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新冠第二波「疫情彈」醞釀中 專家點出最危險亞洲國家!

記者丁維瑀/綜合報導

中國北京近期發生「第二波疫情」,使得全球處於是否面臨病毒二次爆發的恐懼中。《南華早報》(SCMP)則點出幾個高風險亞洲國家,包括印度南韓日本等;學者認爲,雖然各國政府已有應對疫情的經驗,但挑戰仍舊存在,必須保持警惕

▲全球疫情仍未平息。(圖/路透社)

多個亞洲國家已放寬限制,恢復部分程度的經濟活動;這些國家包括澳洲、日本與南韓,上個月仍通報新的確診數。雖然專家普遍認同,地方政府似乎更具應對第二波疫情的經驗。不過分析人士也指出挑戰仍存在,特別要留意保持警戒並確保小規模的羣聚能被控制,避免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疫情。

亞太臨牀微生物學與感染學會(APSCMI)會長比亞(Paul Ananth Tambyah)認爲,最有可能發生第二波疫情的,爲每日仍通報數百到數千確診且持續發生本土傳染情況的國家,「雖然有人認爲這是第一波疫情的尾端,但多條沒被切斷的病毒傳播鏈可能存在這些國家。」

坦比亞所提到有着高感染率的國家包括印度;該國19日通報1萬3586例確診,成爲單日新高,總確診數則爲38萬532例,是全球第四疫情嚴重的國家,排在美國、巴西俄羅斯之後。

已克服首波疫情的國家正準備抑制第二波疫情的發生。南韓19日新增49起確診,包括32例本土感染。首爾大學兒童醫院退休教授李尚宗(Lee Hoan-jong,音譯)認爲,南韓一個月前放寬社交距離限制,病毒傳播不可避免地變得更快、更廣泛。

▲疫情衝擊醫療體系。(圖/路透)

李尚宗表示,直到疫苗被普遍施打,或是60%人口受到感染而形成羣體免疫力以前,第二波感染可能隨時發生。南韓衛生當局也說首爾與其他區域可能發生羣聚感染,警告疫情可能延續到夏季。

南韓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Center)傳染病教授奇牡丹(Ki Moran,音譯)上週提到,南韓必須加強實施社會距離,否則每日可能新增800例確診。

另一方面,日本的情況也令各界憂心,專家認爲有很高機率發生第二波疫情。日本傳染症協會會長立田和弘(Kazuhiro Tateda)表示,東京近期的許多病例與夜生活活躍地區有關。他還補充,夏季的傳播風險較低,這代表10月開始可能出現第二波傳染。

澳洲的抗疫前景也不樂觀,其中多數病例發生在維州(Victoria)。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公共衛生教授貝克(Michael Baker)表示,「第二波」一詞可追溯至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有些地區發生第三次的爆發,普遍來講第二波又是最嚴重的。

貝克認爲,是否發生第二波傳染,取決於各國的策略,以紐西蘭非常謹慎的解封舉措爲例,就沒有發生新一波的疫情。

至於亞洲國家可從第一波的疫情學習哪些經驗,貝克指出戴口罩能降低傳播的重要性,另外也有必要進行檢測、建立追蹤系統。他還認爲,良好的科學領導與快速應對疫情同樣重要。

至於若第二波「疫彈」來襲時該怎麼辦,坦比亞說,應快速發現病例、檢驗可能有染疫風險者,同時保持良好定點監視系統,一旦出現病例,就要實施追蹤、隔離與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