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路就骨盆痠痛? 竟是10公分巨大腫瘤...侵蝕骨盆腔

▲一名病患走路骨盆痠痛,竟是巨大腫瘤侵蝕骨盆腔。(圖/三總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一名患者因右側骨盆疼痛及右下肢無法行走,導致活動受限,就醫檢查發現右側骨盆腸骨出現直徑約10公分的巨大腫瘤,侵蝕掉整個右側骨盆,如不實施手術,腫瘤會繼續破壞,可能引發嚴重肢體功能障礙。最後該病患透過3D影像模擬及列印技術解決問題

三軍總醫院骨科主任吳佳駿醫師表示,骨盆是由左右兩側的髂骨(腸骨)、坐骨恥骨以及後面的薦椎尾椎椎體所組成的圓盆結構,屬於人體結構學裡最複雜的部份,加上骨盆腫瘤圍繞着許多重要的下肢神經及大血管若術中傷及重要血管或手術時間過長會導致病患有很高的死亡率

由於骨盆手術創傷範圍很大,是骨骼肌肉領域公認的最難的手術之一。吳佳駿說明,由於該手術出血量大,可能需準備上萬毫升的備血, 且往往都是巨大腫瘤,手術創傷範圍大,與重要神經血管沾黏,風險極高,最後決定用3D影像模擬及列印技術,作爲病患施行骨盆腫瘤切除主要輔助

▲3D列印可將發生腫瘤的骨盆以一比一的比例實體印出。

3D列印除了可將發生腫瘤的骨盆以一比一的比例實體印出外,也可透過3D列印的模型以實體模擬的方式,決定須切除腫瘤的範圍及之後鋼板最適合擺放的位置、預將鋼板塑型決定最佳曲度,進而做到模擬合適的鋼板固定,甚至可提供我們每隻固定螺釘長度。除可更精準切除腫瘤外,還可大大的減少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

骨科部住院醫師忠諺也提到,處理骨盆腫瘤最重要的關鍵是手術者要對解剖結構及腫瘤破壞的特性非常熟悉以及塑形符合個人骨盆及髖臼曲度的鋼板,建立3D影像可提供醫師們多面相多角度地觀察骨盆的結構,對診斷上有不少幫助,因此可藉助3D影像處理及列印技術,讓虛擬影像實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