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趨緩仍坐立難安 當心罹患壓力症候羣

疫情趨緩後,民衆仍然睡不着覺、吃不下飯、心悸,出現焦慮不安、恐懼疫情再來、擔心害怕的情緒反應,就應該向精神科醫師求助。(達志影像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心理健康的問題可能會跟着浮現。專家表示,SARS期間許多人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羣(PTSD),這次新冠肺炎沒有像當年那樣可怕,但仍會有部分民衆需要特別當心,例如7名往生者家屬、曾染疫的民衆、居家隔離者及居家檢疫者,若疫情過後仍然坐立難安、失眠,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就應前往就醫。

一名自國外疫情嚴峻地區返臺的民衆,因擔心家人染疫,入境後待在旅館居家檢疫,因大衆對疫情感到擔憂,他返臺後就遭受議論。解除隔離回到家中後,社區大衆仍然不友善,導致他焦慮不安,睡眠也跟着受影響,只好前往就醫。

檯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過去17年前SARS疫情期間,因死亡率高,許多人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羣(PTSD),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率不高,確診個案也沒有國際那麼多,估計這次的PTSD不會像過去那麼嚴重,但PTSD發生以前通常會先出現壓力症候羣,往生者的家屬、曾染疫的民衆、居家隔離者及居家檢疫者都要特別留意。

許正典表示,疫情期間,許多人對於染疫者、染疫者的家屬、居家隔離或居家檢疫者都相當害怕,有些人即使表面上相處愉快,但仍免不了不理性態度。即使居家檢疫、隔離期間入住旅館,服務生也可能因爲聽到咳嗽聲而翻白眼,手機沒電了警察也會馬上找上門,壓力相當大,將產生心理、生理上的影響。

民衆應留意的警訊有3種層次,生理指標、情緒反應及功能受損。許正典表示,若疫情趨緩後,民衆仍然睡不着覺、吃不下飯、心悸,出現焦慮不安、恐懼疫情再來、擔心害怕的情緒反應,或是因爲過度擔心,全天戴口罩、一直在清潔雙手,導致工作學業無法好好兼顧,生活無法好好過,就需要擔心是否出現壓力症候羣,必須向精神科醫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