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淵譚天》細節披露:中美防長談了什麼(譚主)
(圖/玉淵譚天)
5月31日,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同美國國防部長在「香會」進行了面對面會談。譚主也跟着中方代表團來到了「香會」現場,並在現場同步開啓了直播。超過1000萬人次在直播中觀看了譚主披露的會談細節。
在面對面會談中,中國國防部長董軍直接敦促美方切實糾正錯誤,具體是哪些錯誤?通過會場內外的細節,我們一窺究竟。
關於本次中美防長會談的時間,譚主瞭解到,會談原定時間是1個小時,而雙方實際會談的時長達到了75分鐘,比原定時間延長了15分鐘。中美防長能面對面坐下來,首先得益於中美元首會晤之後,中美兩軍交流的逐步開展。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童真告訴譚主,包括兩軍高層溝通、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等中美軍方各層級的交流機制,都已經恢復運轉。這對於中美兩軍關係而言,無疑是一個新的開始。但是從「止跌」到「企穩」,中美兩軍還有很多待解的問題。
(圖/玉淵譚天)
美方首先要糾正的,是交流的認知與心態。要知道在去年同一時間,美軍在希望與中國軍方交流的情況下,仍派出一架偵察機,蓄意闖入我訓練區域實施偵察干擾,並「反咬一口」,污衊中方依法依規的處置是「不專業攔截」,試圖把髒水潑給中國。
這一次,美國沒有再搞出什麼「意外事件」,甚至纔剛剛做完手術的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也還是如期赴約。不僅如此,美國媒體也早早放風美國防長要與中方會面的消息。從這個細節也能看出,美國跟中方進行軍事交流的意願更加迫切。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迫切」背後,美國的心態中仍然包含着猜測和試探。對今年以來美國媒體涉及中美防長會晤的報導進行主題分析後,可以發現其中既包括巴以衝突、烏克蘭危機等國際和地區問題,也包括臺灣、南海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議題。繼續深入分析可以發現,美國最常強調的問題是所謂的「航行自由」,以及美國對印太以及臺灣海峽「和平穩定」的承諾依然堅定。
在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曹延中看來,美方所謂的保持溝通,實質關切的還是中方在臺灣、南海等問題上的處置方式,要求中方注意管控一線對峙的強度。說白了就是先摸清中方底線,窺探中方行動,好指導自己的下一步「軍事力量前沿部署」。美方與中方在交流中的目的有所不同,有分歧是自然的。
(圖/玉淵譚天)
在中美兩軍防長會談後的中方新聞發佈會上,法新社等國際媒體的記者也很關心在此背景下,會談是否達到了中方想要的效果?用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的話來說,可以分兩層看。
第一層是,此次中美防長會談效果是好的,雙方將繼續保持溝通。確實,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應該沒有人會否認中美兩軍關係的穩定,有利於全世界的穩定。第二層是,中美兩軍之間的高層溝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也不可能期待雙方僅僅通過一次會談就解決中美兩軍之間存在的所有問題。
中美兩軍之間仍然存在很多分歧,但正像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何雷所說,面對面會談給中方重申在重大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提供了契機。美方必須說到做到,不放空炮。美方對中國最重要的一個承諾,就是不支援「臺獨」。顯然在這件事情上,美國的行徑,中方並不滿意。
會談當中,董軍也在臺灣問題上直接對奧斯丁表達了中方的堅定立場。這其中有兩句話,格外值得注意。
一句是,反對向「臺獨」發出錯誤信號;一句是不得以任何方式「以武助獨」。這種反對,中國絕不是說說而已。注意這次會談時間的一個「微妙」之處,會談前,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剛剛在臺島周邊開展了「聯合利劍-2024A」演習。對於這個演習,美方的反應是什麼呢?
今年以來,美媒有關「中美軍事」「中美兩國防長」的相關報導中,點名「臺灣」尤其多,平均每天有4次,對演習的報導正是其中的最高峰。這其中觸達率最高的一篇文章來自《紐約時報》,其中提到一個細節:針對解放軍明確說到的,「此次演習是對臺獨勢力分裂行徑的嚴厲懲罰,也是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挑釁的嚴重警告」,美方直接對號入座了,表示「外部勢力」指的就是美國。
「懲罰」和「警告」,也被路透社、CNN、BBC、美國之音(VOA)、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等外媒放到了對這次軍演報導標題的醒目位置。
軍事專家趙小卓告訴譚主,解放軍環臺演習對美軍產生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從近年來的軍演看,解放軍演習之際,美軍部署在臺海周邊的艦艇一般會退後,與解放軍保持一定距離,避免出現碰撞等意外事件。這背後反映的是美軍在作戰上力避與大國的軍事衝突,有一定的防守意味。這樣的考量,也反映在了美軍的戰略部署調整上。
今年以來,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部署出現了一個新特點是,不斷加強近臺島嶼軍事部署。這與此前,美軍通過軍艦「過航」臺灣海峽,在西太平洋臺島以東調動航母等方式不同。
這種「距離感」,代表了美國所謂的「協防」臺灣的真相。而要看清這種真相,國軍也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樣本。
(圖/玉淵譚天)
譚主集納今年以來國內關於國軍的負面信息發現,軍心不穩和作風問題已經成爲國軍的普遍現象,每天都有數十條帖文的曝光量。其中,國軍給總統致信成爲了一種流行趨勢。這些致信中都提到,寧賠鉅款也要退軍,批總統只會喊「抗中保臺」激怒對岸,不考慮基層感受。這反映着「臺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給臺灣帶來的安全風險,已經引發了國軍內部的反感情緒。
美國要縱容「臺獨」勢力,試圖對臺海現狀「切香腸」,走「漸進臺獨」路線,我們只會「反切香腸」,達到「臺獨」每挑釁一次,反制就推進一步,距離兩岸完全統一就更近一步的效果。
根據譚主在現場瞭解到的情況,本次「香會」,中方代表團重點希望討論的議題,有三個,除了中美兩軍關係和臺海問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就是南海。實際上,從會場的一個細節就能看出,當前南海問題的禍根源自何處。就在中美防長會談後,「香會」的主辦方舉辦了歡迎晚宴。
中國防長董軍和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會議主辦方國際戰略研究所執行主席奇普曼一桌。而美國防長奧斯丁則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一桌。去年以來,南海問題的波瀾恰恰與菲律賓和外部勢力的慫恿支援密切相關。
菲律賓很清楚,在實力上與中國差距懸殊。半個月前,菲律賓方面慫恿百艘漁船侵闖我黃巖島海域,結果,中國海警一夫當關,將菲方船隻最終攔截在了距離黃巖島海域60海里之遙的位置。面對現實,菲律賓就只能在「敘事」上下功夫。
(圖/玉淵譚天)
上一次侵闖事件之後,菲律賓方面在社交媒體上炒作的小動作依然沒有停止。最近三天,境外社交輿論場就「南海」話題討論尤其多,譚主梳理後製作了這樣一張傳播鏈路圖。
如何理解這樣一張傳播鏈路圖,譚主找到了一位專業人士,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汪雪松。根據他的介紹,相關內容共涉及2000多個傳播節點。對這些傳播節點展開分析就會發現,境外的「南海」話題多由菲律賓官方發起,然後菲律賓記者、網紅做傳播細節補充並反駁中方迴應,由此來形成輿情。而菲律賓最新炒作的內容,集中在「休漁」。
5月份,中方履行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義務,在南海實施伏季休漁制度,以期達到對海洋生物資源進行可持續保護的目的,結果到了菲律賓這裡,變成了對菲律賓造成威脅,中國欺凌弱小。這樣的炒作,美國也樂見將其延續到「香會」,會前,美方就不斷炒作,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將在本屆「香會」發表主旨演講,還把矛頭指向中國。
在「香會」現場,譚主也發現了一位熟悉的面孔,美國CNN記者伊萬•沃森,他曾出現在菲律賓侵闖南海的船上,更是炒作中菲矛盾的慣犯。美國期待的,無非是在「香會」上看到中國與地區國家針鋒相對的場面。
只不過,中方代表團專家早早就告訴譚主,中方不是去「香會」吵架的。但不吵架,不意味着不鬥爭,人民解放軍對一味加劇挑釁的行爲絕不姑息,但中方也會繼續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分歧。因爲菲律賓的炒作並不能代表地區國家尤其是東盟國家的共同意志。
譚主注意到,在「香會」接下來幾天的議程中,有「建立亞太地區的合作安全」等分論壇,這些論壇上少不了對南海議題的討論。
譚主集納了東盟10國的44家智庫今年以來有關南海的報告,發現「區域」「地區」「利益」等關鍵詞,處於各國討論的核心。相反,「爭端」「戰爭」等,則處在相對邊緣的位置。從軍事、安全的角度去考察南海,這並不符合區域國家關注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對這些報告的結論進行提煉,有一個形容詞,反映着區域國家的共同擔憂:複雜化。它說的是,南海問題正變成一個複雜問題,其對周邊國家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遠遠超過了南海問題本身。同時,報告也提到,東盟各國雖然態度不一,但必須共同將地區穩定放在第一位。
今年以來,東盟國家關於南海問題的報導量最高峰是4月12日,東盟各國主流媒體集體轉發了中方對美日菲峰會的表態。面對這場試圖擴大南海安全風險的所謂峰會,泰國前外交部長卡西特•皮羅米亞在接受採訪時強調,東盟的共同努力是爲了和平與共同繁榮,而不是別的。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很明顯了,《南海各方行爲宣言》的核心,就是各方不推進軍事化。當前南海之亂,正是菲律賓在不推進南海軍事化等問題上背信棄義、挑釁滋事,甚至要引入域外國家加劇地區安全風險導致的。和平,顯然纔是亞洲地區和全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譚主在「香會」現場,看到最多的,就是穿着軍裝的各國軍人。軍人,討論的議題可能是「衝突」,但中國的哲學理念是「慎戰止戰」。實際上,包括南海在內的各種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和平與衝突的選擇,中國始終希望塑造的,是和平,我們希望南海是和平之海,各地區都是和平之地。
這樣的理念,在接下來的「香會」時間裡,想必中國還會不厭其詳地,向那些聽不懂「和平」二字的國家持續分享。
(本文來源:大陸中央廣電總檯新媒體《玉淵譚天》,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