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劇捧紅的演員,爲什麼她的路越走越窄?

角色烙印過深,對演員來說既是幸運也是不幸:一方面,角色的塑造成功提升了演員的國民度,能夠迅速破圈;另一方面,它也容易限制演員的上升空間,使演員的形象標籤化。

作者|夏爾

編輯|孤鴿

很多人還記得2007年播出的現象級熱劇《奮鬥》,像是一場青春特供的白日夢,將年輕人的迷惘與奮鬥搬上了熒屏。劇中的六位主角個性鮮明,做派狂放,至今仍被人樂道。

飾演他們的演員,也因角色而走紅。王珞丹、文章、朱雨辰憑這部劇嶄露頭角,已有知名度的佟大爲、馬伊琍、李小璐,也因這部劇變得更火。

如今,劇外的他們經各自“奮鬥”,早已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軌跡:有人作品穩定輸出成爲“業界脊樑”,有人飛昇一線後漸漸沉寂,也有人醜聞曝光後再難翻身。

《奮鬥》中的六位主角

最近半年,他們之中還在“營業”的藝人,有了一次罕見的集體爆發。

馬伊琍主演的《繁花》《我的阿勒泰》先後播出,口碑不俗;佟大爲因參演《玫瑰的故事》引爆話題,拿捏住了中年男星的生活流賽道;王珞丹則出演了《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雲邊有個小賣部》兩部電影和電視劇《海天雄鷹》,頻繁刷臉。

相比之下,王珞丹雖作品多,但都不夠大爆,顯得“雷聲大雨點小”。事實上,她的發展軌跡也代表了一類普遍存在的演員羣體——紅着紅着就有些“糊了”。

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她特別像電影《甲方乙方》裡徐帆飾演的那個女明星,紅的時候煩惱太紅了,想退圈,“糊”的時候又想翻紅。對照王珞丹的經歷,我們也能看到內地女演員的某些“生存困境”。

對演員們來說,出演《奮鬥》這部劇,是一次難得的表演經歷。而這部劇,也深深烙印在了他們身上。

打開微博,很多人的自我介紹,至今仍與《奮鬥》相關。王珞丹的介紹是“演員,電視劇《奮鬥》中飾演米萊”;馬伊琍是“演員,電視劇《奮鬥》中飾演夏琳”;文章是“演員文章,出演電視劇《奮鬥》”;朱雨辰是“演員,《奮鬥》中華子的飾演者”。

王珞丹的微博介紹

《奮鬥》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視劇,憑什麼給演員們打上如此深的烙印?這需要放到時代中去考量。

該劇由京派作家石康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是趙寶剛導演的“青春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是《我的青春誰做主》和《北京青年》。

《奮鬥》問世前,國內的青春劇正處於單一的創作模式中。當時流行的青春劇,要麼是臺灣偶像劇,要麼是仿照韓劇、臺偶拍攝而成的《紅蘋果樂園》《星夢緣》,缺少真正關照年輕人精神狀態、反映現狀的影視作品。

而《奮鬥》剛好填補了這一空白,拍出了年輕人敢愛敢恨的熱烈情感。更難得的,是它還有着濃烈的理想主義內核表達,劇中建造的那座“心碎烏托邦”loft,一度讓年輕人心嚮往之。

“心碎烏托邦”建立

更吸引人的,是劇中的六位主角:才華斐然的陸濤、獨立倔強的夏琳、爲愛癡狂的米萊、知足常樂的向南、刁蠻嬌憨的楊曉芸和百折不撓的華子。他們的存在,正代表了無數個在時代中“折騰”的80後、90後青年。

以至於,從這部劇走出的很多位演員,之後接洽的角色,都延續了劇中的性格特徵。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王珞丹和文章,王珞丹的“小妞路線”和文章的“小男人路線”,便是由那時建立起來的。因戲路定位鮮明,這兩人也成了同劇組飛昇最快的兩位演員。

劇中,王珞丹飾演的米萊,是“北京小妞”的典型代表,這是一個擰巴的角色。她有細膩的一面,即便遭遇“渣男劈腿閨蜜”,仍困窘着不願走出情感泥潭,她也有局氣的一面,對朋友出手大方。

王珞丹上一個具有討論度的角色,是2021年《南轅北轍》中的尤珊珊。在尤珊珊身上,我們依稀能看到米萊的影子——拉着幾個閨蜜攢了間餐廳,不圖掙錢,只圖朋友吃飯聚會方便,像個樂善好施的散財童子。以至於有觀衆感嘆,王珞丹出走多年,歸來仍是“北京小妞”。

《南轅北轍》中的王珞丹

就性格來說,王珞丹與米萊有着很高的適配度,她們都會積極爭取自己喜歡的東西。出演《奮鬥》時,導演分給王珞丹的是另一個角色,但她主動請纓,要求飾演米萊。而在劇中,米萊會偷窺陸濤的生活,在夏琳出差後趁虛而入,“偷”走一個早上。

米萊之於王珞丹的演藝生涯,的確有着不可撼動的位置。她自己也承認,“大家對我最開始的認知就來源於米萊,這也是我喜歡並認可的一個角色。”

角色烙印過深,對演員來說既是幸運也是不幸:一方面,角色的塑造成功提升了演員的國民度,能夠迅速破圈;另一方面,它也容易限制演員的上升空間,使演員的形象標籤化。多年來,王珞丹沒能再出現更多代表角色,幾乎在原點徘徊,正是這種困境的體現。

17年過去,《奮鬥》中的六位主演,無意間被“分割”成了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是還在活躍着的馬伊琍、佟大爲,主演的作品仍頗具討論度;第二梯隊,是多以配角出鏡的王珞丹、朱雨辰,曝光度今非昔比;第三梯隊,是因醜聞淪爲娛樂圈邊緣人的文章、李小璐,他們一個轉身話劇舞臺,一個成爲網紅帶貨直播。

紅與不紅,能紅多久,是時也命也,也是市場選擇後的結果。

六人之中,王珞丹的“跌落”看似原因不明,實則有跡可循,與賽道擁擠、“小妞”人設沒落有關,也與她的性格、演技緊密相關。

王珞丹爆火過,這點毋庸置疑。演完《奮鬥》後,她又出演了趙寶剛導演的《我的青春誰做主》,飾演女二號錢小樣,一個單純魯莽的率直女孩。和米萊一樣,錢小樣也是個人設出彩、個性張揚的鮮活人物。憑藉這兩個角色,王珞丹出盡風頭,甚至蓋過了這兩部劇裡番位更高的馬伊琍和趙子琪。

《我的青春誰做主》中的王珞丹

2007年到2009年這三年,屬於王珞丹的黃金時代。期間,她不但一炮而紅,而且還“插上翅膀”,成爲第三位金鷹女神(前兩位分別是劉亦菲和李小璐),並與楊冪、劉亦菲、黃聖依並稱內娛“四小花旦”。

彼時,很少有人能預料到,這樣一位勢頭高昂的女星,會那麼快就黯淡下去。

趙寶剛曾這樣評價王珞丹,“她是一個用個性取勝的演員,她演過的角色應該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沒法再去演。”而王珞丹在這時候的接戲,卻偏偏“步人後塵”。

2010年,徐靜蕾執導和主演的電影《杜拉拉昇職記》大火,而王珞丹主演了劇版,同期播出,反響不如電影;隨後,周冬雨演的電影《山楂樹之戀》火了,王珞丹又演了劇版的靜秋。這種接戲方式看起來是緊跟熱度,實則卻並不討好,因爲觀衆有先入爲主心理,很難超越。

如今,大家提起這兩部作品,會認爲是徐靜蕾和周冬雨的代表作,而沒人想到王珞丹。可以說,這時候的她就已顯出了頹勢。

王珞丹版靜秋

在競爭激烈的演藝圈,沒有“非誰不可”,後來者拔地而起,前人稍不留意就會失去領地。趙寶剛導演就曾毫不諱言地公開表示,女演員白百何對王珞丹是一種威脅。他執導的《家的N次方》就找了白百何主演,2011年播出,是當年的爆款劇。

而王珞丹似乎沒有意識到危機,2011年的她選擇了“落跑”,年初只在春晚露了個臉,就匆忙飛去了美國,開啓了長達八個月的度假模式,到紐約看展、逛街、結識陌生人……而這一年,白百何主演的《失戀33天》以小博大,總票房3.5億元,成爲當年的話題之作。

或許是想突破角色定位,此後的王珞丹選擇了離開自己的現代都市角色舒適區,進入了古裝劇領域,這便是2014年播出的《衛子夫》,她飾演大女主衛子夫。

但這個角色也已經有過兩個經典版本,分別是王靈版(《大漢天子》)和寧靜版(《大漢天子2)。前兩版從妝造到人設,都重在突出角色的溫婉聰慧,而《衛子夫》卻走浮誇路線,妝造選用了鮮豔的阿寶色,人設甫以瑪麗蘇劇情。

再加上王珞丹的氣質偏新潮,不夠古典,膚色略顯暗沉,也不適宜古裝,撐不起端莊大氣的漢代美女形象,該劇豆瓣僅5.9分,有網友評價:“整體算及格,王珞丹的衛子夫真的不好看。”

《衛子夫》中的王珞丹

可以說,《衛子夫》是王珞丹演藝事業上的滑鐵盧,這是她出演的第一部古裝劇,也是她出演的唯一的一部古裝劇。

在靠作品說話的行業,一個角色能讓演員一舉走紅,也能讓一個演員好感盡失。或許,正是從《衛子夫》開始,觀衆之前對王珞丹建立的熱情開始走向了消散。

王珞丹屬於很“吃”角色的那類演員。如果角色弧光強,性格與她相近,行爲邏輯能說服她,她就能演得很好。早年間的米萊、錢小樣,便都屬於這類角色。

但她很難咂摸出角色的深度。比如,電影《烈日灼心》裡伊谷夏這個角色,就讓她非常挫敗。這個角色是電影中爲數不多的女性角色,在男人戲中本身就存在感不強,加之她演的浮躁,經常咋咋呼呼,就顯得與片子的整體氣質格格不入。

實際上,在創作過程中,導演曾期待她爲角色予以更多的表達,她原本嘗試將過去的經驗全部打碎,靠純感受進入角色,但她發現自己什麼都感受不到。每拍完一場戲,她都會在心裡默唸一句“我靠,完了”。以至於到了殺青那天,她抱着導演哭了很久。

《烈日灼心》中的王珞丹

王珞丹是個性情真誠直率的人,她覺得自己在《烈日灼心》的表演不好,拖了後腿,在首映發佈會上甚至對媒體說“我演的是最差的,想起來就想哭”。

感受不到角色,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平淡”,寡淡無味。王珞丹飾演的不少角色,都存在這個問題,在說臺詞時表情不夠細膩。比如2017年播出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裡,即便演的是火急火燎的急救戲,可她的臺詞觀感卻不夠緊迫。

不過,這種“平淡”有時也會成爲優點。在韓寒導演的電影《後會無期》裡,她飾演的“風塵女子”蘇米,風塵中帶點文藝、慵懶中帶些性感,就讓人眼前一亮。只可惜,這種與她“平淡”表演方式相契合的角色,並不多見。

《後會無期》中的王珞丹

演員的發展還與行業潮流的變遷緊密相關。2011年《甄嬛傳》開播後,“大女主”時代正式來臨,“小妞”作品輝煌不再,像王珞丹這類都市氣質明顯的女演員,前路也就變得狹窄。

其實她也有過很多嘗試,但礙於作品成色、市場反饋等多方面的原因,未再翻紅。

比如,在電影《被光抓走的人》裡,她飾演一個被劈腿的公職人員,原本與老公約好去辦離婚手續,結果老公“被光抓走”,她決定與“小三”聯合起來探尋真相。王珞丹在片中有一段江邊慟哭的獨角戲,將人物對丈夫、對生活、對自己的複雜情緒宣泄而出,算是她近年來少有的“表演高光”。但該片票房失利,不達預期,未能獲得普遍認可。

《被光抓走的人》中的王珞丹

難爲一番折騰,卻騰不起太大的水花。2020年8月8日,她發出後秒刪的一條微博,暴露了自己的內心:“不想當什麼好演員了,太累了,就想紅。誰知道有什麼翻紅的辦法,還得有尊嚴地紅的方法,跟我說說。”

2021年,她再次和“京派”導演合作,出演了馮小剛的首部網劇《北轍南轅》,看似是回到了自己的舒適圈,沒想到該劇播出後因爲劇情懸浮等問題遭到羣嘲,豆瓣僅5.0分。曾經的國民導演馮小剛也遭遇事業滑鐵盧,可見時代風潮的變化之快。

如今,王珞丹在影視作品裡多以配角形象出現:在電影《朱同在三年級丟失了超能力》裡客串飾演一位老師,在男人羣戲《海天雄鷹》裡給一羣老爺們作配,在5.2分的《雲邊有個小賣部》裡飾演被弟弟吸血的苦情姐姐……其角色戲份、戲劇張力和可塑性,都已是今非昔比。

演員本就是被動的,而女演員隨着年齡的增長,選擇餘地更少。王珞丹已算幸運,能抓住自己的黃金時代,奉獻過一兩個深入人心的角色,並將影響一路持續至今。

願她能重整旗鼓,拿出年輕時的拼勁兒,不要讓自己的職業生涯“一路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