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種稻 臺灣原生種鯽魚回來了
稻農林仁義表示,雖然有機稻田賺的比較少,但身體健康纔是最重要的。(楊漢聲攝)
慈心基金會2014年應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進入南安部落協助推動「玉山國家公園園區周邊南安部落水稻生態有機農業輔導計劃」,現不只越來越多稻農加入,進行有機種植稻田,甚至發現臺灣原生種鯽魚,讓老農夫驚呼,兒時記憶終於回來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南安住民多屬布農族羣,主要栽培經濟作物以稻米爲主,當地30公頃水稻多年來都採慣行栽培法,但長年施用藥劑,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壓力,農改場與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相關單位共同研商改善之道,逐步將南安現有慣行栽培水稻輔導轉型爲有機水稻栽培。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蓉表示,推動有機種植要眼見爲憑,因爲稻作是農民維持生計的重要支柱,基金會一步一腳印的推動有機種植,讓農民瞭解,慢慢嘗試轉型,相信未來可以建構更完整的永續有機農業。
看着在水稻田間出現優遊的原生種菊池氏細鯽,稻農林仁義表示,他從20多年前接手父親農田就用慣行農法工作,從此沒再田間看見這些小魚;在改種有機稻米的首年就在稻田裡發現,讓他開心不已,彷彿回到兒時,重溫在田間抓小魚的記憶。
另外,南安部落計劃也首度結合學術界,進行有機田與慣行田生態物種調查研究,臺東大學彭仁君教授表示,田野調查的數據顯示,有機田區生長過程中會自行發展良好生態,可逐步形成完整食物生態網,因爲有足夠的天敵物種,各式鳥類抑制田間害蟲,證明有機農業具有生態防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