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快評丨涉企行政檢查亂作爲的重要源頭是形式主義和趨利性檢查
1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出臺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和部門涉企行政檢查亂作爲問題時有發生,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和營商環境改善。
檢視被頻頻曝光的涉企行政檢查亂作爲現象,可以發現以下特點:行政檢查部門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行政執法職責,隨意檢查、檢查頻次過多;檢查內容不透明、過程不規範、檢查結果處置隨意;檢查走過場、搞形式主義,開展無效檢查。如此等等。
本次國常會強調,要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合理設置頻度,妥善把握力度,着力提升精準度,努力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要明確行政檢查主體,清理公佈行政檢查事項,從源頭上遏制亂檢查。並要求把規範行政檢查作爲明年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的重要內容,及時解決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大對亂檢查的查處力度,嚴肅責任追究。
涉企行政檢查的初衷是通過行政執法主體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職責、規範和引導企業依法經營。如果偏離初衷,不但不能發揮行政檢查應有的作用,還會滋生和擴大負面影響,形成對經濟良性運行的阻滯。
如果一些地方及其行政部門初衷不明確,或者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有意採取各種手段嚴重偏離初衷,今後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防治相關亂象就失去了基礎指導方針。這就是強調初衷的重要所在。
一些地方及其行政部門偏離初衷的“內在動力”,大致可以總結爲兩點,一是形式主義驅動,二是趨利性加劇使然。
形式主義是涉企行政檢查過於頻繁、力度過大、多頭檢查等現象發生的重要原因。在形式主義的驅動下,“一刀切”、層層加碼很難避免,也就會滋生出一級做給一級看、只求表面文章好看、不顧實際效果的現象,“過度留痕”就是具體表現形式之一。不求有功,但起碼做到無過也是很多行政執法部門秉承的“原則”。
“趨利性”是產生行政檢查亂作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財政部數據表明,今年1~11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非稅收入累計實現37088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11月份非稅收入爲288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0.4%。這中間有各級政府多渠道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帶動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和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的因素,但涉企行政檢查等罰沒收入增長也值得關注。
應該看到,一些地方及其行政部門涉企行政檢查亂作爲是有趨利性檢查因素的,並且還是加劇因素。
日前,國務院以“加快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進一步提升行政執法規範化水平”爲主題進行專題學習,其中強調,要強化執法監督,關注罰沒收入異常增長、大量異地執法、大額頂格處罰等情況,審查覈實相關執法行爲,有問題的要及時糾正。
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要嚴格規範涉企行政檢查,合理設置頻度,妥善把握力度,着力提升精準度,努力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同時,要從源頭上遏制亂檢查。“源頭”很大程度上就在於一些涉企檢查行爲背離了初衷,在形式主義和趨利性的共同驅動下產生諸多亂象,因此,治理“源頭”方是治本之策。
(作者系第一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