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數學/日本的傳統量杯(上)

日本至今仍保有在結婚、新年等慶祝場合,使用「枡」喝酒的習慣。圖爲2005年時任首相小泉在賞花會和在場人士一起舉杯。圖/路透

日本清酒容器「枡」乍看之下,它只是一個常見的木製立方體酒杯,沒有任何刻度。但其實它竟然是日本傳統的「量杯」,僅僅需要透過不同傾斜角度,就能精準測量出特定的容量?!

枡,日語ます(masu),是日本古代用來測量穀物、豆類的木製容器。在動盪的戰國時代,各地發展出不同的枡容量。一方面是資訊沒徹底流通,一方面也要歸咎於一些不老實的大名(領主),他們爲了從農民手中收多稅,少發薪水給武士(部下),還準備了兩種大小不一的枡。大的叫收納枡,用來收稅,小的叫下行枡,用來發薪水。

後來,織田信長規定以京都通用的十合枡爲公定量器,算是某種程度的秦始皇統一度量衡標準。下一位天下人豐臣秀吉再沿用此標準,便有了現在的1合枡是180毫升的基本單位,也是現在常見的枡容量。隨着時代發展,枡不再作爲稅收的量杯用途,逐漸演變成了盛裝清酒的器具,在日本的傳統儀式和節日慶典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那麼,到底怎麼樣才能不用刻度,只要以不同的手勢拿枡,就能精確測量出180毫升的一半(90毫升)和六分之一(30毫升)容量呢?

我們先從1/2容量說起。這其實不難,當我們傾斜地拿着枡,讓立體的兩條對邊在同一個水平面。此時倒進來的清酒份量就會剛好佔容器體積的一半,也就是總容量180毫升的1/2,90毫升。如果想要得到1/6的容量,就是要讓3個頂點(彼此兩兩在同一個平面上)位在同一個水平面,你可以想像有一隻手捏着其中兩個頂點,再仔細上下調整,讓第三個頂點也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這時倒水,就會恰恰好地是立方體的1/6,也就是30毫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