本是一個流動性較大的職業,然而,拉姆卻在瑪吉阿米工作了長達18年,從最初的服務員一路成長爲餐廳大堂經理。
“這裡的火塘、藏櫃、各種陶製的罐子、裝酥油的盒子、水瓢、燻黑的實木櫃子,甚至是地板,都是從香格里拉以前的藏族人家中回購後搬來的,重新安置在這裡,連一顆多餘的釘子都沒用。這裡的一切都與我香格里拉的老家一模一樣。在我眼裡,它不只是一個包間,更是我們的家。”
和拉姆一樣的,還有2005年投身於此的阿雅,她從一名普通的服務員逐步成長爲前臺財務總監,並在昆明安了家。“老闆常常對我們說,我們不僅僅是服務員,更是藏文化的傳播者。這讓我們都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阿雅說,長久以來,來自全球各地的客人絡繹不絕,看到世界各地的客人對藏文化的喜愛,阿雅內心充滿了自豪之情。
55歲的漢族大姐盧麗仙是瑪吉阿米的保潔員,大家親切地稱她爲“小盧姐”。她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0年。問及緣由,樸實的她只是簡單地說:“老闆對我很好,同事們也都很友善,我非常喜歡這裡濃郁的藏族氛圍,在這裡工作讓我感到很幸福。”
21年來,瑪吉阿米迎來送走了不少員工,但大家始終像家人一樣,爲瑪吉阿米的美好明天共同奮鬥。
很多人都說,瑪吉阿米發生過許多愛情故事,是緣分的“風水寶地”。即便是兩顆相距千里的心,也會被牽引至此,相遇、交融。彷彿倉央嘉措那永恆的“美麗遺夢”幻化成一種神奇的氣場,讓那些含苞待放的愛情玫瑰無拘怒放。
2003年,29歲的德國女孩克瑞斯蒂初次光顧瑪吉阿米時,與同樣來自德國的小夥子哈里森“一眼定情”,雙雙墜入愛河。3年後的同一季節,他們重訪瑪吉阿米,此時,他們已經擁有美好愛情的結晶——一名可愛的小男孩。
牟德靜是一位文靜的煙臺姑娘,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瑪吉阿米結識了來自拉薩的小夥子羅布。愛情的力量使他遠離父母,捨棄白領的豐厚薪水,投身成爲瑪吉阿米的一員。在瑪吉阿米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羅布逐步成長爲廚師長。牟德靜也從一名服務員一路晉升,成爲財務總監兼副總經理。起初,牟德靜的奶奶得知孫女找了個藏族男朋友,滿心憂慮。2004年,牟德靜帶着羅布回到家鄉。經過幾天的相處,92歲高齡的奶奶瞭解眼前的藏族小夥後,終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頓珠承擔着瑪吉阿米店裡銅器的養護工作。每天,他爲那些散發着濃郁藏族氣息的器皿去塵、上油。他幹活時極爲細心,那專注的神情恰似母牛舔舐剛產下的小生命。到了晚上,他總喜歡坐在餐廳角落獨飲。古銅色的面龐在燈光下越發顯得厚重。
在一次藏曆新年晚會上,頓珠大放異彩。那天,瑪吉阿米邀請了許多嘉賓。頓珠身着華麗盛裝登場,一件質地上乘的楚巴(楚巴,藏族服裝名,一種大襟長袍)緊裹着他雄健的身軀,一條嵌滿銀花的藏錢袋環繞在腰間,旁邊掛着一把精美的銀刀,足蹬一雙亮鋥鋥的藏馬靴,肩挎着一件年代久遠的銅製護身符。他的目光深邃,帶着一絲似有若無的傲慢,仿若藝術家精心雕琢的雕塑,又像一座山屹立在人羣之中。
一套康巴男裝在頓珠身上產生了如此絕妙的視覺衝擊力,頓珠成爲晚會的焦點。在之後的時光裡,身着盛裝的頓珠儼然成爲瑪吉阿米的一張名片。可後來頓珠去了外地,瑪吉阿米彷彿一下子少了許多美麗的面孔。直到如今,仍不時有電話打來詢問:“頓珠回來了嗎?”
香格里拉市人民政府駐昆明辦事處的退休幹部次仁諾布,同時擔任着瑪吉阿米的總經理一職。他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瑪吉阿米,悄然入座,點一杯酥油茶,吃一點潑水粑粑,靜靜地觀賞着身着精美藏族服飾的演員們隨着弦子歡快地舞動。“從成立這麼多年來,有很多像次仁諾布這樣的人經常光顧餐廳,這裡已經成爲他們在昆明的家。” 魯茸卓瑪說。
瑪吉阿米的藏族歌舞表演 瑪吉阿米供圖
此外,有很多客人因爲瑪吉阿米而彼此結識,而後成爲好朋友。這裡獨特的氛圍與高雅的格調,使得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倍感自在愜意,進而能夠輕易地和他人找到最爲直接的契合點。曾經,有一對年輕人來到瑪吉阿米找到次仁諾布,希望允許他們帶着相機拍攝一個“紙上電影”。他們說,因爲這裡是最適合發生情感故事的地方。
打開藏文化連接外界的窗口
夜色降臨,“瑪吉阿米”的演出開始了。姑娘和小夥們身着將藍天白雲雪山草地穿在身上的藏袍,拉起優美的六絃琴,唱着動人的曲子,爲每一桌客人獻上象徵着吉祥如意的潔白哈達。隨着演出漸入高潮,客人們與姑娘小夥一同跳起鍋莊舞,整個大廳變身歡樂的壩子。
瑪吉阿米店內展示的藏族服飾
文化,是瑪吉阿米的內在靈魂,在瑪吉阿米餐廳,吃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坐在那裡,能感受到超然世外的獨特氛圍。如今,“瑪吉阿米”的文化品牌已然涉足餐飲、旅遊、服裝、圖書等多個領域,多元化的載體,使得人們身臨其境地體驗藏文化,感知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瑪吉阿米的裝修風格以土黃色爲主色調,根據自身的文化主題,對結構、佈局、色調以及內容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調和與創意。這種裝修風格給人以親切和溫暖的視覺享受,讓人容易找到家的感覺。
餐廳內部佈局
除此之外,瑪吉阿米非常講究店內擺設,陳列着的各種傳統的藝術品、古玩、民間工藝品、生活用品等皆爲真品。瑪吉阿米反對擺設仿造的工藝品,即便是一件看似簡單的民間用品,也是從民間收集的真品。如此這般,能讓顧客從每一件物品上感受到歷史和生活雕琢出的美,以及一種蓬勃的生命氣息。
擺放的裝飾物件
在物件的擺放上,瑪吉阿米既精心遵循藏族傳統的方位文化、民俗傳統以及信仰習慣,又高度注重藝術品與整個陳設環境在色彩和燈光上的搭配。如此一來,這些工藝品與店內環境相互映襯,呈現出美輪美奐的景象。正是這種在傳統文化和現代理念完美結合中追求時尚的瑪吉阿米,才顯現出其與衆不同的親和力,也找到了獨立於現代都市中任何時尚場所的高雅氣質。
包間內裝飾的老物件
藏族是非常好客的民族,他們骨子裡就蘊含着對客人無比真誠的本能。他們的服務質量並非源於專業的服務語言或規範的服務模式,而是源自對客人本能的熱情和淳樸的語言交流。這恰恰是都市人所渴望的,瑪吉阿米也因此擁有了很多把它視爲家的老顧客、老朋友。
同時,瑪吉阿米立足於藏族飲食文化,致力於既繼承傳統又開拓創新,打造藏族飲食文化的全新品牌。在中華民族餐飲的廣闊版圖上,藏餐的特色十分明顯。酥油、糌粑、青稞、牛羊肉等食材,共同構築起藏族飲食的主要特色。與中餐、西餐相比,藏餐在烹飪製作方面雖不追求精細雕琢,卻勝在食材綠色、有機,未受污染。
瑪吉阿米特色菜糌粑 瑪吉阿米供圖
面對國內外不同顧客的飲食需求,瑪吉阿米對傳統經典菜品、農區與牧區不同特色的食品以及不同烹調方式進行採集、整合和提煉,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創新,甚至在與中西餐的某些元素結合中,原創性地開發出了許多新派藏餐,推出了草原生烤羊排、酸蘿蔔炒牛肉、藏式烤天然蘑菇、糌粑坨坨、青稞鮮釀、酥油茶等特色菜品。
瑪吉阿米的特色菜烤羊排 瑪吉阿米供圖
昆明瑪吉阿米自2003年開業以來,承接了迪慶州駐昆辦事處的諸多政府宴請活動。很多知名企業常常在這裡舉辦各種活動,時尚界人士在這裡舉辦生日活動、婚禮宴請,還有各種發佈會、文化書籍的籤售會等也都會選擇瑪吉阿米。因此,瑪吉阿米贏得了很多昆明當地食客的喜愛與青睞,營業額也相對可觀。
香格里拉雪域高原上的氣候、地形、物產、歷史、文化和宗教,賦予了藏族人獨特的審美觀。藏族的服飾也成爲偉大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有一次,南非華人議員張女士慕名來到這裡,一眼就喜歡上了我的藏裝,她甚至想穿着這身藏裝去參加議會。這讓我開心又激動,我本想將藏服送給她,可她說什麼也不肯接受,最後她堅持買下了那套藏裝。”魯茸卓瑪言語中透着感動和自豪。
其實,國內很多城市都曾嘗試踏上文化餐吧之路,引入藏餐和藏吧,試圖憑藉獨特的藏族文化元素來吸引顧客。然而,真正獲得成功或做得好的卻寥寥無幾。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那些生存不長久的文化藏餐吧,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內容,更不注重普通員工在企業文化中的價值。
也有不少人模仿瑪吉阿米的裝修風格開辦藏餐廳,但最後都以失敗收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藏餐菜品不夠純正地道,另一方面則是餐廳未能切實融入藏族文化。
瑪吉阿米作爲率先進入內地市場的藏餐連鎖企業,如今其品牌影響力非常出衆,已然成爲藏餐文化的標誌性符號。這樣的卓越成績,不僅源於瑪吉阿米餐飲本身的魅力,更多的則是源自融於其中的深厚文化魅力。
瑪吉阿米的首個文化產品是2004年出版的《瑪吉阿米留言簿》,由雲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瑪吉阿米總經理次仁諾布撰寫圖書《時間的窖藏》也收穫了良好的反響。這些圖書的出版,爲瑪吉阿米進軍文旅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瑪吉阿米的留言簿
2001年,瑪吉阿米成立了專業的“瑪吉阿米藏族民間歌舞藝術團”,團隊成員基本是來自藏族民間的藝人、歌手、樂手。在演奏中,他們既使用扎木念琴、弦子等藏族傳統樂器,又使用曼陀林、吉他等西洋彈撥樂器,再加上非洲手鼓等打擊樂器,在傳承藏族傳統民間音樂的基礎上,融合了各地音樂的風格和理念。他們廣泛收集藏區的民歌、民間小調以及各種曲藝表演形式,將藏族原生態的表演藝術呈獻給世界各地的遊客。
“無論做什麼,有一個核心主旨是絕不會更改的,那就是不能脫離‘文化’這個根本。” 澤郎王清說,文化是瑪吉阿米的內在魂魄,也是瑪吉阿米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今,瑪吉阿米的身影現身於成都、麗江、青海等地。在猶如宮殿的環境裡,在濃濃的人情味中,人們縱情歌舞,大口喝酒吃肉,熱烈的心意悄然燃燒着每一個人。它仿若荒漠中的一處驛站,在接踵而至的過客心裡烙下久久難以磨滅的“美麗遺夢”。
雲跡青年融媒工作室出品(作者 吳沛釗 雲南師範大學 羅志秋 雲南大學 高辰紅)
責任編輯 呂世成 陳潔
責任校對 易科彥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