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特朗普的“幽靈”,將持續籠罩美國!

(原標題:一個叫特朗普的“幽靈”,將持續籠罩美國!)

剛剛過去的美國總統大選,拜登最終如願贏得勝利,創造了選民票數史上最多和當選年齡最大的雙料紀錄。從拜登方面來說,顯然有許多值得總結成功經驗,但萬變不離其宗的第一條,便是特朗普因素

拜登在一場幾乎完全是關於特朗普的選舉中擊敗了特朗普,特朗普則丟掉了一場自我救贖的戰鬥。選前民調普遍預測“拜”局已定,但跌宕起伏的選情,與懸念叢生爭議未決的選舉結果,充分說明了這遠非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仔細深究,特朗普在許多方面的表現遠超預期,這或許是其遲遲不願承認敗選的原因之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政治經濟、社會、公共衛生危機集中爆發的艱難時刻共和黨選民沒有棄特朗普而去。歷史地看,連任年糟糕的經濟表現,對在任總統選舉前景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但爲什麼仍有超過七千萬人將票投給看起來並不“稱職”的特朗普,其選民票甚至還超過了2016年?主要原因在於共和黨徹底的“特朗普化”。

特朗普在任四年,努力兌現競選承諾,大力推行任何能夠取悅選民的保守主義政策,在減稅、減少政府管制、放開石化能源開採、振興製造業等各方面向基本盤傾斜,在種族移民大法官任命問題上的強硬作風也深得保守白人選民擁護,從而成功地在共和黨內建立了某種宗教式的權威,向選民灌輸只有自己才能“讓美國更加偉大”的思想。

共和黨人來說,特朗普的改革無疑是正確而成功的,因此他們選擇相信所謂“中國病毒論”,相信個人自由高於公共利益,相信反種族歧視抗議是對美國法律與秩序的暴力革命,相信特朗普能將經濟帶回來,更相信拜登上臺美國將“萬劫不復”。

無論是基於文化種族背景,還是出於經濟階層因素,絕大多數共和黨人都已將黨派立場視爲投票的第一前提。實際上,民主黨方面也是如此,拜登的身後同樣是將特朗普趕下臺視爲唯一目標的憤怒選民。

歸根結底,極化政治纔是這屆總統選舉歸屬的關鍵變量。兩黨在疫情、種族、經濟等議題上的立場固化,比拼的不過是誰能將自己的基本盤做得更大而已。

四年前,特朗普在勝選後表示現在是包紮分裂傷口的時刻,承諾要做“所有美國人的總統”。上週,拜登在勝選演說中也承諾將尋求團結而非分裂,“是時候治癒美國了”。

然而,理想豐滿,現實殘酷。特朗普所代表的,是“保守的美國”對“自由的美國”的公開反動,這種意識形態的撕裂與鬥爭是長期而持久的,不會因爲特朗普的敗選而停下腳步。不誇張地說,特朗普只是保守力量集結髮起的第一次衝擊,是一次劍走偏鋒的失敗嘗試,但特朗普主義的土壤並未因爲選舉而有絲毫動搖。

隨着美國人口結構的繼續變化,白人的身份認同危機將更加凸顯,族羣分裂背後的文化衝突,經濟不平等背後的階層矛盾,政治對立背後的治理危機,都將在短期內看不到解決希望的黑暗軌道上持續滑行。

作爲“老人政治”的代表,拜登揹負着建制派對特朗普持續破壞美國內政外交剎車的希望,和普通民衆希望國家儘快止血、恢復正常的樸素呼聲,但其能不能成爲那個力挽狂瀾的人物還有待觀察,目前至少近一半選民不認可。

特朗普之後,還會有合衆爲一的國家嗎,美國又將走向何方?美國尋找國家靈魂旅程還會繼續,而世界將面對一個長期分裂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