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玉鐲寄託思母情
潘越雲留着母親生前戴着、身後跟着陪葬的玉鐲。
潘越雲在《情字這條路》專輯內頁寫下對父母的思念。
潘越雲媽媽下葬的時候,有一隻生前她戴着的玉鐲子陪葬,23年後,隨着撿骨儀式而跟着出土,潘越雲說,當時因爲還沒結婚,很自然地覺得自己應該好好保管玉鐲,於是將這隻玉鐲泡了好幾天嬰兒油,讓它吃油恢復光澤,再由她小心地收在盒子裡,也成爲她多年來思母之情的寄託。
她現在偶爾會將玉鐲拿出來,用油保養,「玉的材質雖沒很好,但就是一種親情的思念,覺得它就等同是我的母親。」至今連兄姊、女兒都還沒看過鐲子,她也打算找個機會讓家人們也一起看看。
個性使然,她不擅長對他人訴說對父母的思念,想起他們時,就會靜坐以冥想的方式和爸媽對話,更常以文字宣泄對父母的思念,她1988年推出臺語專輯《情字這條路》,在專輯內頁寫下思念之情,她表示,自己可以寫很多,但就是沒辦法用「說」的,只要一說,就會淚流不止。
《情字這條路》內頁文字:「14年來,未能再依偎怙恃。這樣的心情,隨着流淚的歲月,淌成一條懷念、獨立、成長的河。這條河慢慢流着,流過黑夜裡的歌聲,流過記憶裡的童年,父母的臉,故鄉的陽光和西子灣…如此親切、熟悉的閩南語,曾經是父母和我之間永恆的語言,但14年了,卻一直沒有再使用過它。再用時,已從懷念裡來到錄音間,麥克風前,雖然河流依然,只是一切變了…子欲養而親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