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內遭兩大股東“拋棄”,三分之一股權被轉讓,嘉合基金怎麼了?

股東“清倉式”轉讓股權 圖片來源:山東產權交易中心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耿倩 上海報道

市場再現“清倉式”轉讓,這次是同一家基金公司的兩大股東掛牌拋售其持有的全部股權。

根據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嘉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嘉合基金”)第四大股東山東通匯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通匯資本”),擬以3196.37萬元底價轉讓其持有的嘉合基金4.9%股權,信息披露起始日期爲2024年11月12日。

就在月初,這家基金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航信託”),於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了所持嘉合基金的27.27%股權,信息披露起始日期爲2024年11月4日。根據轉讓方中航信託的持股說明,此次轉讓的股權是其持有嘉合基金的全部股權。從轉讓底價來看,這部分股權爲1.7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中航信託第5次對嘉合基金股權進行掛牌轉讓。

事實上,和嘉合基金類似,中小型基金公司股權一再轉讓難有人接手的現象,在行業內較爲普遍。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折射出中小基金公司在當前市場環境下面臨的挑戰,包括市場競爭加劇、盈利能力下降、股權吸引力減弱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股權的轉讓,也對中小基金公司的長期發展造成影響。

兩大股東“清倉”嘉合基金股權

11月12日,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披露了一則關於嘉合基金的產權轉讓信息。從轉讓方信息來看,這部分股權來自通匯資本。根據本次掛牌信息,通匯資本擬以3196.37萬元底價轉讓其持有的嘉合基金4.9%股權。信息披露起始日期爲2024年11月12日,披露結束日期爲12月9日。

本次交易的轉讓方通匯資本持有公司1470萬股,是嘉合基金的第四大股東。資料顯示,嘉合基金前六大股東分別爲中航信託、上海慧弘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慧弘實業”)、福建聖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通匯資本、北京智勇仁信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爲27.27%、27.27%、18.18%、17.83%、4.9%、4.55%。

根據掛牌信息,嘉合基金成立於2014年7月30日,註冊資本爲3億元人民幣。從近兩年業績表現來看,嘉合基金收益由負轉正。數據顯示,2023年度營業收入爲1.31億元,淨利潤爲-953.87萬元。截至去年年底,公司資產總額爲2.33億元,負債總額爲1.35億元,營業收入爲1.31億元,淨利潤爲-953.87萬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嘉合基金資產總額爲2.33億元,負債總額爲1.31億元,營業收入爲1.05億元,淨利潤爲396.39萬元。

對於所持嘉合基金4.9%股權的評估價值,通匯資本給出了3187.51萬元的價格。掛牌信息顯示,山東道勤恆基土地房地產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以2023年12月31日爲評估基準日,將嘉合基金9763.31萬元的淨資產賬面價值,給出了6.51億元的評估價。由此對應4.9%股權的價值爲3187.51萬元。最終,通匯資本給出了3196.37萬元的掛牌價。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月內,還有嘉合基金的另一大股東將其持有的全部股權掛牌出售。

11月4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披露了嘉合基金27.27%股權的產權轉讓信息,第一大股東中航信託擬以1.78億元的底價轉讓其持有的嘉合基金全部股權。信息披露起始日期爲2024年11月4日,披露結束日期爲11月29日。

公開資料顯示,中航信託和慧弘實業並列爲嘉合基金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爲27.27%。若中航信託成功轉讓這部分股權,意味着將徹底退出嘉合基金股東之列。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中航信託第一次轉讓其持有的嘉合基金股權。2022年12月,中航信託首次在珠海產權交易中心,以1.68億元的價格掛牌轉讓嘉合基金27.27%的股權;無人接手後,中航信託於2023年6月以相同價格轉讓持有的嘉合基金股權,但掛牌期滿依舊未能成交;2023年11月,中航信託再次掛牌轉讓並降價至1.51億元,但即便期間轉讓價格出現下調,仍無人問津;今年5月,中航信託再次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發佈信息,擬通過公開掛牌交易方式轉讓嘉合基金8181.82萬股,參考價格面議,時間區間爲自2024年5月13日至2024年11月1日。

掛牌四次均無人接手,這已經是中航信託第五次對嘉合基金股權進行掛牌轉讓。但與此前“降價促銷”不同的是,這次中航信託將轉讓底價從2023年11月的1.51億元調高到了1.78億元。

一個月內,嘉合基金兩大股東先後“清倉式”拋售持有股權,合計佔比爲32.17%,幾乎爲嘉合基金總股權的三分之一。嘉合基金究竟怎麼了?

其實,這是中小型基金公司的“通病”。“隨着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頭部公司佔據優勢,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當前,投資機構更加謹慎,不願意投資於風險較高的中小基金公司。”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的股權結構複雜,新買家即使接盤也難以獲得企業的實際控制權。另外,中小基金公司的經營業績普遍不佳,管理規模較小,盈利能力較弱,導致其股權的潛在增值空間有限,難以吸引買家。

中小基金公司股權成“燙手山芋”

嘉合基金股權頻被掛牌轉讓並非個例。近年來,多家中小型基金公司股權頻被掛牌轉讓,就算降價出售也無人問津,儼然成爲“燙手山芋”。

此前,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多次轉讓安信基金5.93%股權,就算將轉讓價由8500萬元降至7650萬元依然未有人接手;北京華遠集團擬轉讓其持有的紅塔紅土基金30.24%股權也尚未完成,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此前欲出售所持紅塔紅土基金25.74%股權也沒能找到受讓方;前海聯合基金、東海基金等公司的股權也正面臨被股東掛牌轉讓的境況。

業內人士指出,中小型公募基金股權從幾年前的“香餑餑”淪落到無人問津,是行業發展階段、監管環境、市場競爭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姚旭升認爲,隨着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市場規模迅速增長,行業資源和人才越來越向頭部公司集中,導致中小基金公司面臨較大的生存和發展壓力。另外,中小基金公司如果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和特色,很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同時,隨着行業的發展和監管政策的調整,市場對基金公司牌照價值的評估可能發生變化,導致中小基金公司股權的吸引力下降。

在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看來,這種現象在業內極爲普遍。他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市場環境不佳和行業競爭加劇是導致中小基金公司股權轉讓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前,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管理規模難以支撐日常的投研與運營成本。同時,受“降費潮”影響,中小型規模基金公司盈利能力下降,股權價值降低,導致股東脫手轉讓持有股權。

而股權轉讓價格和市場環境則是影響轉讓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陳興文表示,有些股東在掛牌轉讓所持基金公司股權時,價格未能下調,導致成交難度較大,這就造成股權多次流拍。公募基金公司的股東准入標準嚴格,而中小基金公司的股權吸引力下降,導致打折售賣、流拍成爲常態。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股權轉讓難的現象反映了中小基金公司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困境。陳興文稱,隨着公募行業馬太效應的強化,中小基金公司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導致其股權吸引力下降。此外,基金行業的內卷化和從“躺賺”到內卷的急速變化,使得中小基金公司最先感受到行業變化的信號,這也導致不少中小公募的股權投資方開始“見好就收”,掛牌轉讓所持基金公司股權。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股權轉讓價格下調,也難以吸引買家,因爲市場對於中小基金公司的未來發展持謹慎態度。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