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首度醫界萬人大調查 92%醫護對未來悲觀

文/彭漣漪、林思宇

1995年3月,臺灣全民健保正式上路了,這個被譽爲全球最好的健保制度,20年來卻衍生一堆亂象。

《遠見》從2014年10月起,執行一系列探討醫療品質報導正值健保20歲,再度推出〈臺灣醫療關鍵報告〉,針對「整體醫療環境」「醫護生活品質」「醫師診療行爲」「健保制度改善」四大面向深入調查

這份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醫療從業人員大調查,與數十個不同醫療從業人員公會協會醫院合作,涵蓋醫師、護理師、檢驗師、藥師、醫院管理部門社區診所醫療相關人員,有效樣本8733份,準確度很高。

報告中顯示,醫界92%對未來悲觀,令人憂心,除此之外還透露哪些警訊主管單位如何迴應?醫療改革往哪裡走?《遠見》邀請醫界、學界、民間重量級人士共同把脈,讓臺灣醫療走出困局,重拾健康!

醫界過勞、醫師出走、急診室人滿爲患⋯⋯,臺灣民衆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應該不斷聽到類似訊息,或許已經無動於衷。自從2014年10月起,《遠見》執行一系列探討醫療品質的報導,正值2015年3月臺灣健保滿20週年,《遠見》再度推出全國第一線醫療從業人員滿意度大調查。

醫界不再沉默 8733人回捲創新高

爲準確瞭解醫界感受,《遠見》與數十個不同的醫療從業人員公會、協會及醫院合作,進行臺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醫療從業人員大調查,涵蓋醫師、護理師、檢驗師、藥師、醫院管理部門及社區診所醫療相關人員。

這次調查的回覆情況,非常踊躍,共回收8733人的有效問卷。其中,醫師有1705人回捲,護理師有4632人,藥師也有1363人回捲。以往公會發給醫生的問卷,回覆率都極低,有1000份就算很好了,大多是忙到無法填,但這次超過1700個醫師回捲。

臺大婦產科主治醫師施景中表示,愈來愈多救人都快沒空的醫師驚覺,不向社會發聲、不參與醫療組織活動的結果,最終會讓醫師成爲制度下的受害者。於是開始踏出醫院向社會表達心聲,本次問卷回覆情形,反映醫師不想再沉默。

醫界看未來:健保給付太廉價,91.8%對未來悲觀

這次調查出爐結果,可說會讓非醫界的人膽戰心驚,不管是在醫療的哪個崗位上,他們的心聲不但很一致,而且強度很高,顯示問題比一般人想像中嚴重。《遠見》邀請各醫療組織共同解讀調查的結果,不少人有「對的,我就知道會是這樣」的共鳴。

當問到,「整體而言,你對於未來臺灣的醫療環境發展,是抱持樂觀或悲觀的態度?」時,竟然高達91.8%的人回答有點悲觀或很悲觀。其中醫師感到悲觀的比率最高爲97.4%,更有60.4%的醫師選「很悲觀」。

其他護理人員、檢驗師、藥師、醫院管理部門主管,到醫療院所、診所相關工作人員,選「很樂觀」的都不到3%。選「有點樂觀」的,也大多低於10%,顯示對未來悲觀的氣氛,已蔓延到全體醫療體系,甚至到每一個末梢神經。

悲觀的關鍵理由之一是健保給付太廉價。「我們『吠』很久了,但都沒有用,」醫師公會聯會秘書長蔡明忠,講着講着不時會嘆氣。他表示,臺灣給付水準只有國際的1/5~1/15,包括藥價給付在全球也屬倒數。

「醫療專業真的很昂貴,人命本來就是昂貴,」臺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理事長張志華表示,他每次跟民衆講,算工時,臺灣做手術的醫師費用「跟公車司機差不多」,臺灣不願意花資源在醫療專業上,那年輕人爲何要選擇醫療這種高風險的職業

整體醫療品質:重量不重質,62.1%認爲醫療品質下滑

醫界在第一線救人,最清楚以目前制度下可以提供給民衆的醫療品質如何。當問到,「你認爲臺灣整體醫療品質是在提升或下降時」,62.1%回答有些下降或大幅下降。其中,關係醫療品質最緊密的醫師,38.3%認爲「大幅下降」,比率最高。其中只有醫院管理部門主管8.9%選「大幅下降」,是最低的。表示在第一線做事的醫護人員管理者的感受有差異。

張志華指出,像他這樣的青壯派醫生是目前最忙最累的,管理者多半主要負責指揮,無法「體會民間疾苦」。「你們這些醫師公會的老頭子在做什麼?」蔡明忠觀察,愈來愈多年輕一輩會對資深前輩提出質疑,而且愈年輕的意見愈多。

因爲醫療給付以量爲主,所以惡性循環地影響品質。有點資歷的醫護人員開始「大逃亡」,責任由資淺人員承擔。

由某大型醫院A藥師指出,現在很多醫院不只人力短缺,新手也很多,不少醫院中,每100名藥師中,有一半到職不到兩年,導致過去醫院處理藥品,一個月可能只會出錯一件,現在有的已增加爲五件。拿錯藥有時候是很可怕的事情!「新手太多比人力短缺更可怕,」A藥師指出嚴重性。

一位急重症科的主治醫師坦承,人手不足已很嚴重,「每個月辦迎新送舊,有一半的護理人員,根本叫不出名字!」他的醫院甚至發生輸血搞錯病人的事,因爲新手往往訓練不足就得上線,有醫院發生在開刀時,遞器械的也遞錯,「天天都在出錯!」「還好大部分是小錯,因爲可能犯大錯的很多人在把關,」他說。

他繼續透露,醫院有規定給藥、給治療,必須「三讀五對」以保安全,但醫護人員要做的事還很多,真要三讀五對,「讀完差不多就下班了!」臺灣一個護理師照顧25個病人,是國際標準三倍以上,出錯機會增加許多。

用藥、醫材品質 逾六成認爲品質下降,國產藥信心待提升

當問到「對健保給付的藥品,整體品質是逐步提升或下降時」,63.3%選擇「有些下降」及「大幅下降」。藥師的比率爲75.1%,高出平均數12個百分點。同時也有56%的醫師選「大幅下降」!他們是開藥方的人,應該很清楚藥的效用,竟然這麼回答,令人憂心。

然而,這個問題也引來正反討論。蔡明忠爲臺灣製藥廠打抱不平說,藥效有心理問題、個人狀況,影響因素很多,民衆端心裡覺得,國產藥是次級品,國外藥是高檔貨,其實不盡公平。國產製藥業主管B小姐也表示,臺灣藥品製造其實符合國際標準,很多原廠會在中國、印度設廠,中國、印度的技術,真的會比臺灣品質好嗎?

她進一步說,臺灣健保是世界奇蹟,健保使用藥75%臺灣製造,但總給付金額才佔22%,如果都要用原廠藥,總費用是不是要乘四倍,是買品牌的錢,還是品質的錢?只是若醫師也覺得健保藥不夠好,要讓民衆放心仍需多一些溝通。

至於醫療人員又怎麼評分健保給付的醫材品質呢?結果,33.9%選「差不多」,54.3%選「有些下降」及「大幅下降」。醫師同樣是意見最強烈的,有44%選「大幅下降」。

當前醫療的困境 醫療資源遭濫用,人力短缺問題嚴重

被問到,「當前的醫療環境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醫界選出的前三名:民衆不當使用過多醫療資源,67.1%;醫護人力短缺,66.7%;健保不斷壓低給付,58.7%。這三個選項其實是三位一體。

細看不同職務,各別認爲最嚴重的項目又有些不同。醫生中有87.0%選擇不斷壓低給付,可見對給付最有意見,或許是跟上一代醫師比較的結果。在未實施全民健保前,臺灣的醫師是非常高收入的行業,可能做一年就可以買下一棟房子,讓這一代在全民健保總額管制下的醫師,認爲遙不可及。

如今的健保給付有時讓醫師覺得很廉價。蔡明忠誇張地形容,例如小兒科幫小孩打針,小孩子都不斷掙扎,可能得出動好幾個大人,抓手抓腳讓孩子穩定,中間弄斷三根針,終於完成任務,「流了一身汗,健保給付多少?25元!」

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蜀平表示,藥師對給付低也有相同感受,整個政府政策沒有給社區藥局明確的定位,「社區藥局處理三張處方箋賺不到150元,但我們還有自付額,檢驗師更慘。」

至於藥師最高選擇、78.1%認爲是民衆與病人不當使用過多醫療資源,問題最嚴重。李蜀平分享,藥師在第一線看到病人拿一堆藥,卻丟掉不吃的狀況,感受最深。過去曾經做過藥品回收,一年可回收100多噸。因此藥師公會過去積極推動雲端藥局,希望看到病人過去六次就診到底拿了些什麼藥,如果有重複浪費就可避免。

至於認爲人力不足問題最嚴重的,沒有意外的,第一高是護理師,達82.9%,令外界意外的,檢驗師也有69.3%回答人力不足。醫檢師全聯會理事長吳俊忠說明,長期以來醫檢師的感受是,他們的專業好像不被認爲是重要職業,在民衆認知裡,他們有如是實驗室技術員。

吳俊忠進一步說明,加上在醫院評鑑中,對檢驗師人力要求很低,只需20牀配一個檢驗師,因此醫院砍人一定優先砍檢驗師,人力不足情況嚴重。臺灣考上醫檢師證照的有2萬多人,但一半以上不做醫檢工作,因爲薪資低、壓力大,即使醫技系畢業也不一定選擇這條路

醫病關係如何解? 民衆對醫護不尊重,是關係惡化主因

在《遠見》邀請各醫療組織共同分析問卷結果的會議上,大家一致歸納,因爲健保太便宜、太方便,造成民衆不知珍惜,是所有問題的核心。醫界這麼辛苦換得什麼?醫病關係反而趨向惡化,醫界認爲,主因是「民衆對醫護人員不尊重、甚至有暴力行爲」,59.4%,第二原因又是「民衆不當使用醫療資源」,42.6%。

醫界呼籲,社會一定要加強教育民衆正確的觀念,否則民衆就醫時總是對醫護人員「求好求快」,醫生爲自保,會衍生不必要的防禦性醫療行爲。護理人員有高達69.3%、檢驗師62.5%圈選「民衆對醫護人員不尊重、甚至有暴力行爲」爲第一選項。

從醫界各方的聲音,傳達的訊息清楚又強烈,臺灣健保世界最好,但卻可能讓部分民衆使用醫療資源到「無法無天」,醫界如何講,政府都沒反應,「事關選票,誰敢說什麼?」

然而,醫療體系的緊張程度已達臨界點,再不做點什麼,崩壞潰堤的速度難以預料。如果九成醫療人員都對未來不樂觀,每天不開心地工作,醫療品質怎麼會好呢?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3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立即購買遠見雜誌3月號:http://store.gvm.com.tw/magazine_information_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