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之十五:老年期抑鬱症
抑鬱症之十五:老年期抑鬱症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和醫學水平提高,大衆醫療保健知識的普及,人類平均壽命在逐漸延長。社會老齡化已經是一個很現實的話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制定的標準,我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併成爲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據預測,21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屆時每三人中就會有一個老年人。
隨着個體年齡的不斷增加,身體機能的不斷衰退,加上退休閒居在帶來的各種生活改變,老年人會出現各種生理與心理的改變。
首先是情緒的多變,由於腦組織退化,部分老年人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常常有明顯的情緒改變,表現出迅速出現的高漲與低弱、激動與平靜不同程度的情緒轉變,或大聲喊叫,引起別人注意;或默不作聲,事不關己。
另外,50%以上的老年人會出現疑病症狀,常常莫名的頭痛、耳鳴、消化不良等,併爲此心神不寧,惶惶不可終日,以爲自己得了什麼不治之症,特別是目睹有朋友、親人因疾病而去世的老年人,反覆、多次到醫院就診。
老年期抑鬱症患者患病前性格多有固執己見、偏執執拗、依賴性強、心胸狹窄、辦事認真、吹毛求疵等特點。多數人發病前有前文提到的老年常見的情緒改變,這些不良情緒如果沒有及時疏導,長期憋悶在心理,又或者遭遇生活重大負性事件(如確診某些重大疾病、喪偶等)……社會環境因素和病前性格,以往痛苦遭遇和原有的健康情況等潛在因素都促使其發生心理方面的改變,從而導致老年期各種各樣的精神障礙疾病,而抑鬱症就是其中之一。
在醫學上,老年性抑鬱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老年期階段首次發病的抑鬱症;另一種情況是在中青年期就有過抑鬱症的發作,到老年期,卻又再次復發。不管是屬於哪一種情況,老年抑鬱症都有着許多屬於自己的特點。
老年期抑鬱症患者臨牀表現主要以軀體疾病的症狀爲主,主動要求治療,對自己的“身體疾病”十分關注,但常常否認有心情抑鬱,有的老人承認情緒憂鬱,卻認爲是因爲身體不好引起的痛苦,才使得心情不好;對身體疾病的關注超過了實際得病的嚴重程度,經常表現出明顯的焦慮、不安、過分的擔心。當到醫院進行各項檢查的結果是陰性或者毛病不大、程度不重時,會不相信檢查的結果。反覆以軀體不適糾纏家人或醫生,也會埋怨醫生檢查不細緻、不認真、不負責任等等;有的老人表現出明顯的記憶力下降,常對記憶不好產生緊張情緒,怕就此很快會發展成癡呆,因此自認爲自己變傻變笨了等等,爲此要求進行診斷和治療,對自己的情緒也有較大的影響;
有的老人表現明顯地在生活中的興趣下降,原來喜歡的事情,願意參加的活動都逐漸地放棄,什麼都懶得幹,甚至覺得生活變得枯燥乏味,生活沒有意思,活着沒有價值,同時可能出現迴避他人的情況,最後生活自理能力漸不如前,整天邋里邋遢,甚至影響周圍情親人和朋友;有的老人會產生自信心下降,認爲自己是個失敗者,拖累了子女、親人,對不起國家的培養……認爲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會產生自責,再嚴重的會認爲自己有罪;在自認爲變得無用、生活沒有價值、自責、自罪的基礎上,認爲生活已無希望了,會產生自傷、自殺的念頭。
總之當老年人出現軀體不適而對家人糾纏不休,經過醫院詳細檢查而檢查不出相應的軀體疾病體徵,特別是出現抑鬱情緒障礙後,我們應當想到有老年期抑鬱症的可能,可去找精神科醫師就診。
老年抑鬱症的預後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來看,患病時間短、病情較輕的抑鬱症患者預後較好,對於這一部分患者,如果給予恰當的治療及適當的心理官宦,絕大多數患者還是能完全康復的。但對於部分慢性易復發的抑鬱症患者,需要維持長期治療。總的來說,老年期抑鬱症發病期比青壯年要長,間歇期要較短,有的呈遷延病程,但治療效果及預後還是可觀的。
(明日更新:抑鬱症之十六:抑鬱型神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