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有資本爲主導壯大耐心資本

原標題:以國有資本爲主導壯大耐心資本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國目前經濟工作的重要着力點。4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並首次提出“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這就要求我們重視資本市場建設,推動金融更好服務於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進一步爲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瞭道路,也爲金融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壯大耐心資本”是我國科學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爲規律,引導資本發揮積極作用,服務國家戰略需要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創新,我們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境下準確認識這一概念,並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中積極探索。

耐心資本是長期戰略資本

耐心資本意味着風險性、長期性和戰略性。“壯大耐心資本”從風險投資的角度來看,意味着要有承擔風險的足夠能力。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無論是新興產業還是未來產業,都具有研發投入大、研發週期長、投資風險高等特點,因此必須要有耐心資本的支持。以光刻機爲例,荷蘭巨頭阿斯麥(ASML)公司專注這一技術領域十餘年,直至2015年才最終實現EUV光刻機的商用量產。而在此過程中,該公司也曾因資金困難一度瀕臨破產邊緣。如果沒有長期性、戰略性的風險投資,技術研發可能就會停滯,也就無法實現商用量產。

耐心資本在承擔風險的同時,期待的是長期收益回報,這是“耐心”二字的核心內涵,意味着短期的波動和虧損都不會影響投資者的決策。既然是長期投資,那瞄準的一定是具有廣闊成長空間的戰略性產業。因此,耐心資本同時也是戰略資本。2023年7月,國務院國資委就指出,要推動國有資本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當好“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戰略資本”。這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壯大耐心資本”,符合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的需要。

耐心資本要服務於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需要有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大多數初創企業並不足以達到上市融資的要求,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融資難、融資貴,缺乏“耐心資本”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未來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潛力的進一步釋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穩步向前推進,新質生產力不斷賦能高質量發展,我國資本市場有望進一步吸引更多“耐心資本”。

營造政府領投、機構和個人跟投的氛圍

美國學者維多利亞·伊凡希娜和喬希·勒納所著《耐心的資本》一書,以機構投資者視角和私募基金視角,解讀長期投資的挑戰和前景,主要從私人資本的角度考察如何做好長期風險投資。然而,耐心資本是長期戰略資本,而私人資本往往具有短期性和逐利性,難以發揮長期戰略資本的作用。當前,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各國都在積極動員國家財政力量來支持科技創新。筆者認爲,無論是基於耐心資本的特點和要求,還是基於國際科技競爭的需要,耐心資本都應該以國有資本爲主導。

目前我國的金融結構以間接融資和債權融資爲主,長期股權資金供給偏少,因此,耐心資本應以直接融資爲主。對於耐心資本,不能僅僅狹義地將其理解爲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克服資本市場短期波動,而要聚焦支持技術創新、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強一級、二級市場的聯動,建立有效的支持和退出機制。就我國目前而言,應以國有資本爲主導加大國家主權基金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並積極引導中長期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着力營造政府領投、機構和個人跟投的氛圍,共同推動我國的耐心資本發展壯大。

一是加強國家主權基金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我國此前已經對此有過重要的實踐探索,先後設立了一期和二期國家“芯片大基金”,支持我國芯片行業的研發突破。各地也都結合自身發展優勢,設立政府投資基金進行戰略投資。未來,應設立更多產業發展基金,加強國有產業基金和社會投資的聯動,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二是培育更多成熟機構投資者,引入更多長期資本。目前,我國很多機構投資者在股權投資和風險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難以爲實體經濟提供足夠的金融支持。近期國務院提出要壯大金融“國家隊”,體現了我國要積極加強國有金融機構建設,更好促進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的決心。在資金來源方面,目前我國以養老金、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爲代表的“耐心資本”規模逐年提升,但相比其他主要經濟體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要繼續加大長期資金權益資產配置的權重和規模。

三是規範和引導風險投資行業健康發展。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強調“壯大耐心資本”,這就要求風險投資行業既要善於發現投資機會,又要堅持長期價值投資,要對資本設置更長週期投資回報率的業績考覈標準,鼓勵投資機構關注企業的長期價值,增加對初創企業、小微企業、科創企業的投資。同時,長期價值投資也對行業風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做好價值評估,還要做好風險評估,並且要保持跟進做好二者之間的動態平衡。

四是培養複合型專業人才,強化人才支撐。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需要有更多的具備金融知識和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能夠準確把握行業發展脈搏和資本市場運行規律,更加緊密聯繫和服務創新型企業,幫助他們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能力,將企業價值傳遞給投資者。要積極推動金融界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完善人才培育機制,培養更多符合耐心資本發展需要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丁曉欽 羅智紅,作者分別爲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海派經濟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