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國產劇爆改《西遊記》啦?

之前看過一個數據,說吳承恩是國產電影原著作者票房榜的第二名,僅次於劉慈欣。

作品數高達130+,遙遙領先。

一部《西遊記》,被後人們想着法地改來編去,卻好像聚寶盆一樣,怎麼也薅不完。

只能怪原著實在太有魅力。

而且這還只算了電影作品,要是加上電視劇、動畫、遊戲等等,更是無窮無盡。

都不說遠的。

前陣子剛上線的《黑神話:悟空》,你要說完全沒有沾到孫悟空的光,必然不可能。

否則叫個黑螞蚱,誰會第一時間關注?

感覺《西遊記》對我們這幫人來說,就是獨一檔的情懷,有着難以估量的影響力。

孫悟空更是無數人的人生偶像。誰小時候沒有拿根棍當金箍棒的經歷呢?

都說,老不讀三國,少不看水滸。但《西遊記》剛剛好,什麼年紀都能看,也都愛看。

我小時候看它,是單純喜歡那種稀奇古怪的志怪故事,喜歡敢與地爭高低的齊天大聖。

長大後再看,又發現它被關聯了更多隱喻,什麼厚黑學,什麼反抗封建禮制啦。

實在好奇,吳承恩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能如此栩栩如生講出這麼多妖的故事。

剛好最近看了部動畫,故事腦洞就源自於吳承恩寫西遊之前經歷了什麼,還蠻有趣的。

今天講講這部《緝妖錄之啓程篇》。

主角名叫吳道應,是個在衙門公幹的小旗。

他行事作風相當不羈,不穿官服,也不打官腔,就喜歡成天去查那些稀奇古怪的案子。

哪裡離奇,哪裡詭異,就往哪跑,開口閉口都是“我看這事八成是妖怪乾的”。

結果往往類似《走進科學》,總有科學解釋。

身邊人都笑話他,“想妖怪都想魔怔了。”

偏偏他不信邪。

近日來,淮安城接連發生小孩失蹤案。衙門衆人快把城裡翻了個遍,都沒找到有用的線索。

唯一的證詞,來自一個被嚇壞的小女孩。她說,地上有一灘水,把那孩子吞了。

誰都沒把這話當真。一個嚇壞了的孩子,不懂事,定然是眼花看錯,說了胡話。

唯有吳道應在寬慰她:“別人相信我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自己。”

一路追查,失蹤案的元兇終於浮出水面,是一隻藏身河裡的老黿妖。

那個瞬間,他渾身顫抖。

不是害怕,而是興奮,“這世上果然有妖”。

他多年追妖的執念,也得以揭曉。

原來,是爲了父母慘死的真相。

十五年前,一種特殊的花朵飄到吳家村,落在血肉之軀上,便會吸乾生命。整個村子幾乎滅門,唯有吳道應一人僥倖逃脫。

他畢生所願,就是想要找到這花的來源,找到害死自己父母和村民的兇手。

如今,這老黿妖所在之處,竟也有這花出沒。

究竟是巧合,還是另有陰謀?吳道應來不及細想,便一頭栽進了人妖共生的世界。

別誤會,這作品裡的妖不都是不講道理的窮兇極惡之徒,只知道靠一己私慾行事。

恰恰相反,多數妖身上都很有“人性”。

比如這位率先亮相的“靈感大王”。

她是一尾小鯉魚成妖。人類自發地將她供到了高臺之上,又年年辦慶典,給她供奉。她便自覺有責任與義務,要庇護一方百姓平安。

所以小孩失蹤了,她着急忙慌去找;

找到元兇打不過,滿世界拉幫手;

明明知道不是對手,也要迎難而上。

這妖能做到如此地步,和人們信奉的神佛又有什麼區別呢?當得起這份供奉。

還有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這對姐妹。

表面看,她們貌合神離,完全不符合人類那套兄友弟恭的道德標準,全憑本能互掐。

但妹妹每每趁亂搶走紫金葫蘆,卻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把姐姐收進去,以絕後患。

她說,自己只想要葫蘆,不想傷害姐姐。

姐姐其實也心疼妹妹,只是不懂表達。

這又和普通人類姐妹有什麼區別呢?

更有意思的還是九頭蟲。

這傢伙就喜歡亮晶晶的東西。但凡讓他看到閃閃發光的玩意,不分價值,立刻就要得到。

作爲妖怪,他當然可以去搶。反正別人追也追不上,查也查不到,只會自認倒黴。

但他有點原則。

每次拿走東西,就留下金幣,絕不讓人吃虧;有時碰到人實在太窮,還要倒貼。

而且他還“自卑”。主要是覺得自己長得醜,不願見人,只敢和其它幾個頭碎碎念。

碰到吳道應不在乎他的外表,還誇他長得厲害的時候,九頭蟲立刻就開心起來。

不光願意送上金幣,遇到危險時也第一時間關注對方的安危。

反過來看,人類又何嘗沒有“妖性”呢。

很值得回味的一幕。

黃眉尊者搬弄是非,當衆指人爲妖。

結果呢,人羣一擁而上,便對着那所謂的“妖”怒目而斥、拳打腳踢起來。

哪怕對方曾是他們的妻子、家人、朋友。

哪怕對方從未做過什麼壞事。

哪怕對方甚至不是真正的妖。

如此看來,誰說得清何爲妖性何爲人性?

什麼正邪善惡,皆因個體內心那些欲求而起,與TA是人是妖並無關聯。

感覺這是非常經典的中式敘事邏輯與審美。

——人與妖只是族羣不同,而非立場對立。

決定好壞的是行事善惡,而非身份,所以人和人可以共情,人和妖也可以共情。

要不然白娘子的故事怎麼會經久流傳呢?

而且在民間故事裡,妖只要做了好事,就能得到供奉,甚至被捧上神位,比如北方的五大仙“狐黃白柳灰”就屬於這個範疇。

當然人也一樣。

你看關公、媽祖娘娘,在傳說中,都是善人修了大功德後,才得以登上神位的。

更重要的是,當上神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一定要有所作爲、福澤百姓才行。

動畫裡的靈感大王,因爲沒有顯靈,也沒有阻止孩子的失蹤,最後被拆了廟。

這太真實了。

要不怎麼有中華大地不養閒神的說法呢。

以前鬧乾旱,大家都是先給龍王祭祀求雨,如果求完還沒動靜,就要拆廟曬龍了。

所以我看很多現代電視劇,一個勁地講神只談戀愛不管蒼生百姓,都覺得很無語。這種不務正業的神,是會被老百姓開除神籍的。

仔細想想,人去求神拜佛,像是做交易。

你花錢請神辦事,燒香是給定金,神收了香火就要辦事,辦好了收尾款,辦不好沒下次。

多麼公平的關係啊。

也難怪國人這麼喜歡齊天大聖孫悟空了,因爲大家骨子裡都有一股不迷信權威的勁。

若是不行好事,你諸天神佛與魑魅魍魎又有何異?談何權威,談何高高在上?

說回動畫。

既然故事源於吳承恩寫《西遊記》的腦洞,自然能找到很多細節與之對應。

九頭蟲被吳道應用五行之術壓在石頭下的畫面,會讓人想到大聖被壓在五指山的場景。

身份成謎的行者“青玄”拿着禪杖,封印“心猿”,也似乎隱喻着唐僧給大聖的緊箍咒。

還有熟悉的角色被賦予新的色彩。

膽敢假冒如來的黃眉大王,虛設小雷音寺,困住師徒一行,逼得孫悟空四處搬救兵。

《緝妖錄之啓程篇》裡,他是揹負家族使命的奉迦人,要待在大雁塔守護舍利。

永失自由。

不甘心被束縛,他拼命想擺脫命運,反而弄巧成拙,一生爲命運所累。

還有鎮元子,一個仙風道骨的老頭。

唐僧一行到了五莊觀,他非但沒難爲人,還主動請唐僧吃能增壽的人蔘果。

算是取經路上難能可貴的好人。

這裡,他的行事反而詭異,身在神位卻不庇護百姓,反放縱私慾,試圖逆天而行。

這兩個角色的行事可以互爲對照。

前者爲了個體利益,對抗集體使命感;而後者爲了保全集體利益,犧牲另一些羣體。

這種對傳統角色的二次解構,讓原本NPC似的角色,更爲生動,有了靈魂血肉。

我覺得這是很大膽的行爲。

對傳統作品的二創或改編,往往會面臨更多審判。原著越深入人心,二創難度越大。

因爲觀衆既不想看一個照本宣科的陳舊故事,也很難接受過於天馬行空的魔幻新編。

但《緝妖錄之啓程篇》提供了別樣可能。

它討巧地以新的視角補足原作中的留白,讓這些神妖精怪都有了愛憎喜惡、七情六慾。

也喚起更多關於命運、關於自由的思考。

藉着少年主角吳道應的視角,我們一路見妖見神,卻也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

這又何嘗不是對經典的鄭重致敬?

而且他們的製作團隊很有挑戰精神。在當下還堅持高難度的二維製作手法,單集作畫張數達上萬張,作畫量在全球範圍內都不多見。

如此堅持用心的創作者已經不多見了,所以我格外希望他們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無論如何,希望這樣的好作品更多些,也希望舊經典也能在新時代得到傳承,與延續。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羣裡現在已經有23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