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於臺日中政治舞臺的「密使」--辜氏家族
一段時間之後,蔣經國透過他人,來了聯絡。
「他說他想跟我見面討論國策。但我覺得我是臺灣獨立運動的人,再怎樣也不會受到歡迎,所以前後找了各種理由,拒絕了他兩次。但《三國志》裡面不是有『三顧茅廬』的故事嗎?到了第三次,我也沒理由再推辭下去。」
三顧茅廬的故事,描述劉備爲邀請隱居山間的諸葛孔明當軍師,總共三次登門拜訪,請孔明出手協助。
反攻大陸是「癡人說夢」
蔣經國是蔣介石的長男。年輕時在蘇聯留學,娶了俄國人爲妻。雖然蔣經國一度因爲蔣介石遺棄了住在蔣介石出生地浙江省的母親並且離婚,而去和擁有財閥背景的宋家三姊妹之幺女宋美齡結婚,因此反抗父親,有段時間與他保持距離。不過,後來他還是成爲蔣介石的後繼者,開始施展謀略,維持治安,揭發間諜。
但是,蔣經國同時也被人們看做是「白色恐怖」:在臺灣發生、對反政府分子進行嚴格打壓的指揮官,因此臺灣獨立運動組織稱他是「特務頭子」,對他恨之入骨。因此辜寬敏瞞着夥伴,秘密前往臺灣。
蔣經國在國際社會上體會到中華民國的孤立,正在摸索新的臺灣統治體制。不過,從他被迫傾聽敵對的獨立派意見,也可想見他已被逼到走投無路。
可以猜想蔣經國勉強與獨立運動成員辜寬敏見面的心情。
當時,辜寬敏被請進蔣經國的行政院副院長辦公室後,便向蔣經國建言了政黨自由化、新聞自由化,以及廢除外省人與本省人在制度上的區別等事。
蔣經國一開始只是仔細、不發一語地聽着,不過當辜寬敏說出「反攻大陸,只是癡人說夢」時,座席間的氣氛立刻爲之一變。
對辜寬敏這位受日文教育,就讀當時聚集了臺灣頂尖學子的臺北高等學校的菁英分子來說,不管是過去、現在,日文都是他最親近的語言。
那時,辜寬敏的腦海裡,突然浮現他愛看的小說:谷崎潤一郎的《癡人之愛》,並且拿來尖銳地揶揄蔣政權對反攻大陸的不知變通,至今仍高舉幾乎不可能實現的理想。雖然,本來《癡人之愛》是在描述男性癡情迷戀少女、成爲愛情俘虜的小說,但辜寬敏口中的「癡人」,則是用來形容無法放下「反攻大陸」這天方夜譚的蔣介石政府。
圖爲辜寬敏。報系資料照
原先蔣經國還保有沉穩的表情和口氣,但是聽到這句話後猛然反擊:「我相信奪回大陸是可能的!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認爲不可能,我還是有自信實現!」
這讓辜寬敏也勃然大怒,激動地反駁,兩人的談話轉爲爭執。
或許是因爲聲音大到傳到外面,蔣經國的部下、時任行政院秘書長、後來的外交部長的蔣彥士也衝進房內一探究竟。
面對並不知道兩人談話內容的蔣彥士,辜寬敏突如其來地將話題拋向了他:「我問你!反攻大陸和保衛臺灣,哪個優先!」
「是保衛臺灣。」蔣彥士馬上這樣回答。
辜寬敏再回過頭看着說不出話來的蔣經國。
「蔣經國那時的表情啊!我一生都忘不了。他看起來就像泄了氣的皮球,臉上浮現難以形容的苦澀表情。不過在他目送我離開時,還是深深低下頭說:『感謝你遠道而來。』就算我走出房間了,他還是挺直着腰站在那裡目送我,直到最後一刻也不失禮數,讓我相當佩服。」
雖然辜寬敏在談話中說贏了蔣經國,但最終臺灣還是沒能留在聯合國。與蔣經國會面後,辜寬敏回到了日本,並向獨立運動的夥伴坦白此事。但這卻讓他受到徹底的彈劾,不只被解除委員長一職,也被聯盟除名。
引漢奸罵名
辜寬敏的父親叫辜顯榮。他在日治時代,光靠他這一代就讓辜家成爲財閥,可謂讓辜家發跡的始祖。這位成功人士甚至當過日本的貴族院議員,不過也因爲他利用自己與臺灣總督府的密切關係來獲得財富,因而惹來「漢奸」(賣國賊)的罵名。
辜顯榮有一則有名的小故事。
1895年,臺灣因爲清朝甲午戰爭戰敗而割讓給日本,日軍從北部的基隆登陸臺灣。當時,清朝殘兵的長官逃回大陸而羣龍無首,全涌入了臺北,狀態非常混亂。於是臺北有權勢的商人向日軍派出使者,委託他們整治秩序。辜顯榮那時年輕,就毛遂自薦處理此事。
辜顯榮靠着與生俱來的膽勢與交涉能力,贏得了日軍的信賴。日軍在臺灣各地掃蕩土匪時,辜顯榮也當過嚮導。他創下的功績,讓他收到許多軍隊、總督府有關的工作,快速確立了政商地位,更曾獲日本政府授勳。
辜顯榮於1937年亡故後,辜寬敏同父異母的兄長辜振甫,年紀輕輕就接下了辜家的事業。而他,同樣也不是個簡單人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包括辜振甫、臺灣的有力人士,與日軍參謀在臺北近郊秘密集會。他們與日軍的中宮悟郎、牧澤義夫等人,討論着能否動用仍部署在臺灣且狀態良好的日軍,讓臺灣獨立。至於這場密談究竟是由哪方先提出的,則有各種說法。雖然臺灣許多書籍都指出此事由辜振甫所主導的,不過辜振甫在日後親自表達此事是由日方所提出。
不管真相如何,此事經過數次密談,也號召了其他臺灣的有力之士後,辜振甫於8月22日出發前往總督府,他在這裡與最後的臺灣總督,同時也是第十方面軍司令官的安藤利吉會面。他請求安藤轉讓日軍的武器,協助獨立計劃,但遭到安藤斷然拒絕。
同年10月25日,安藤將臺灣的統治權移交給就任臺灣省行政長官的陳儀,在他被列爲戰犯受審時,於上海監獄自盡。
雖然人們普遍認爲日本放棄臺灣,是依照羅斯福、邱吉爾、蔣介石3人的《開羅宣言》所促成,但當時中華民國因爲忙於大陸的戰後處理,並無暇處理臺灣事務。因此若有戰力近乎無損的在臺日軍出手協助,要在「兩個月的空窗期」內建立起獨立政權,理論上應是可能的。
若是這個計劃得以實現,那麼辜振甫應該會成爲臺灣的新領導人了。臺灣的歷史學家中,也有人指出「戰後最早主張臺灣獨立的人就是辜振甫」。
「九二共識」的調解
辜振甫的存在,對於當今的兩岸關係、臺灣政治也留下了舉足輕重的影響。2015年11月,中國的習近平與臺灣的馬英九在新加坡舉行了兩岸歷史性的會談。而兩者對話的基礎,就是「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的主軸是兩岸皆遵守「一箇中國,各自表述」,雙方在「包含臺灣,中國只有一個」的想法上一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臺灣(中華民國)互不承認對方主權,默許彼此立場的不同。這個概念有些難
這個術語是在1992年於兩岸之間使用的字眼,當時辜振甫還是臺灣對中窗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董事長。然而,臺灣的民進黨、獨立派,就連當時的總統李登輝都不承認九二共識。他們都批評這不過是透過傳真確認意思的文書資料,與官方的共同意見還差了十萬八千里。
不過令人深感興趣的是,辜振甫自己也說過九二共識根本不存在。據說,辜寬敏曾向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問過:「什麼是九二共識?」而辜振甫則這麼回答他:「你在說什麼傻話?既然各自的定義不同,那就代表不是共識啊。」「我這一生就只有那麼一次,被振甫兄那樣罵過。」辜寬敏笑着,如此回想。
有些臺灣的政治專家也認爲,九二共識是爲了改善兩岸關係而無中生有的東西。雖然真相如墜五里霧中,但至少能夠確定,辜振甫仍持續對臺灣政治帶來深刻的影響。
不過,辜家在戰後與國民黨順利相處,辜家難道不會因爲一人舉着臺灣獨立的旗幟,而發生兄弟間的不合嗎?
以理解。
圖/遊擊文化提供
對於這個疑問,辜寬敏馬上表示不會:「確實,我哥哥辜振甫位居國民黨政府的重要職位,在經濟界也具有代表臺灣的地位。因此我臺獨的主張,的確與他的立場差距甚大。打從一開始,我就不太喜歡中國人的想法和行爲模式。所以我經常被問到我們兄弟之間有沒有正面衝突過?不過答案是沒有。這或許就是我們家族的特徵。父親是父親,兄長是兄長,而我就是我。」
辜家的小孩在少年時代就生活在徹底嚴格管教的環境,在餐桌上必須等到父親執筷之後,才能用餐。不過也因爲這個關係,兄弟間的情誼相當穩固。
「辜振甫小時候,父親特地從大陸找來漢文老師教他漢文,深受濃厚的中國文化的教養。而我,媽媽是日本人,受的是日文教育,我直到二戰結束前都不懂中文,頂多是戰後去上海留學學了中文的程度而已。不過,兄弟之間的關係,總比他與國民黨之間的關係還要強大吧?在兄弟關係的前提下,不論哥哥是國民黨、弟弟是獨立派,都是另外一回事。」
不過就我的觀點來看,辜顯榮、辜振甫,以及辜寬敏,三人有一個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爲了公共利益,有不惜一「賭」的氣概。他們敢於反對政府,但同時也兼具向權力倒戈的柔軟性。
長年研究辜家歷史的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吳文星也指出:「辜家的每個人,都流有善於見機行事、勇於冒險、不畏風險的政商之血。」
• 本文摘自:《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
• 出版社:遊擊文化
• 出版日期:2019年2月
訂閱我們
電子郵件地址 *
如何稱呼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