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天才叫牛頓,德國的天才叫愛因斯坦,中國的天才叫什麼?
古往今來,做出驚天成就的人有很多,但是被稱爲天才的人卻寥寥無幾。人們常認爲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那些天縱奇才,只是將智力用對了地方。
牛頓被一顆蘋果砸出力學三大定律,愛因斯坦的研究讓人類見識到毀滅的力量,這些天才科學家的故事裡,總是充滿了智慧的狂想。
中國漫長的歷史中,也有不少這樣閃耀着人類智慧光芒的時刻,中國的天才都有誰?
智商高就等於天才嗎
只要是在某一領域表現出突出天賦的人,都會被稱爲天才,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有一顆聰明的大腦。
天才常常被跟智商掛上鉤,但是智商高的人一定是天才嗎?那可不一定了,無數故事都證明,智力超羣只是天才們最不值得稱道的基礎條件。
傷仲永的故事代代流傳,天賦奇才的神童,失去學習的土壤和環境也會淪爲庸才。由此可見,天才是無法預測的,一個人在小時候表現出的創造力,不一定能延續下去。
通往天才的道路,是一條漫長的道路,成就天才除了智力,往往還需要很多其他的品質。中國歷史上,涌現出很多卓越的天才人物,他們的天才至今爲人稱道。
春秋戰國時期,十二歲的甘羅獻出奇計,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十幾座城池,被秦王嬴政封爲丞相,足以稱爲政治上的天才。
少年將軍霍去病率兵討伐匈奴,十八歲立下赫赫戰功,封狼居胥,風頭一時無兩,除了英年早逝外,堪稱完美的軍事天才。
王希孟一生只留下一幅作品,僅憑一幅《千里江山圖》就名垂千古,更驚人稱奇的是,王希孟是半路出家,一開始只是宋徽宗畫院的生徒,這是繪畫上天才。
如果說文化是聚沙成塔,這些天才就是人類文明燈塔上的明珠,而科技的發展是爆發式的,科學歷史上出現的天才,也如大地驚雷。
《千里江山圖》
“非典型性”的英國天才牛頓
牛頓是一位非典型性天才,他絕不是被一顆偶然掉落的蘋果砸開竅的,而是量變引起質變,質變引發物理學革命。
少年時的牛頓並沒有展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他在學校的成績一般,牛頓的母親對他的期望是成爲一名農民。
牛頓的天才是主動培養的,他不拘泥於課本的上的知識,卻熱愛讀書,喜歡自己動手研究機械原理,可以說是愛好驅動牛頓進入了科學殿堂。
生活困頓一度讓牛頓遠離學校,卻沒有讓他放棄學習,在爲了生計務農的同時,牛頓也手不釋卷,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可以說牛頓的天才不在於智商,而在於他不斷鑽研的恆心,這種恆心引導牛頓重新回到學校。
天才和瘋子的二相性在牛頓身上有很多體現,在牛頓衆多的奇聞軼事中,有不少看似瘋狂的舉動。
據說牛頓爲了測量風力在暴風雨中奔跑,母親害怕他因爲無法上學而瘋了,所以趕忙將他送到學校。
真正的天才擁有強的自驅力,牛頓就是如此,在被迫輟學的時候,牛頓堅持進行自己的實驗和研究,上大學後,學校因爲瘟疫關閉,牛頓在家裡仍然保持鑽研。
科學就是牛頓的全部生活,也許上帝在分配牛頓的大腦的時候,將全部的空間都留給了科學研究,牛頓終其一生感情生活一片空白,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
雖然個人生活空白,牛頓的科學生活卻非常豐富,除了廣爲人知的經典力學三大定律,牛頓在數學、光學、熱學、天文學甚至是哲學方面,都有傳奇的建樹。
永葆好奇心的德國天才愛因斯坦
物理學的另一位巨匠就是被稱爲人類智力頂峰的愛因斯坦,愛因斯坦不僅僅是天才科學家,還成爲一代科學界象徵性人物,他的智慧和思想給世界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生前爲世界貢獻衆多智慧成果,死後還有無數後人試圖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開發,但是愛因斯坦卻不是人們想象中的神童。
甚至愛因斯坦的智力和發育都遠遠慢於同齡人,不僅沒有智力超羣的表現,連日常的口語表達都有困難。
不過天才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因爲交流不暢,愛因斯坦反而有更多時間沉浸在思想的世界。
在學習上愛因斯坦跟同齡人是不同步的,他更喜歡自學,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從觀察世界中,愛因斯坦的得到了內心的安寧,愛因斯坦在小時候就已經無形中樹立了要探尋世界奧秘,追尋科學真理的目標。
愛因斯坦的天才在於他的好奇心,他沉迷於每一個事物背後的秘密,追尋真理卻從不迷信真理,這也是他能在物理學中做出開創成就的原因。
隱姓埋名幹大事的中國脊樑
不同於這些聲名顯赫的外國天才,中國的科學家于敏,是一位隱姓埋名幾十年,一生爲國奉獻的天才。
中國的兩彈一星功勳中,很多都是到國外深造後重返中國,于敏是最特殊的一位,他從未出國留學或進修,是完全在中國的教育環境下成長出來的天才科學家。
于敏在學校裡成績優異,而且勤奮好學,他的刻苦之心讓很多同窗好友都歎服。高中畢業之際,于敏的父親失業,收入微薄的家庭失去了重要收入來源。
雖然父母有于敏繼續上學的心,但是實際情況卻不允許,在困頓之時,于敏的同學陳克潛爲他提供了幫助,陳克潛的父親爲于敏申請到了資助,才使得他的學業繼續下去。
在戰爭年代,能夠上北京大學的都是智力突出的學生,于敏更是天才中的天才,在一次代數考試中,全數學系的平均成績還不到20分,唯獨于敏拿到了滿分。
在於敏的求學生涯中,他一直是老師們眼中最好的學生。做到成績優秀算簡單,但是做胸中有丘壑卻不容易。
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給當時還在學習的于敏很大震撼,他在當時就生出爲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心願,想要爲中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因此從工科轉到了理論物理專業。
這還不是于敏第一次爲了國家調整研究方向,被錢三強慧眼識珠選中加入近代物理研究所之後,于敏爲了響應國家研製核武器的號召,從量子場論研究轉到了原子核理論研究。
這兩門學科天差地別,于敏等於是從頭學起,一邊學一邊研究,而且於敏完全是依靠自己的鑽研,從沒接受過國外前沿專家的培養,實乃當世奇才。
在國家一窮二白的階段,于敏與中國科學家一起,填補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在原子彈之後,于敏又承接了氫彈研究的重擔,從零開始爲中國研製氫彈。
于敏的天才,不僅在他的科學成就上,還在於他甘於沉寂,伏案研究幾十年,撐起了中國的脊樑。
攻克百年難題的95後天才
曹原是中國當今時代的天才,他從小在科學領域展現出了非凡的天賦,短短三年的時間裡,就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和三年高中課程,並以669分的成績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
年紀輕輕,曹原就攻克了物理界的百年難題,發現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爲物理學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
曹原還是一位很謙虛的天才,已經走過了常人無法想象的求學之路,曹原卻說自己並不特別,在大學裡很常見。
大學之後曹原在國外求學,在問及以後的打算時,曹原表示等學成之後會回到中國,因爲他是一箇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