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華文化作保護傘

大陸對蔡英文執政有很高的疑慮,如蔡要讓兩岸關係順利發展,想繼續借用國民黨的「如意金箍棒」顯然不夠。國共之間有其歷史系帶關係,雖然國民黨耍弄各表,但大陸相信國民黨的一中本質,不須時時念起緊箍咒,但民進黨政府完全沒有這些條件。

新政局之後,大陸的一中緊箍咒勢必越念越急,越來越緊;蔡英文的各表空間,勢必越來愈窄,越來越難。即使也接受國民黨的一中就是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但對大陸來說,面對國民黨政府時,中華民國可以解釋爲國共內戰未決的虛體;但面對民進黨政府,一旦切斷這個歷史系帶,中華民國就是存在臺灣的政治實體,毫無模糊空間。蔡英文基本上已說服大部分支持者接受各表就是中華民國,但要進一步推銷一中就是兩岸同屬一箇中國,應是不可能的任務。

無論如何,攸關臺灣現狀最重要的兩岸關係,既不是統、也不是獨,在中國崛起之後,如何繼續守護臺灣的存在,找出「保臺」之道,將成爲蔡英文最嚴峻的挑戰。

「保護臺灣」信念從1949年至今,經過數次重大轉折:從軍事保臺論,到經濟保臺論、科技保臺論與民主保臺論的保臺四部曲,均是以彼時彼刻臺灣擁有的優勢,作爲戰略基礎。隨着世界局勢微妙轉變,保臺戰略思考也需要從過去着重工具面向的軍事、經濟、科技、政治制度等,轉向文化軟實力。

在捷運站,總是井然有序,不見彼岸地鐵站爭先恐後;走進尋常商店,很容易聽見親切的招呼「歡迎光臨」,店員微笑找零,……這些日常生活再尋常不過的光景,卻在許多訪臺的大陸朋友心中,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這些都是臺灣的文化礦產與寶藏,就像故宮細心保存無數中華古文明寶物,而透過故宮南院展現中華與亞洲文化交流的軌跡;也像是臺灣人既隨手就能寫出正體中文,也能輕鬆流暢地駕馭簡體中文,往往讓大陸朋友羨慕不已。

大陸朋友無法不承認,臺灣把中華文明保存得更好。他們看到臺灣人的從容與安定、看到中華文明與儒釋道傳統深化在臺灣人的生活之中。不僅讚歎臺灣人保留了中華民族的原型風貌,甚至將大江南北各省分的隔閡融爲一體,更將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融合得毫無間隙,這不正是臺灣獨一無二的文化礦產與寶藏嗎?

臺灣不但不應刻意斷裂中華文化的連續性,更應確認自己是廣義中華文明的承續者與開創者,吸收與融合後開創出自身的獨特價值,在文化面取得領導地位,作爲臺灣的特殊優勢。

臺灣競爭力論壇所作的民調,在具有共同血緣、語言歷史文化的前提下,有8成3民衆具有民族認同,同意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此一共通認同或可作爲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特別是2016年政黨再度輪替,兩岸之間更需要累積互信,化解政治敵意。若是在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的認同架構下,進行文化交流,以「民族大義」侵臺的理由自然不復存在。詳細論點可見柏克萊加州大學訪問學者童振源主編、即將出版的《兩岸政策藍皮書》。(作者爲兩岸政策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