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醯胺酚還是普拿疼?處方箋不再有商品名?診所協會全聯會盼健保署懸崖勒馬

診所協會全聯會副秘書長施朝仁表示,健保署應該重新評估處方箋取消商品名一事,不要因爲現在缺藥問題就貿然改變。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推出處方箋大變革,預計明年4月起,牙醫診所試辦處方箋上不會有藥名、商品名,只剩成分名稱,至於是否全面推廣,則視牙科試辦結果。診所協會全聯會副秘書長施朝仁表示,健保署應該重新評估,不要因爲現在缺藥問題就貿然改變,並從醫界、民衆、政府端,分別提出3項擔憂。

施朝仁說,從醫界角度,爲配合健保署將部分原廠藥替換學名藥,醫師都願意向民衆解釋藥物可替代性來減輕民衆疑慮,但是如果要解釋成分,面臨複方藥品,民衆詢問改變「主成份」藥物對病情是否有影響,醫師對未知「次成分」難以掌握,難保不會有其他併發症。

施朝仁以降血壓複方藥品爲例,藥品主成分雖是降血壓,但是其他成分可能會讓氣管收縮,對於有氣喘疑慮的病人就會是威脅,如果主成分換藥,產生的併發症或是其他責任應該由誰負擔?

若以民衆角度,施朝仁說,民衆在醫藥知識屬於相對弱勢,政府跟醫界應該是要把最重要、簡單的資訊跟民衆宣導,而藥品成分複查難記,如果因此造成民衆用藥錯誤也不是大家樂見。「最簡單的退燒藥,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有幾個民衆記得?」,但是大家聽過知名商品名稱「普拿疼」。

最後,以政府角度,施朝仁表示,近年力推分級醫療,好不容易在民衆心中建立「小病去診所、大病去醫院的觀念」,若是讓民衆因爲處方籤不寫藥名,讓民衆又加深大醫院、醫學中心的藥比較好觀念,反而讓分級醫療推動開倒車。

施朝仁說,民衆若是到診所就醫,拿着處方箋到鄰近藥局領藥,但是領不到習慣的藥物或是指定藥品,可能又會再回到大醫院。「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在健保藥價不斷調降下,造成藥物不齊全才引發缺要等問題,應該是要從根本解決,並且重新評估此措施,並非開個會就貿然推動。

健保署規畫10月起自牙醫診所開始,第一階段針藥品處方箋開立時,醫師若於藥品後方註明不可替代字樣,必須說明原因,方便社區藥師調劑。預計半年後,第二階段須將藥品處方箋改爲成分名,以利打破原廠藥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