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城生活服務更名背後,二股東瑞華投資的上位之路
文/樂居財經 範慧茹
地產公司如日中天之時,物業公司從不避諱自己的“富爸爸”出身,甚至在品牌上直接用關聯地產公司作爲背書,取名上也頗爲直觀,在地產簡稱後綴加上物業倆字即可。
如今,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開發端與銷售端進一步疲軟,房企流動性普遍承壓,部分物企在名字與地產的關聯性上也開始有了別樣的顧慮。
繼去年底,旭輝永升服務宣佈去地產標籤,擬更名爲“永升服務”後,銀城生活服務也開啓了與地產標籤的切割之路。
5月10日,銀城生活服務(01922.HK)發佈公告,坦露更名意圖。公告顯示,其擬將英文名稱由“YinchengLife Service CO.,Ltd.”更改爲“RuisenLife Service Co,Limited”,同時,中文名稱也擬從“銀城生活服務有限公司”變更爲“瑞森生活服務有限公司”。
從銀城生活服務到瑞森生活服務,去“銀城”化已經擺在明面,其革新之意頗顯堅決,“更改公司名稱將更能反映公司業務聚焦特色發展,及獨立發展的未來戰略方向。”
銀城生活服務此番更名,與旭輝永升服務的更名,在驅動力上有幾分相似,均表達了“獨立”意圖。不同的是,旭輝永升服務還保留了一定的原品牌記憶點“永升”二字,而銀城生活服則直接推出全新品牌“瑞森”。
而“瑞森”的取名又有何淵源呢呢?梳理其股東陣容,或許能得知一二。“瑞森”中的“瑞”字,便取自銀城生活服務二股東“瑞華投資”之名。
二股東增權之路
回顧二股東瑞華投資持股增權之路,此番更名去地產標籤或早有苗頭。
2022年6月,銀城生活服務引入戰投瑞華投資,四位股東將手裡合計20%股份轉讓給後者,瑞華投資一舉成爲銀城生活服務第二大股東,僅次於大股東黃清平。
一年過後,瑞華投資繼續加碼增持。2023年7月,瑞華投資進一步從大股東黃清平以及其他股東手裡收購7.98%股權。在完成轉讓後,瑞華投資持股增至27.98%,而黃清平持股僅剩下31.29%,兩者僅3.31%持股權之差。
資料顯示,瑞華投資在香港提供投資管理服務,主要投資房地產行業、個人私有財產、股票行業等相關行業。
彼時引入瑞華投資,銀城生活服務坦言,“可藉助瑞華投資的資源及支持,尋找優質收購標的,以擴大其資本實力、加快業務發展及推動本集團轉型升級。”
而瑞華投資對銀城生活服務的掌控,不僅僅是在股權的增持上,在董事會的任命上,也安插了兩位“自己人”。去年,8月24日,銀城生活服務發佈公告稱,姚寧及潘曉虎已獲委任爲公司非執行董事。
這二人均來自瑞華投資,其中,姚寧現任江蘇瑞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監,主要負責集團日常事務運營;潘曉虎則擔任瑞華投資投行總監,主要負責資產管理及投資決策。
此番更名,其董事會直言,“新的英文及中文名稱可爲本公司提供新的企業形象及身份,強化獨立品牌,有利於本公司的業務發展,並符合本公司及股東的整體最佳利益。”
撕掉地產標籤
房地產行業處於深度調整期,那些陷入債務泥潭的關聯房企已不再是物企的加持和背書,反而在地產相關應收款的壞賬上,成爲拖累物企利潤的“罪魁禍首”。
眼下,銀城生活服務的地產關聯方銀城國際已經因發不出半年報和年報,停牌8個多月。2023年,銀城生活服務來自關聯公司應收款項壞賬淨增加額佔比近8成。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銀城生活服務金融資產減值虧損淨額約5832.6萬元,其中關聯公司應收款項減值虧損淨額約爲4430萬元,約佔比76%。
據銀城生活服務2023年年度業績公告,其實現收益約19.73億元,同比增長15.2%;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約1.17億元,同比增長9.5%。
從營收增速來看,2019年-2023年,銀城生活服務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8.77%、38.27%、40.47%、26.76%、15.19%。2023年其營收增速爲近五年同期最低。
房地產行業下行階段,減少對於地產母公司的依賴,加速獨立,正成爲物企穿越週期的一大舉措。而去地產標籤選擇更名,也成爲物企想要傳達獨立決心的體現。
從去年開始,先後有3家上市物企完成了更名或明確更名。其中,奧園健康更名爲“星悅康旅”完成了去地產化;恆大物業將公衆號名稱改回了最初的“金碧物業”,也從側面宣告了與“恆大”的切割;旭輝永升服務也明確去“旭輝”標籤,加強獨立品牌建設。
不過,此前也有經濟學家表示,物企更名不一定能夠完全減輕地產暴雷事件對集團品牌形象的影響,“更名只是物業服務集團品牌建設的一部分,還需要通過其他方面的努力來提升其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曾指出。
誠然,提升獨立性,是物企擺脫關聯方影響、提升盈利能力的必經之路。然而,在物企被迫接手地產資產、變相紓困房企等現象層出不窮的當下,物企的獨立性發展依舊任重而道遠。
相關公司:銀城生活服務hk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