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突然跟美國“掀桌子”,取消全部合作協議,上千美軍必須走人

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在西非地區正在遭遇一場史詩級“外交災難”,在馬裡軍政府宣佈結束與美國之間的軍事協議後不久,美國從尼日爾撤出駐軍的談判也已箭在弦上。當地時間4月22日,五角大樓發言人萊德少將對外界首次證實,美國政府正在與尼日爾“保衛祖國”國家委員會(以下簡稱“保國委”)就有序撤軍問題展開密集協商。

(美軍在尼日爾的無人機前進基地)

實際上,隨着最後一批法國駐軍從尼日爾撤離,美國在當地1100多名駐軍的去留問題已逐漸浮出水面。去年7月,西非國家尼日爾爆發了一場軍事政變,以政變軍人領導人、總統衛隊指揮官齊亞尼爲首的力量,迅速掌握了該國政局。隨後不久,這一力量以“保國委”的形式開始行使國家權力。

作爲法國在西非的前殖民地,尼日爾與法國之間通過駐軍、經援合作、和貨幣關聯等方式維持着“特殊關係”。尼日爾政局失控,很可能意味着法國與該國的特殊關係將“毀於一旦”,法國在當地的巨大經濟和地緣利益恐將遭到嚴重損失。

(尼日爾人民對於外國駐軍存在厭惡情緒)

法國馬克龍政府最終也錯估了形勢,法國政府在軍事政變爆發後不久,就旗幟鮮明地支持遭政變解職的總統巴祖姆,認定齊亞尼領導的“保國委”沒有任何“合法性”。但由於尼日爾境內反法情緒高漲,法國最終還是失去了外交介入尼日爾政變危機的正當性,最終只能表示支持西非共同體的“所有決定”。

與此同時,尼日爾臨時政府立即對法國採取了針鋒相對的反制措施,並迅速向法方予以強硬迴應,“保國委”當即宣佈廢除尼法兩國所有軍事合作協定,要求法國限時撤軍,否則後果自負。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間,美國的態度卻異常曖昧。按理說,美方在尼日爾的國家利益大致與法國綁定,在反恐、排俄、能源和鈾礦開採問題上利益存在一致性。正常外交操作下,尼日爾政變發生後不久,美國也應該在第一時間站在法國這邊,畢竟美國在當地的駐軍就在尼日爾的法軍軍事基地內。

但是就在政變發生後不久,雖然拜登政府一再施壓尼“保國委”,要求立即無條件釋放總統巴祖姆,另一方面,美方卻通過外交渠道,瞞着法國秘密聯繫齊亞尼領導的“保國委”,要求與對方建立合作關係並保留美國駐軍。

(美軍在尼日爾的軍事基地)

美國這招“插兄弟兩刀”玩得異常嫺熟,但尼日爾新生政權卻對美國人伸來的“橄欖枝”愛搭不理。上個月中旬,在美國高級官員代表剛剛離開尼日爾首都後不久,齊亞尼領導的“保國委”突然對外宣佈,取消此前與美國政府達成的全部軍事合作協議,還要求美國駐軍必須在限定日期內撤出該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尼日爾軍政府對美國下“逐客令”的同時,去年年底,俄羅斯副防長葉夫庫羅夫卻罕見率團到訪尼日爾首都。齊亞尼領導的“保國委”對外表示,“雙方討論的核心議題是加強兩國在防務領域的合作”。外界普遍認爲,這實際上意味着尼日爾軍政權已經與莫斯科建立了“正式關係”。

(西非國家普遍歡迎俄羅斯介入,讓歐美頭疼不已)

人們注意到,儘管俄羅斯在尼日爾並未開設使館或派駐軍事人員,但俄羅斯瓦格納僱傭兵集團,至少幾年前就在當地開展安保和採礦業務,隨着布基納法索、馬裡和乍得等西非國家,先後邀請瓦格納僱傭兵集團成爲其“反恐夥伴”,尼日爾軍政權倒向俄羅斯人讓西方“火冒三丈”“夜不能寐”。

實際上,出於對俄羅斯藉助瓦格納集團“挺進”尼日爾的擔憂,特別是一系列地緣競爭和俄烏衝突的外溢效應,一股無形的力量促使歐美非常關注尼日爾當地局勢。政變後不久,西方媒體就開始紛紛炒作尼日爾軍政府代表赴馬裡,與瓦格納高層人員會面的消息。西方媒體開始渲染這樣一幅場景:受全球恐怖主義威脅最嚴重的尼日爾薩赫勒地區,即將迎來“俄進西退”的新階段。

(前往尼日爾的瓦格納僱傭兵代表)

西方國家一再渲染“狼來了,結果狼真的來了”,出於對西方國家的極度不信任,“保國委”最終選擇與俄羅斯進行安全領域的深度合作,而瓦格納集團則成爲俄羅斯角逐西非的重要抓手。

3月16日,“保國委”在一份公開聲明中聲稱,尼日爾政府認爲該國與美國達成的所謂“反恐軍事合作”關係,並不符合國家利益。“保國委”發言人在當地電視臺發表重要電視講話,公開聲稱,“美國在尼日爾的駐軍嚴重違憲行爲,過渡政府完全不能接受這種軍事安排”。

需要特別指出一點,該發言人在當晚的電視講話中指出,尼美軍事協議是美國政府單方面強加給尼日爾人民的,是美國妄圖奴役尼日爾的“腳鐐”和“枷鎖”,“尼日爾沒有義務,也沒有興趣繼續保留所謂美國駐軍”。

對這一講話內容進行總結,我們發現當前尼日爾政府對美國的態度可歸納兩點:

首先,尼日爾方面認爲,由主管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莫里·菲,以及五角大樓官員組成的高級代表團,並沒有給尼軍政府最起碼的尊重,爲了安全起見,美方在緊急訪問前並未向過渡政府透露美方代表團的人員結構,也沒有向尼方告知相關議事日程。在安全保護、反恐行動以及美國駐軍相關設施部署情況等細節問題上,美方居然還對尼方設限保密,讓尼方根本無法接受這種“赤裸裸地羞辱”。

其次,尼方表示不能接受美國居高臨下,給尼日爾軍政府下“指導棋”的傲慢行爲。更讓尼日爾方面深感屈辱的是,尼美軍事合作協議中,竟然還規定,美軍沒有義務迴應尼日爾政府,任何幫助其打擊當地恐怖分子的請求,這無疑完全視尼日爾當局爲無物。

(美軍留在尼日爾想幹什麼,當地政府其實心知肚明)

基於上述兩點,美國代表團在尼日爾首都尼美亞守了整整三天,卻始終沒有見到“保國委”領導人齊亞尼,最後美國人只能“敗興而歸”。實際上,美國之所以大費周章,妄圖通過“賴着不走”的策略,保留美軍在尼日爾北部阿加德茲地區的軍事基地,就是爲了埋下一顆釘在薩赫勒地區的楔子,只有這樣,美國纔有“落錨點”,有機會染指尼日爾豐富的鈾礦和油氣資源。

在美國看來,尼日爾境內的軍事基地是美國非洲司令部“自然延伸”其軍事影響力的重要“跳板”,美國完全可以藉着打擊薩赫勒地區極端組織的藉口,來控制西非地區的“安全閥門”,繼而對俄羅斯深入西非地區的觸手進行精確堵截。然而,讓美國人失算的是,他們錯估了西非人民對於掌控自身命運的決心,更高估了自己肆意擺佈非洲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