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NFT捐NGO支持珊瑚覆育推廣海洋保育
亞大校長蔡進發(右3)、亞大現代美術館長潘襎(右2)、臺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幹(右4)、亞大產學長王昭能(右1)、福爾摩沙藝術銀行共同創辦人黃文君(左2)、生成藝術家劉乃廷(左1),活動呼籲,支持「海洋覆育珊瑚」環保行動。(張妍溱攝)
支持珊瑚覆育行動,亞洲大學、臺達文教基金會6日攜手舉行「地球‧脈動中」特展,首創發行演算珊瑚NFT,推廣海洋保育工作,每賣出1個「珊瑚藝術NFT」,販售所得捐NGO,臺達基金會將在海洋代種植1株珊瑚苗,做環保。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表示,亞大與臺達基金會攜手組成「珊瑚覆育NFT」團隊,所生成的珊瑚藝術NFT,第1組「鹿角珊瑚」,已由程式生成藝術家劉乃廷,創作演算成功,爲「元宇宙與NFT」的結合,邁出創新永續發展環保科技腳步!
亞大產學長王昭能說,「演算珊瑚藝術NFT」分5批發行,第1批共80株生成「珊瑚覆育NFT」,於10月5日晚上11時,採低碳區塊鏈的「Tezos」加密貨幣,在「fxhash」平臺交易,14秒瞬間被秒殺。
王昭能指出,當時起標價從5元Tezos(折算臺幣約300多元),在轉售的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最高已到300元Tezos,漲幅60倍,之後每轉售1件作品,所賺部分回饋原創單位20%利潤,收藏家相當關注,環保藝術受到重視。
臺達基金會執行長張楊幹說,氣候暖化危機持續發生中,若未守住球升溫1.5℃警戒線,可能爲世界帶來難以想像的改變,海溫上升將使珊瑚白化更爲嚴重,一旦升溫逾2℃,多達99%的珊瑚可能消失。
張楊幹指出,目前臺達在東北角推動的珊瑚覆育計劃,已經種下指形軸孔珊瑚、中間軸孔珊瑚、鹿角珊瑚、青灰表孔珊瑚、板葉雀屏珊瑚等多種珊瑚,預計3年內可覆育1000株珊瑚苗。
生成藝術家劉乃廷表示,「生成章魚」是他首創與海洋有關主題的生成作品,接觸海洋保育議題創作,以觀察珊瑚樣態創作演算,用程式碼編寫,660個獨一無二「珊瑚覆育NFT」的生成,在加密貨幣平臺售出,所得將捐非營利的NGO組織,爲推動環保經費。
生成珊瑚NFT公益行動,喚起社會大衆對生態環保重視;由福爾摩沙藝術銀行企劃支援,透過地景藝術家李蕢至的大地藝術作品「孕生」融合其中,目前在亞大現代美術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