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心力衰竭 注意調整生活習慣

來源:南寧晚報

■本報記者 葉禎 通訊員 曾慶熹 實習生 楊佳鑫

2024年11月26日是第十個全國心力衰竭日。2015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聯合倡議將每年的11月26日定爲“全國心力衰竭日”,旨在建立並推廣心衰規範化診療及全面管理體系,更好地提高全民對心衰的認知和關注。我們邀請到南寧市中醫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主任醫師蘭鵬就此進行科普。

心臟是“發動機”不是“永動機”

蘭鵬介紹,心臟就像一個“泵”,像一個發動機,不停地通過動脈把血液輸送至全身,同時接受靜脈從周圍組織臟器輸送回心臟的血液。當人體的心臟負荷加重或是心肌勞損受累時,心臟組織就如同彈性減退的皮球,輸出的血量不能滿足器官組織的代謝需要,器官和組織中的血液也不能順利迴流到心臟,這種情況稱爲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

心衰有可能產生一系列缺氧、瘀血表現。臨牀最常見的表現爲呼吸困難,勞力性或夜間陣發性端坐呼吸,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夜間睡眠時不能躺平,躺平後會因呼吸不暢而憋醒,坐起來後才能緩解。其他還會有乏力、心慌、腹脹、水腫、咳嗽等表現。

據悉,我國心衰患者已超1200萬人,70歲以上老年羣體中,每10人就可能有1人患有心衰。心衰患者的5年死亡率近50%,重度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可達50%。心衰防治,迫在眉睫。

心衰可危及生命,多類人羣“危險”

心衰最嚴重的危害是肺水腫、心源性休克、心臟驟停等,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比如氣喘、呼吸困難,會影響到患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蘭鵬介紹。

據悉,心衰會影響全身臟器的功能:腎血管灌注不足可致腎功能異常;肝臟長期處於瘀血缺氧的狀態可致心源性肝硬化;肺部瘀血可增加呼吸道感染概率;長期臥牀的患者下肢靜脈易形成血栓。心衰的種種症狀嚴重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動,甚至帶來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

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對心衰患病率持續升高也有一定影響。“年紀大、器官老化、心臟出現衰竭的人羣,心肌病變的人羣,長期吸菸、酗酒、常年熬夜的人羣,也是心衰的危險人羣。”蘭鵬提醒道。

學會正確預防心衰,早診斷早治療

蘭鵬提醒,心衰患者一定要注意平時的調理和護養,首先是調整生活方式,儘量避免熬夜。

飲食方面提倡低脂飲食,不要吃太過油膩的食物,比如扣肉、五花肉、動物內臟等儘量少吃。

“一定要限鹽,不要吃得太鹹,正常人每天食鹽量爲6克,輕度心衰患者建議每天食鹽量5克以下,中度心衰患者建議每天2.5克,重度心衰患者建議每天1克。”蘭鵬提醒,限鹽常見食品有榨菜、燻肉、臘肉、鹹菜等,“添加小蘇打的糕點、麪食以及快餐、油炸薯條等也要少吃。”

蘭鵬介紹,在網上流傳每天飲水要“夠量”的建議,其實並不合適所有人。心衰患者就應該限水,不口渴時不要喝水,感覺非常口渴時也不能大口大口地喝水,而是要小口小口地喝。

此外,吸菸對血管的損害最大,所以吸菸者應該戒菸;酒儘量不喝或是少喝;肥胖者應該減重,相對消瘦的人羣則要加強營養;高血壓患者要控制好血壓,高血脂患者要控制好血脂。

心衰患者平時要注意休息減輕心臟負擔,運動要適當。鍛鍊時可以選擇比較輕柔的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太極劍、散步等。

■溫馨提醒

在平時生活中,如出現氣喘、氣短、心臟“怦怦怦”亂跳、腳踝水腫、久咳無痰、乏力等心衰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錯過治療的有利時機。

心衰患者要做好個人管理,包括堅持服藥、改善生活習慣、定期複診、避免可能加重心衰的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