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保種!花蓮野菜學校揭幕 吃出原住民山林智慧

原住民野菜學校以簡單隆重的下午茶會方式揭幕。(圖/花蓮政府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花蓮縣原住民族野菜學校18日以簡單隆重的下午茶會揭幕,由花蓮縣長徐榛蔚親自主持,與原民會前主委、前監察院院長大川、野菜學校幕後推手吳雪教官臺灣舞蹈大師張逸軍及多位縣議員共同爲學校揭幕。徐榛蔚感性地說,希望大家藉着親自走進「野菜學校」作爲認識花蓮原住民山林智慧的平臺、進而認識部落、瞭解部落、甚至愛上部落。

▲花蓮縣長徐榛蔚與會野菜學校幕後推手吳雪月教官(左二)對話

徐榛蔚表示,去年花蓮縣政府辦理第一次國際慢食論壇,在其中論述在花蓮可以透過慢食結合原住民山林智慧,如今我們在野菜學校中實現,縣府以將近十二個月的的時間規劃執行,將美崙公園生態展示館重新改造活化野菜及原生植物保種基地,成爲各界一同體驗部落智慧取自山林生活智慧的絕佳場域

今年在聯合豐年節中,活動會場呈現相當受歡迎的原住民美食攤位,呈現了非常多的花蓮各部落的食材,其中野菜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今年縣府舉辦了首屆麪包果(巴吉魯)節,贏得非常好的口碑迴響。這是花蓮的特色,將臺灣文化寶藏行銷分享給全世界所有的在世界上的好朋友,讓他們看見原住民野菜文化的美好和深度,更展現先人的智慧。

▲▼吳雪月向徐榛蔚介紹野菜保種情形。

以往在山林田野間,人們以爲的「草」是依娜眼中的寶,「採」着自然生成的野菜,「集」合了祖先的智慧、自然環境的給予,「慢」慢形成了阿美族婦女世界的生活樣態,「吃」苦味的野菜,讓阿美族的味蕾顯得獨特且多元,取自於環境、依循着季節,阿美族是名副其實與大自然相互依存的族羣

野菜學校幕後推手吳雪月教官闡述,當氣候變遷時,野菜成爲對抗極端氣候的食物來源,全世界有超過85%的生物多樣性,保存在原住民生活的環境場域中,目前多數的原住民能靠着採集直接取得食物的原型

原民會前主委、前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認爲,人在思考環境變遷,我們與自然間的關係,轉換成爲一種共生的概念,而非利用。隨之而來,依時序季節而產出,吃公平的、吃健康的、吃自然的、吃在地的、吃當季的成了消費主流,而這正是原住民的智慧飲食中的一環,讓「慢」成爲生活中的基因找回,健康自然也會回來。

▲▼現場展示多種野菜保種成果。

原民處指出,新冠疫情影響各國觀光業之際,國內市場轉爲內需爲主,縣府透過各種行銷活動,吸引國人到花蓮旅遊,將觀光產業依據「在地特色」來推動「慢.精品旅遊」,「慢慢的體驗花蓮在地特色,用旅行來享受精心設計,透過『問』認識風土、透過『嘗』探索部落百味、透過『吟』感受熱情,透過『舞』創造身體的記憶。」希望留得久、玩得慢、走得深!

原民處處長陳建村表示,野菜學校在「野菜教母」吳雪月教官的精心策劃以及原民處團隊認真推動執行之下,把我們很重要的文化資產,透過野菜保種計劃保存起來,最珍貴的是我們把部落先人取自山林的智慧拿出來,完整的收納起來,沿古再加上創新,讓年輕一代年輕人更加的簡而易學,簡而易懂,學習我們自己採集上天賜予野菜的智慧,食材來自於生活,開幕會場與野菜相關的包括圖片、文字、種籽陳列與展示,這些都是我們族人生活周遭以及他的至誠之心,分享之心,將所有的生活的題材納入野菜文化當中,這是我們覺得分享生活上的美好,希望能夠常常久久。這是花蓮的驚歎更是臺灣的驚歎,保留寶貴的原住民野菜文化與資產是我們的責任。

►他奶奶的美麗小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