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可持續地成功,你需要擁有這4種力量

冒昧問問你。你十年前最後悔的事是什麼?

每個人答案或許不盡相同,但都很扎心。

有人說是高考選了文科而不是理科,有人畢業選擇了創業而不是打工,也有人結婚選擇了合適的不是最愛的......

你發現了嗎?這些後悔背後,都指向一個“關鍵決策”。

假如讓你回到十年前,重新地做一次選擇,你會怎麼去做?你可以先不用着急回答我,但是這個答案,或許能幫你拿出專門的時間,回顧一下自己的人生歷程。

前段時間,劉潤讀書會直播間邀請來一位創投高手,朱天博。直播的一開始,他就問了我們觀衆這個問題。

朱天博是誰?他在太多領域做出彩了,一句話介紹他並不容易。

朱老師說要不這樣吧,就從他能帶給觀衆的3個價值點來做個介紹。

第一個價值點,是高手發現者。

朱老師從清華和中傳畢業後,去了新華社做記者,拜訪請教過各行各業的高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髮現各領域的價值,去思考人能做到些什麼事情。

第二個價值點,是以愛賦能者。

也就是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去傾聽、陪伴,給予一些參考。讓創業者們把創業當做手段,把幸福當創業目的。

第三個價值點,是天使投資人。

三體宇宙、脈脈、避風塘、東旭光電等等。這些項目背後,就有朱老師的投資和賦能。

朱老師在直播間裡分享了許多有意思的觀點,其中這一條,我印象很深:可持續地成功一定是“個性化”的。而個體想成功只有兩條路,要麼自己踩坑,要麼前人指導。

自己踩坑,大約是無法100%避免了。但是前人指導,能大大提升效率,減少踩坑的次數。

朱天博和徐井宏、羅飛一起,寫了本書叫《創業三十六忌》。書裡總結了這幾十年,他自己經歷的,以及他遇到的創業者們踩過的坑。

今天,請允許我把朱老師分享的精華部分,濃縮在這一篇文章裡。雖然沒法讓你避開所有成功路上的大坑,但至少,希望能幫你少走一些彎路。

靠“完不成的大願”指路,靠“差不多的喜歡”堅持

朱老師說,其實做了十多年的創業,後來又做了十多年的投資人,到40歲衣食無憂了,但依然還沒想明白,到底要怎樣活。

他本人是個工作狂,每天總是想着怎樣對自己更狠一點,更苛刻一點。

直到後來,朱老師經歷了兩次頓悟時刻。也是這兩次經歷,讓他發覺有高人指點,是多好的一件事。

一次,是他獨自跑去了寺院裡,待了3天。

40歲的時候,朱老師遭遇了人生中很多的不如意,經歷了許多挫折。

他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兒子,每次也就過年過節能回家,回去了也沒有陪伴父母,而是跟朋友一起吃吃喝喝;

不是個好父親、好丈夫,能給家人錢,但給不到應有的陪伴;

也不是個好老闆,總在否定打擊別人,早已經沒有了創業的激情和衝勁......

人生重要角色都做不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下一步去哪裡。不知道之後去幹嘛。十分痛苦。

朱天博去到寺院裡的3天,法師說了一句話,讓他醍醐灌頂。

法師說,你們發一個願。

什麼願?

你此生難以完成的大願。

我想,你內心可能也在吐槽。怎麼還有這麼發願的?完不成,那還有什麼意義?

朱天博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法師說的話,總是在他心裡迴盪。

他開始思索自己的大願是什麼。後來有一天,他突然理解了這件事。

朱老師的大願,是成立一個文教基金會。

你得有一個億,纔有資格在中國成立一個基金會。

如果說,以前聊到一個小目標,是爲了證明自己有多厲害。

這一次,他卻發現,自己非常想去成立這樣一個基金會。

沒有一個億,就去掙。掙了,把錢散出去,幫助更多的人。

哪怕這是個此生無法完成的大願。

有了這樣的大願,你就再也不會在小我裡,不斷蹉跎糾結了。

另一次,發生在更早之前。那是他創業八年的時候,和徐井宏的採訪。

徐井宏老師是《創業三十六忌》的另一位作者。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清華控股前董事長和清華科技園的創建者。

朱老師問他,您怎麼看待失敗,又如何看待成功的呢?

徐老師給了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沒有失敗,‘成功’只能自己定義。也沒有成功……”

不管你有再多的成績,不管有多成功,你終將會揮揮手告別這個世界,走向一個人人都要面對的必然,那就是死亡。

失敗,其實才是唯一的確定性。

人生如此。創業如此。

中國人民銀行曾報告過這樣一組數據,你可能都看過很多遍了:“中國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是3年。3年之後,還能持續正常經營的,只佔了1/3。”

本·霍洛維茨在《創業維艱》裡,也描述過創業的難。

他創業的整整8年中,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的日子都是舉步維艱的逆境。這些生死攸關的逆境時刻,他後來每次想起,依然心有餘悸。

朱老師說,自己也是一樣的感受。

那3天順境對於他而言,是開公司拿到營業執照那天、簽了第一個合同那天、錢第一次打過來那天。

只有這三天,是開心的。其他時候,要面對的是各種層出不窮的幺蛾子。壓力很大,很痛苦。

所以當時聽到徐井宏的回覆,朱天博身上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徐井宏老師說,你要做的,是去定義你的成功。

“你要成爲你夢想中的自己。所以說,成功的這個詞,只有你自己去給自己來下定義。你活成了你想活的那個樣子,我覺得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明白什麼是你想要的。然後,去坦然面對失敗。

正因爲死亡或失敗是這個世界上很美好的一種設計,你才無比珍惜當下,能夠去享受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朱老師說,那一刻,感覺自己突然釋然了。

創業的下一個八年,哪怕只有3天順境,也要活在當下。

你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場面臨着無數“關鍵決策”的創業。

而不論何種定義下的創業,你可能栽的最大的坑,是你所做的事,和所熱愛的方向,背道而馳。

只有你的大方向定了,後面的決策纔有意義。

創業,道阻且難。

唯一能讓人堅持下去的,是“真熱愛”。

熱愛不代表確定性。但是代表着,你能扛住更多次的失敗,熬到黎明破曉的時候。

那些在順境逆境中都穩如磐石的人,靠的從來不是時時刻刻的熱血上頭,而是“這件事我還是想做,還是挺喜歡的,那就去解決問題吧”。

不論是創業還是職場中,你“真熱愛”的事情,一定是個性化的。並且,是你憑着理性分析了利弊後,依然“差不多喜歡”,依然想要堅持下去的事情。

《教養的假設》作者朱迪斯·哈里斯曾說,基因和環境,決定了我們最終長成的樣子。但是,我們如何覺察個性化的“真熱愛”呢?

朱老師給了三個維度,供你參考:想做、能做、可做。

這和高爾夫專業術語不謀而合:“甜蜜點”。

什麼是甜蜜點?就是一支高爾夫球杆擊球時的最佳落點,能讓球手用球杆和球碰撞出最“甜蜜”的美好感受。

放到事業裡,那就是“你熱愛的”、“你擅長的”,以及“社會需要的”,三者交集,就是你的甜蜜點。

想做,指的就是你真正熱愛的事情。

能做,指的是你最擅長的事情。

可做,指的是有市場需求的事情。

朱老師說,這三者的交集,纔是你最好的創業選擇。

想做,是根。你會因爲喜歡,長出能力。接着,你又會因爲想堅持自己的喜歡,去尋找市場。

朱老師的書裡還格外提醒:哪怕是風口上的機會,如果不是你真正想做、能做、可做的,那麼對於你而言,是陷阱。

這種情況,要逃,不要追。

大願。成功。熱愛。

個性。個性。個性。

可持續的成功,一定是“個性化”的,一定是從“你”出發的。

說完了個性,來聊聊“共性”。

什麼是共性的呢?

常識,是共性的。

比如客觀規律。春天過完了,就是夏天。比如哲學思想,也是一種共性的方法,像是《道德經》。

如果說常識還有點虛,那麼,具體的失敗,也是有共性的。

創業方面。閉門造車,產品和市場脫節;資金鍊斷裂,不重視現金流管理;盲目擴張,資源分散管理失控;合夥人人品和價值觀有問題,德行跟不上能力......

職場方面。跟着風口選擇了不熱愛的行業;長期依賴單一技能被新員工替代;追求完美主義被效率淘汰;不願意放權,工作和生活失衡......

總結出一個“不爲”共性清單,纔是比起悶頭卷更重要的事情。

好了。個性。共性。

靠着這兩個支柱,朱老師賦能了無數創業者,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接觸過這麼多位創業者之後,朱老師發現,每類創業者所想做、能做、可做的事情背後,需要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一類,是思考力超級厲害的創業者,他們需要洞察力和決策力。

一類,是行動力超級強悍的創業者,他們需要領導力和執行力。

我們分別來聊聊。

思考型創業者:洞察力+決策力

朱老師說,思考型創業者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有兩種:洞察力。決策力。

別人深陷過去造成的問題裡,你能從中看到未來的解決方案。別人只看到風險,你能找到機會。這種能力,就是洞察力。

從哪裡去洞察?朱老師總結了四個力量:市場。科技。資本。政策。

第一個,市場。

朱老師講了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有一次,自己的00後女兒跑回家問他。

爸爸,你知道“耽美”嗎?不知道。那你知道“三坑”嗎?也不知道。

但是他知道的是,女兒在這幾個東西上面,花費的錢並不少。活動、行頭、道具......都很燒錢。

完了。

YZ時代已經加入了消費主力的行列,但自己卻完全不知道他們消費的東西是什麼。

向女兒請教後,他才明白——

哦。“耽美”是一種網文題材。

頭部的耽美IP,單本版權竟然賣出過4000萬。

哦。“三坑”指的是JK制服、洛麗塔和漢服。

有多賺錢?一套定製的洛麗塔裙子能賣到幾萬。好的漢服布料幾千元一小匹。

延伸出來的市場更大。比如短劇導演知竹,之前是給人拍漢服積累了許多粉絲,後來轉去拍古風短劇,播放量超過5億。

總聽到聲音在抱怨說,只有紅海,哪裡有藍海?

如果你只是在繁忙中,偶爾擡頭粗略張望,是看不到金子閃光的。低下頭,又開始陷入夜不能寐的卷。

機會,可能就在你不願意去了解的地方。在你的認知之外,是巨大的增量市場。

當你放下認知之牆,願意去研究和探索“我知道你不知道”的市場。

你先進去了,市場就還沒那麼卷,才能更大概率搶佔先機。

第二個,科技。

膠捲被數碼技術替代的故事,你聽得都要起繭子了。

科技變革,永遠是決定性的推動力。要麼突破性地把原來的市場擴大,要麼直接掀桌子,創造新的市場。

大公司,能用恢弘的資源去構建和對抗。那小公司和個人呢?

我想起前段時間和傅盛做進化者訪談,他給了一套非常好的方案,你可以參考。

傅盛說,面對新的技術出現,你先去用,比如AI工具。

顛覆式的技術不容易研究出來,那你就去組合。把一些已經存在的技術,根據市場的需求,組合起來,就已經是創新了。

第三個,資本。

資本,熱錢。就不用多說了。

熱錢總是在投資“未來”,是追求前瞻性的,是和洞察力強的創業者天然適配的力量。

關注資本重點佈局的企業,關注資本偏好的變化,裡面也藏着未來的密碼。

第四個,政策。

這是四個力量裡,最具有確定性的要素了。

創業,總是在應對各種不確定性。但是政策,能幫人找到“安全墊”。

政策,能告訴你確定性的“行”,以及確定性的“不行”。

平時可以關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治局會議等重要經濟會議,從政府工作報告看年度計劃、從十四五規劃看五年計劃、從《某某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看產業計劃。

從政策裡,能往後看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

市場。科技。資本。政策。

好。洞察力說完了。

如果說,站在萬米高空的鳥瞰,是洞察力。那麼,城市上空的審視和指揮,是決策力。

朱老師說,決策的本質,其實就是利弊分析。

這件事做不做?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都取決於你的目的是什麼。

朱老師給了一個“動機-能力”模型。

就像是圖裡畫的這樣,你能從動機來明得失,從能力來找進退。

動機,就是前面說過的,從你的“個性”來確定大方向。接着,再用市場來進行銜接。

如果只用一個詞來幫助人找市場,那就瞅準“人性”:懶惰和好奇。

我們寫過,銷售要懂人性。餐飲要懂人性。文案要懂人性。

市場的核心,其實就是人性。

把事情想明白,需要你站在高處擁有洞察力,也需要你俯身貼地擁有決策力。

行動型創業者:執行力+領導力

說完了思考型創業者,我們繼續來說說行動型創業者。

朱老師說,行動型創業者,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是兩個:執行力和領導力。

執行力其實很好理解,就是一種江湖行動能力。

有想法,就去着手幹。沒想法,就拿着最小可行性產品去測試。

落地,落地,落地。

現在,說了洞察力、決策力、執行力。但其實最大的挑戰是最後一個:領導力。

因爲,除了領導力,其他的都可以借力。

如果你沒有執行力,你總能找到一個可以幫你做事的執行團隊,實在不行,試着外包出去。

但是領導力,無法外包。

當你擁有領導力,其他三個能力,也都能夠被你整合起來。

朱老師在直播間分享過一個故事。

二戰時期,人們選總司令。篩選了好多輪,最後剩下兩個人。

一個人戰績、資歷都沒得說,口碑和指標都各種好,幾乎所有人都覺得總司令非他莫屬。我們姑且稱他一號。

另一個人,我們叫他二號,比一號看上去差很多。

總統就覺得,還是請一個高人來參謀參謀,到底誰更適合當總司令。

高人來了,說必須要單獨分別和這兩個人聊聊。

高人見了一號,也覺得這個人真的很棒。但他沒立刻下決定,想着見見另一個人再說。

於是高人就去和二號見面。見完後,他就跟總統反饋了他的選擇。

高人覺得一號的確各方面都好,但是他選擇二號。

爲什麼呢?

因爲他進去和二號接觸後,就連他自己,都想扛起槍炮,跟着二號上場殺敵去。

二號身上那種激發士兵鬥志、增強團隊凝聚力的特質,就是一種卓越的領導力。

而這種領導力,在需要和士兵們生死與共的戰爭中,比單純的戰績和資歷更爲重要。

一個擁有領導力的創業者,一定是一個能激發追隨者潛力的人。

來做一個思維實驗。

現在你是公司的CEO,你進入會議室,你看到會議室裡非常髒亂,第一時間會想說什麼?

朱老師說,大約會有兩種情景。

第一種,你下意識的就開始發飆,詢問是誰把屋子弄這麼亂?主管和負責人去哪裡了?把他們叫來數落一頓。

第二種,則是溫和地從事實出發,立刻聊下一次怎麼做更好。“來來,大家好,我覺得今天我們的這個會議室有一點亂,這是事實。但是我想問的是,咱們下一次開會的時候,如何讓它更加乾淨和整潔呢?”

兩種的區別,就在於,你是一位問題導向的CEO,還是目標導向的。

問題導向,就像是第一種。現在你切換到員工的視角會怎麼想?是的,第一時間是找理由和藉口,甚至“甩鍋”。

而第二種,則是目標導向。一瞬間,就調動起屋子裡的人都開始出謀劃策,怎麼做能快速把會議室變整潔。這一種,顯然更有領導力。

朱老師賦能過的創業者裡,也總會遇到類似的難題。尤其是現在幾代人的做事方式不同,如果還用老的方式,新的人根本不吃這套。

70後,習慣犧牲小我換取全局勝利。但是90、00後呢?講效率,講自我。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有一個理念,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

真正有領導力的人,清醒地知道每人都是不同的,能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然後,激發善意,給予鼓勵。

洞察力。決策力。執行力。領導力。

這四個維度,可以幫你去動態地看一看,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然後善於去借助他人的擅長,然後來補足自己的不足。

這是每個企業家都可以修煉的用人之道。

如果問朱老師開頭那個問題,他的回答很智慧。他說,其實不管十年前做了什麼選擇,都構成了如今的自己,就沒有什麼好後悔的。

但如果非要說的話,那大概是這四個字:視野不夠。

職場人需要知道帶頭人在想什麼,創業者需要想明白自己要什麼。

不論你是更擅長行動,還是更擅長思考,一個好的創業者,身上一定能找到這4個能力中的至少一種:

洞察力,決策力,執行力,領導力。

這種能力如果和你的個性特別貼合,你就能找到事半功倍的創業旅程。

剩下的,就是靠“完不成的大願”指路,靠“差不多的喜歡”堅持。

有的人生像是爬山,山是看得到的,你非常明白,用幾年能爬到山頂。

有的人生像是渡河,你的目標,就是從此岸到彼岸。

有的人生像是航海,99.9%都是未知。

創業者,更像是航海家,永遠不會知道能不能找到新大陸,找到的新大陸上又有什麼。

只有聚焦“個性化”,成爲自己,你才能長期地成功。

不要去擔心8公里外和2小時之後的事情。不去想上一秒說錯的話,活好每一個當下。

就算是8年裡,只有3天順境也沒有關係。

祝你,眼裡有光,心裡有火。

祝你,成人達己。

P.S.

10月24日至11月1日,我們將在“劉潤·進化島”上,舉行“2024年度演講專享低價”的活動。

活動期間,我們將會限時、限量放出50元的優惠券,供你分享、使用。

在“劉潤·進化島”上,你可以直接向我提問,收聽我的商業日課;可以認識2.24萬名創業者朋友,提升自己的商業認知;可以回看商業訪談,聽大咖講書,收穫更多的思路和視角 ……

更多關於“劉潤·進化島”的信息,歡迎你點擊下方圖片進行了解。

我在島上,等你。

*文章爲朱天博獨立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創業三十六忌》,徐井宏、朱天博、羅飛等

2、《創業維艱:如何完成比難更難的事》,本·霍洛維茨

觀點/ 朱天博主筆/ 木言聲編輯/ 二蔓版面/ 黃 靜

這是劉潤公衆號的第2410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