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天使——鄉村支教通識教育培訓感悟
關注我們並“設爲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前 言
考慮當下很多人有興趣參與支持鄉村教育,但不知該如何入手。藉助機構十四年鄉村教育創新(兒童創造力與歸屬)探索經驗,結合當下鄉村教育現狀和機構培訓師資及場地資源,針對一切有意願爲鄉村兒童提供實質性幫助的社會人士(含在校學生),不定期提供鄉村支教通識教育培訓。
2021年第一期、第二期鄉村支教通識教育培訓,分別於2021年3月和5月順利舉辦。現在給大家分享一些學員在參與培訓後的一些感受……
遇見天使
文:陳莉蓉
5月14日—16日,我參加了夢創公益舉辦的“2021鄉村支教通識教育培訓第二期”。回到武漢整一週了,身體繼續每天早出晚歸按部就班的日子,心卻還在長沙後天研習院的山林和小樓裡馳騁……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我很相信:喜歡的東西,總會不經意遇見。仔細想想,很多事都是這樣,你關注什麼,就會遇見什麼,比如我的支教夢。
10歲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湖北天門的農村,在鄉下度過了最美好最快樂的童年時光。我的家族裡有衆多老師,從鄉村民辦小學的語文老師,到鎮上幼兒園的音樂老師、縣城重點初高中的各科老師,還有中學校長等等,見得最多的就是學校、教室、黑板、粉筆。耳薰目染,深受影響,我從小就立志當老師,常把小朋友召集起來模擬上課,至今印象最深的一句開場白是:“同學們好!我是新來的陳老師”;我也常帶小夥伴們各種遊戲、撒野、天馬行空;還常跟着母親餵雞養豬、做飯種地、各種勞動。我常慶幸自己沒有上過體制內的幼兒園,身體和精神沒有受到過任何束縛,至今仍保留着一顆童真初心,喜歡自由,對大自然的一切充滿好奇。
後來種種原因,直到今天我也沒能當上老師,但夢想一直揮之不去。我總是覺得:只有跟小孩子在一起,纔是最快樂、最活力無限的!20幾歲時,我曾想援藏支教,因不是領導幹部而未果;40歲時,單位援建湖北恩施的一所希望小學,我蠢蠢欲動,自費去該校考察,終因單位的短期商業目的與我的長期支教理念不符而作罷。當時女兒正上初中,我想,也許是時機未到,不如安安心心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待退休後再與愛人一起找個喜歡的地方支教吧。
但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改變了我的想法。人生無常,生命短暫,未來不可預期,女兒已外出上大學,我正是空巢中年無牽無絆,48歲,人生已過半,是否應儘早開始做喜歡的事——去支教?
有了想法,去哪裡支教?何時去支教?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支教最適合自己?關於支教的一切,我幾乎一無所知,於是上網搜尋相關信息。就是這一次,我與“天使支教”相遇了,對它一見傾心,如遇故交。
我眼中的留守兒童
說“天使支教”之前,先談談我對留守兒童問題的基本認識。
2007年,我帶7歲的女兒回到家鄉,想讓她體驗一下真正的農村生活。沒想到,所見所聞令我震驚非常:村裡的青壯年全部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和小孩,過去熱鬧沸騰的鄉村,現在一片死寂。特別是小孩子,爺爺奶奶只管他們吃飽穿暖,基本不交流。有個小男孩約摸5歲,他一直在用鏟子挖洞,女兒跟他一起挖,挖了很久,他就是不講話,直到我們走,纔看到他眼裡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留戀。我想,如果我們再多待幾天,他一定會開口說話的。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我姑姑的孫子,我們在他家期間,他一直在屋裡沉迷遊戲機,人來人走,跟他打招呼,他沒有任何表情,不說一句話,叫他吃飯也不出去。這臺遊戲機曾是他爸爸小時候玩過的,他因此成績一落千丈,沒能考上高中,從此南下打工。一代人的時間過去了,遊戲機還擺在這個位置,又在繼續侵害新的一代,而且更殘酷的現實是,爸爸媽媽都不在,只能由奶奶照看着,而奶奶沒文化,忙着家裡地裡,眼看着這個孩子將重走他爸爸的路了。
這次返鄉,鄉村的現狀和留守兒童問題,給了我很大的震動。在那之後的各地旅行中,我看到了更多同樣的場景、類似的畫面,它們一次又一次刺痛着我的心。留守兒童問題,不止在我的家鄉,它已迅速蔓延成爲整個中國農村的普遍問題。從此,我開始關注留守兒童的陪伴與教育問題,心裡暗暗想,有一天我能爲他們做點兒什麼嗎?
繞不開的盧安克
結緣“天使支教”,繞不開盧安克。
2016年,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和一段視頻“我不想感動中國”,講的正是央視記者柴靜對盧安克的專訪。德國人盧安克,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在廣西的貧困山區一待就是十幾年,他過着極其簡樸、單一的生活,沒有任何功利目的,把最美好的青春和愛,用來陪伴大山裡的孩子,與他們共同經歷和感受,用最適合他們的方式幫助他們創建自己的歸屬,而他也成爲孩子們心中的權威和依靠。
長久的高質量的陪伴、創造力培養、歸屬的建立等等,盧安克的理念,我非常認同!他的行動和境界,令我非常敬佩!實際上,中國也有很多這樣的鄉村教師,長期陪伴守護着孩子們,只不過沒有一個人像盧安克這樣把這些理念用心思考和提煉出來。在我看來,盧安克把鄉村支教做到了極致,是一位踐行者和引路人。真正的支教該是怎樣的呢?盧安克帶給我的,不是神話,不是盲崇,不是衝動,而是真實、平靜、理性。從這時起,我對支教纔開始有了一些具體的認識和思考。
所以,當我在網上搜索了很多鄉村支教組織的信息,但沒有一個令我滿意、沒有一個能引發我的支教願望時,我又想到了盧安克,幾年過去了,他的現狀如何呢?於是就搜到了那篇《那個被認爲“打了中國教育耳光”的德國人“盧安克”到底去哪了?》。沒想到的是,盧安克不再孤軍奮戰,他於2011年9月正式加入了“天使支教”,他親自研究、親自爲支教志願者編寫培訓教材並授課。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正式隱退,徹底退出了與中國鄉村支教有關的一切。從他的性格,我完全理解他的選擇,所以對他的離去並不意外,只是遺憾與良師失之交臂。但還是真的很感謝他帶給我的驚喜:能讓盧安克信任和加入的“天使支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呢?它的發起者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的好奇心又活躍起來。
開啓天使之門
感謝網絡!對我來說,打開“天使支教網”,好像打開了一扇門,一扇通往夢想的門。
網頁上對機構的介紹很詳細:項目背景、典型案例、項目意義、服務理念等等,中間還會拋出一些問題,比如“爲什麼當前偏遠地區鄉村教師會如此緊缺”、“是什麼讓年輕一代選擇逃離家鄉”、“爲何要支教”、“ 爲什麼強調創造力”、“什麼是歸屬感”……內容很多,點開一篇,讀着讀着,會有下一篇的鏈接,更多的拓展和解讀。對支教一片空白的我來說,信息量太大了,所有這些都是我渴望瞭解的。我就挑了一些文章打印出來,厚厚一沓,一頁一頁仔細、反覆研讀。
有了一些基本概念後,我纔敢往下看報名信息:志願者招募、志願者培訓、支教任務、支教形式、支教地點的情況、學校情況、志願者保障等等,尤其是服務須知,包含了出行篇、生活篇、形象篇、教學篇、資助篇、紀律篇,生活教學日常小事無所不包,如此地具體、細緻、周到、貼心,如果沒有對鄉村支教深入的實地觀察思考總結研究,怎麼可能整理出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志願者條件中有一句話“如果你主動思考過教育問題,也接觸並有意識地觀察過兒童,那麼我們相信,在意兒童、留心教育的你自有一份真摯的資格證,請略過學歷要求”,看了很感動很暖心。所以我一邊反覆地翻閱這些資料,一邊就感慨:這個機構真的是很用心、很負責地在做支教,這是真正在爲農村孩子着想,也是對支教者負責。
到最後,我纔敢去看報名流程,2018.1版的報名表中,有十幾個問題需要回答,以便機構進一步判斷報名者是否適合參與鄉村支教工作。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下來,我才意識到:鄉村支教,真的不是頭腦衝動說走就走的一場旅行!選擇是慎重的,考察是嚴格的,行動是受控的,自由是有限的,支教一年可能就是經歷一次長征、一場苦行僧般的修行。把報名表打出來填寫一遍之後,我感到了畏怯,對自己產生了懷疑:這高度、這難度,我能行嗎?如果去湘西山區,我受得了那裡的多雨潮溼麼?我不能吃辣椒,能和當地人相處融洽麼?雖然有教師資格證,畢竟沒受過正規師範訓練,只是在自己女兒身上做過早期教育理念的長期實驗,我能應付得了一羣小孩子麼?如果學生打架鬧事刁難、如果發現有小女孩遭遇性侵,我該怎麼處理?另一方面,我仍在職,有穩定的收入,我能拋開一切義無反顧去支教麼……真是,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山重水複疑無路,糾結、苦悶困擾了我。
誰知,柳暗花明又一村。報名表後面,有天使支教的微信公衆號信息,我添加後,新的驚喜出現了:我看到了“2021鄉村支教通識教育培訓第二期”的招募信息。通識,好熟悉,女兒高中時我接觸到通識教育,它重在育而非教,它的終極追求是,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獨立思想、培養博學多識的通才、培養完全完整的人。“鄉村支教通識培訓“,好新鮮的說法,它是怎樣的培訓呢?“如果你曾希望有一天能親身服務鄉村兒童,但苦於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或是對自己的能力還沒有信心,或者希望行動前有足夠的準備,或者……現在機會來了,你可以拿出三天時間,讓自己學會如何去實現這一願望。”哈哈,黑暗中出現了一盞燈,這說的不就是我麼?三天時間,請假方便,費用也能承受。再次把招募信息仔細看過,我就立刻報了名。
之後,在一則支教招募信息裡,我看到一段26分鐘多的視頻演講“理所當然的誤解”,聽了好幾遍,對其中的理念深感認同,有些是第一次聽到,很受觸動,比如面對面的錢物捐贈,傷害着多少鄉村孩子的人格尊嚴;過度的物資給予,讓他們養成了不勞而獲不懂珍惜、不愛學習坐享其成的習慣;好心人捐贈的現成玩具,讓他們喪失了想象力創造力;甚至,穿得太好太暖,讓他們失去了原本極好的抗寒能力,高於城裡人的先天優勢正在消失。這位演講者正是天使支教的創始人李磊,從公衆號的文章裡知道,志願者都親切地稱他“磊哥”。我心裡期待又忐忑,幾天後的培訓,有機會見到磊哥麼?
向夢想靠近的三天
動筆寫這篇培訓小結前,我把3天的課堂筆記和3本培訓教材從頭到尾翻閱了一遍,算是複習消化吧。要說這三天的培訓感受,一句兩句真說不清,非要高度總結的話,6個字:
1.新生。新人,新思想,新理念,新氣象,新生。從我第一次接觸天使支教開始的這些天,一直在好奇地急不可耐地探尋各種答案的路上、求新的路上。阿木老師講:成功=新生,有新纔會有生,在追尋新的路上,最有意義!
我很幸運,參加這個培訓班,遇到了最純粹的鄉村支教引路人和精神領袖磊哥、最風趣博學的兒童心理導師阿木老師、最有班級管理教學實踐經驗的羅老師,從他們那裡,接收到很多關於兒童教育的新理念,記錄了他們分享的本領域頂尖教育人物名單和書籍,很多是我從未聽到過的,每一天我都在受到新的啓發。
還有新同學。8位,來自北京、上海、南京、吉林、四川、福建和長沙本地。其中年紀最大的萬老師是我的湖北老鄉,已在偏遠的藏區支教4年,是一位非常善良有愛心的長者,每當聽到他講起在藏區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常生活,總令我尊敬和感動。其餘同學都比我小,80後、90後,非常年輕陽光。上海的衚衕學約十年前就去湘西支教過,他是盧安克親自培訓的第一批支教志願者,這次是來回爐深造的,我很欣賞他羨慕他,也向他詢問過支教生活的一些問題。東北的魏同學,大家眼裡的俠女才女,小小年紀就勇闖江湖,走遍了大半個世界,一開口就說到要害,很有個人魅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我們一起住宿、上課、爬山、吃飯,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想法,思想碰撞,火花四濺。
此外,上一期通識培訓班的2位學員,也趕來回爐深造,聽課之餘下廚房大顯身手,專門爲大家做了豐盛的午餐和晚餐。最值得點讚的是在此實習的志願者李丁,她是我們整個培訓期間的後勤總管,負責報名接待、每天爲每個寢室送新鮮的井水、起早貪黑買菜做飯打理我們的一日三餐。還有磊哥的大廚妹妹也經常過來幫忙做飯,每天我都盼着早餐,因爲可以吃到她做的老面饅頭,有白饅頭和黃饅頭(向李丁打聽,她說是用南瓜汁和麪做的),圓圓的蓬蓬的熱騰騰的,拿在手上一層一層輕輕撕着吃,味道好極了,我準備過陣子也學做南瓜饅頭呢。
在這裡,每個人都是志願者,主動地爲他人服務着。
在武漢時我已精神上苦悶很久了,來到這裡後,一下子遇到這麼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談理想,真的好開心!
2.品質。我覺得,細節決定品質。之前在盧安克的故事裡瞭解的信息、在天使支教網上看到的信息,細節已經很多很多了。這三天現場封閉培訓接觸的信息量也非常大,令我應接不暇:課程的安排從早上到晚上,很緊湊,報到的當晚都沒耽擱,大家還來不及認識,就先看盧安克的視頻並提問。第二天一大早,6點,全體集合,爬山2小時。這個細節設計我很喜歡,爬山是我的最愛,在大自然裡,感受陽光、感受清風、感受山林幽靜、感受野花芬芳,既能鍛鍊身體,又提前體驗走山路,爲未來可能的山區支教做準備。
這幾天,磊哥不知道給我們講了多少故事,有兩個印象深刻:第一個故事,“教育創新研修生班”的疊被子訓練,要求學員每天起牀疊被子且嚴格疊成規範的正方形。磊哥自己則在家做親子訓練,讓幾個月的寶寶每天看他疊的被子,培養孩子從小愛整潔。聽了這個故事,我就反思,女兒小時候我一直很自律總是以身作則的,現在家裡經常只有我一個人,漸漸就放鬆了要求,不怎麼疊被子了,心裡想的跟很多年輕人的想法一樣“反正晚上還要睡的,疊它幹嘛?”這次培訓回來,我就強迫自己每天早上疊被子,其實不過半分鐘的功夫,隨手就能完成的事。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堅持做,就能養成一輩子的好習慣。第二個故事,微信上發信息,很多人不寫或很少寫標點。我反思後也馬上開始注意了,微信發消息,標點符號要寫完整,養成習慣。羅老師也說:有心做小細節的老師管理的班級,會秩序井然,讓學生有安全感。
3.陪伴。三天,放空的三天,如飢似渴拼命吸收能量的三天,好多好多的發現和驚喜,寫着寫着就收不住了,不知不覺已是深夜,該打住啦。可我還想說一點:這次通識培訓最大的收穫,其實是磊哥的陪伴,三天高質量的陪伴。從早上的爬山、白天的所有課程,到晚上的視頻和回顧,他都和我們在一起,不厭其煩。這是我事先根本沒敢期望的,想象中,一般機構的領導者是很難見上一面的,而磊哥從頭到尾面對面向我們傳授他多年研究的教育理念和成果,傾囊相授,毫不保留。小班授課,也太奢侈了,有幾人能有機會享受這樣的待遇呢?所以在最後一次的總結課上,我跟大家說,這三天,超值,我賺了!我想,這就是磊哥所追求的鄉村支教的終極理想吧:讓每一位志願者,按照同樣的理念和規則,去服務農村兒童,讓理想的教育在一批批志願者手中薪火相傳。
最後一節課上,談到“受教育程度越高,創造力越弱”的現狀時,磊哥講到了天使支教正在實施的另一行動“教育創新研習生培養計劃”,它的目標是,培養“勇於探究的人、善於思考的人、善於交流的人、敢於冒險的人、知識淵博的人、有原則的人、有愛心的人、心胸寬廣的人、全面發展的人、善於反思的人”。三天的相處和觀察,我覺得磊哥就是這樣的人。而我呢,通過這次培訓,認識了兒童,認識了鄉村支教,更認識了自己,我離一個合格的鄉村支教老師還有很大差距,需要學習和提升的東西還多着呢。引用一位支教志願者的話:“教育,是人與人的相遇、相互改變。來支教,不是爲了幫孩子,而是幫自己”。
釋然,不再糾結。通透,無需懷疑。
遇見天使,遇見自己,真好!
2021鄉村支教通識教育培訓第二期學員 陳莉蓉
2021年5月24日
如果你興趣參與支持鄉村教育,
但不知道到底該如何入手。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嚮往的講臺,
去收穫一羣山村熊孩子的愛,
但苦於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或途徑,
或者是對自己的能力還沒有信心,
或者……
現在機會來了,
你可以拿出三天時間,
讓自己學會如何去實現這一願望。
我們在這裡爲你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