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鍵三連”,非遺傳承人的新使命

圖源上海熱線、安徽省歙縣文化館

打鐵花和汪滿田漁燈的火爆出圈

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這股熱潮也讓人們感受到

傳統非遺的無限魅力

嘿,你知道嗎?

在這股熱潮中

宣紙也悄悄走進了大衆視野

向大家展示着它沉澱千年的厚重底蘊

一張張薄如蟬翼、溫潤如玉的紙張

在匠人的巧手中誕生,記錄着萬代春秋

而在社媒平臺上

新時代的非遺傳承人正緊跟潮流

用鏡頭記錄、視頻講述、直播展示等方式

讓更多人爲這份獨特的非遺魅力“一鍵三連”

小紅書平臺上,“宣紙小姚”的賬號粉絲量達到2.4萬,而在抖音、快手平臺則分別擁有11.5萬、8.2萬粉絲量,較高的關注度讓更多人通過“小姚”瞭解到宣紙這項千年非遺,而這也成爲開啓本次對談的契機。

△社媒平臺“宣紙小姚”賬號粉絲量衆多

1

入行磨礪 修煉匠人意志

網絡上的“小姚”本名姚雲夔,1991年出生的他,2014年進入涇縣紅星宣紙廠工作,2016年調到涇縣中國宣紙文化園工作。

△姚雲夔2014年進入涇縣紅星宣紙廠從事曬紙工作

作爲一名“90後”宣紙曬紙工,姚雲夔跟同齡人的步調有些“不同”。

中專學數控技術,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在上汽集團開行吊車,在那呆了六七年,高收入伴隨的高消費讓他心生疲憊,便決定回到家鄉另謀出路。

“離家近還方便照顧家裡人,很多年輕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但回到家後,我最大的感覺就是心定了。”慢下來的生活節奏像一劑“定心丸”,給了姚雲夔繼續前進的動力。

彼時正在招工的宣紙廠進入了他的視線,國企單位、福利待遇各方面看起來都很“體面”的工作也吸引着一大批人爭相應聘。憑藉先前在小廠習得的些許曬紙技藝,姚雲夔抓住了進廠的工作機會。

如今,姚雲夔從事宣紙製作已有十一年,而跟他差不多時間進廠的年輕人大部分都走了,“做一行很苦,堅持下來的人寥寥。”

姚雲夔回憶起以前在廠裡的生活,每天4點就要起牀、5點開始幹活,夏季穿着汗衫和短褲在火熱的曬紙焙面前忙碌,焙面高達50-80度,車間裡酷熱難耐;冬季紙漿池水冰冷,撈紙每天要浸泡上千次,很多撈紙師傅手上都有凍傷,背部也承受着長時間的彎腰之痛。

△撈紙師傅正在工作

圖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夏季高溫天氣,姚雲夔曬紙過程

因此,宣紙生產常被形容是“水深火熱”的過程,水深指撈紙的工序,火熱則指曬紙的流程。這不僅是身體上的疲憊,更是心靈上的考驗,然而即便在這樣的艱辛之下,仍有一羣人堅守在宣紙製作的崗位上,他們的堅持顯得尤爲可貴。

他們的可貴之處在於面對現代工業的誘惑,依然選擇守護這門古老的手藝,他們知道每一張宣紙背後都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於是,他們在艱苦中找到堅持的意義,成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寶貴力量。

2

一鍵三連 點亮非遺之光

“造紙不易,苦不堪言。幸事擁有寶,造紙術發明,宣紙千年不腐,得以讓我大中華幾千年前文化保存:史萌萌載,書畫流傳。”姚雲夔在社媒平臺的簡介裡這樣寫道。

“17年開始做抖音,19年做快手,近兩年做的小紅書、視頻號,每個平臺的粉絲量都還不錯,也是給我自己一個信心,做好新時代的非遺傳承人。”

踩在新媒體時代的風口上,姚雲夔藉助自己喜歡拍視頻的特長做起了賬號,拍了7年傳播宣紙歷史文化的短視頻,讓他收穫了一衆網友的喜愛,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已達7000多萬,全網共有1.3億播放量。

△姚雲夔拍的視頻在抖音、快手等平臺關注度飆升

視頻裡揭開了宣紙製作的神秘面紗,從原料採集加工到宣紙製作生產,諸道工藝環環相扣,工匠師傅們也是視頻裡的主角,一幕幕真實的記錄讓“曬”上雲端的宣紙和手藝人贏得了大批網友的“一鍵三連”。

評論區裡也洋溢着滿滿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這讓姚雲夔做自媒體的初心落了地:“起初是遊客拍我工作的片段拍火了,後面我就想自己拍,拍攝、剪輯、運營都我一個人幹,慢慢摸索,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把這些號做起來,讓更多人瞭解和關注宣紙文化!”

造紙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宣紙是傳統手工紙品中最爲傑出的代表。姚雲夔介紹,“我們這的宣紙是經過抗老化試驗的,它的保存年限是1050年,但是保存得好的話,可以保存1500年。”

所以,宣紙自古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加之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碑帖詩畫因落筆宣紙而流傳千古、流芳百世。

因此,精心打磨每一張宣紙是很多師傅對傳統工藝的尊重和對文化傳承的執着。他們身上的韌性和匠心匠藝深深激發了姚雲夔“一輩子就幹好一件事”的信念,也啓發了他以新世代、新形式宣傳推廣宣紙這一千年古技。

館藏宣紙

和書畫作品展

走進宣紙的世界

“三丈三”超級宣紙製作車間

親身體驗古法造紙技藝中的撈紙技藝

圖源宣城文旅

利用平臺的破圈效應,很多遊客慕名前來姚雲夔現在的工作地——中國宣紙文化園。文化園靜靜坐落在涇縣榔橋鎮烏溪,是全國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也是人類非遺宣紙技藝傳習基地,傳承記錄着千年來的宣紙製作歷史。

園區現由宣紙博物館和宣紙技藝體驗園兩部分組成。在園內,可以到博物館瞭解宣紙歷史和技藝,欣賞館藏宣紙和書畫精品;也可以到宣紙技藝體驗園參觀最爲傳統的宣紙製作過程,體會撈紙、曬紙、剪紙等技藝的妙味。

“今年十一黃金週,我們文化園內每天遊客量破萬,來的人很多,大家對宣紙的疑問不少。”文化園展示目的高於生產,於是在完成日常工作後,姚雲夔還會將科普的角色從線上代入線下,給來自天南海北的遊客答疑解惑,將宣紙的魅力傳遞給每一位到訪者。

“我師傅是毛勝利,大國工匠、黨的二十大代表;我同事也是全國勞模各種榮譽加持。”和待在宣紙廠裡不同,現在姚雲夔身邊都是比自己年長許多、資歷豐富的前輩,這讓他更加堅定了要把宣紙和造紙術通過社交媒體好好推廣出去,讓更多人見識這項沉澱了上千年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守本心、走新路,做好新時代非遺傳承人

2006年,宣紙製作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宣紙製作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宣紙文化正走向全世界,姚雲夔自己也有着滿滿的期許:“現在我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藝,多擠出時間拍拍視頻,爭取讓更多人‘一鍵三連’,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在非遺傳承上以“山止川行,步履不停”的姿態走出一條“新”路。此刻,還有無數位“宣紙小姚”在路上,向他們致敬。

內容來源:本站安徽

圖片來源:見文中來源,如有侵權請與本公衆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