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財社論:開放將帶來一個更加健康的市場

開放開啓的是一場雙向奔赴的價值發現之旅。

11月1日商務部、證監會和國家外匯局等六部委修訂發佈《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這裡的外國投資者,是指外國的自然人、企業或者其他組織。從允許外國投資者實施戰略投資等五方面降低中國資本市場投資門檻,拓寬外資投資證券市場渠道。

向外國投資者伸出橄欖枝,拓寬的不僅是外國投資者類別、門檻、投資方式、持股比例和鎖定期限等,更是中國資本項目可兌換自由的一場深度變革,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不單是降低了外國投資者的成本,提高其在中國資本市場的選擇自由度,同時也預示着中國資本市場正在開啓一場深度國際化之旅。

當前外國投資者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主流渠道是QFII、RQFII和港股通等,且主要以服務機構投資者爲主,境外自然人無法直接投資中國資本市場。這與中國資本項目的有序改革步驟密切相關。爲有效管控跨境資本流動風險,中國在資本項目上遵循先長期後短期、先機構後個人的節奏。這次放鬆境外自然人投資中國資本市場,是中國資本項目改革出現的一個顯著躍遷,其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將是一種生態重塑。

外國投資者投資門檻的降低,對中國資本市場具有積極影響。如外國投資者實施戰略投資後不成爲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其境外實有資產總額從不低於1億美元降低至5000萬美元等,將能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同時,允許外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向發行,爲外國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國民待遇化的可投資方式;協議轉讓、要約收購方式實施戰略投資的持股比例從10%降低至5%,以及將外國投資者的持股鎖定期從3年調整到不低於12個月等,一旦有效落實,都將極大降低外國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門檻。

顯然,這意味着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將更加多元,市場可更方便地處理不同文化和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訴求,進而有助於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能力、風險配置和管控能力等。

開放准入是主動開門迎客,外國投資者要真正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還需各部門協同作戰,出臺更多相互助推的實施細則,真正從技術可行性等方面爲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提供製度性的可行、可信保障。如對外國投資者而言,如何提高其跨境資金流動的便利性,怎麼提升人民幣與美元等外幣的可自由兌換能力,怎樣進行稅務規劃安排等等,這些都需相關部門清晰化路線圖,讓外國投資者真正可感可得。從規劃到執行、從可信到可行,要做的事還很多,接下來還需多部門分工協作,暢通資本跨境投資渠道。

同時,開放准入主要是爲跨境投資搭建橋樑,外國投資者是否使用這一投資便利,最終打鐵還需自身硬,根本上還需中國資本市場擁有讓人無法拒絕的投資價值。

這種投資價值不能寄託在估值便宜上,因爲估值便宜給人帶來的不是價值低估,而是市場缺乏價值發現能力和投資標的缺乏可投資價值,因此開放准入要發揮實效,還需倚重在中國資本市場具有可預期的投資價值提升空間,用市場的可投資性和投資價值發現窪地效應,來吸引外國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

而提升中國資本市場投資價值,至少需在兩方面展現吸引力:一方面是進一步完善註冊制、退市制度和併購重組制度等,儘可能降低符合投資者偏好的公司的上市門檻,爲投資者提供豐富的上市資源,提高市場選擇自由空間,降低市場價值發現成本。唯有市場爲投資者和標的資產提供充分的選擇自由空間,市場才能內生出價值發現能力和風險定價水平,才能真正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進來。

另一方面,要完善基於投資市場的制度支持框架,護衛市場公平正義,保護好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長期投資與耐心資本並非一個單純基於投資時間計量的形態,而首先緣於對合法權益的安全護航,爲此當務之急是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基於合作博弈基調完善集體訴訟制度、辯方舉證制度、爭議和解制度等,降低投資者捍衛自身合法權益的訴求表達成本、爭端解決成本等。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資本市場和資本項目的深度開放,打開的是一種新的市場生態,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是變革之力。因此,開放本質上就是一種向善和向上的改革之力,最終帶來的將是一個更加健康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