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尿意就跑廁所是錯的!預防膀胱炎 醫:隔這時間排尿才正確

一般人有尿意就要跑廁所。(示意圖/ Shutterstock )

我們都知道每天要喝足夠的水,但不能一口氣灌1000cc.的水下肚。我們也都知道不要憋尿,但卻不知道只要有尿意就跑廁所也是錯誤的方式。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臺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鬆弛醫學會前理事長、同時也昰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榮譽院士謝卿宏醫師指出,多喝水就是保養膀胱的第一步。喝水的原則,就是隨時要均勻地慢慢喝,最好是每小時在100~200cc左右。

人也應適度憋尿,養成3、4個小時左右去解一次小便的習慣,千萬不要有事沒事就去上廁所,以避免膀胱因長期沒有充分擴大而萎縮變小;也不要過分憋尿,避免因爲工作太忙而忘了去解小便或憋尿,容易引發膀胱炎或尿液逆流而傷及腎臟。

一般而言,最好每天做5、600次以上、甚至千次的骨盆底肌肉(或稱提肛肌)的收縮動作(像憋住大便或忍住屁的樣子),且每次都要持續收縮一兩秒鐘,纔有助於保養膀胱功能;這就是常聽到的「凱格爾運動」,對於骨盆腔鬆弛與尿失禁和大便失禁,有良好的預防與治療效果。

有些人解完小便後,仍然覺得膀胱內還有一些尿,不解不快,就順勢用力擠一下,其實這常是不必要的,因爲任何人都有可能會有一些尿解不乾淨(稱爲餘尿),餘尿在30cc以下都是正常,而且餘尿常會隨年齡而增加,所以一位7、80歲的婦女,餘尿即使是100cc,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所以不要用力解尿,也能達到保護膀胱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人大約是2~3小時解一次小便,尿量常會在350~500cc 左右,並不會有頻尿、夜尿、解尿疼痛、灼熱、尿急,解尿也不必用力,不會尿不乾淨、解尿困難,也不會漏尿、血尿,如果出現漏尿、血尿,可能是生殖泌尿道有問題,務必要去泌尿科或婦產科尋求診治。

文章來源: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