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明康德去年炒股虧近12億,國內新藥研發縮水
解奧 徐超
最新披露的2022年年報顯示,近2400億市值的白馬股藥明康德(603259,02359.HK)營收、淨利潤均比2021年增長超7成,扣非淨利和現金流增長超100%。
火紅的年報數據也給藥明康德進入2023年以來一直跌跌不休的股價打了一針雞血,在3月20日探到今年股價最低點72.79元后,3月21日年報發佈當天藥明康德就大漲超8個點,至3月22日仍有微漲。
從年報所披露藥明康德的業務板塊來看,只有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WuXi DDSU)的收入出現下降,藥明康德稱是緣於公司業務主動迭代升級。而在投資這一塊,藥明康德相較2021年減少23.2億,下滑72.15%;證券投資上更是浮虧近12億,拖累整體投資收益。
其他投資收益難掩股票虧損
對外股權投資是藥明康德搭建醫療健康生態系統的一部分。通過成立合營聯營企業,並在醫療健康生態系統內的廣闊領域中有選擇性地進行少數股權投資。藥明康德通過上述投資,可以進一步接觸到更多醫療健康生態系統的參與者並保持其在技術方面的前沿地位。
2021年年報披露,藥明康德對外股權投資額較2020年增加人民幣7.3億,同比增加29.40%。
2022年藥明康德對外股權投資減少23.2億,下滑72.15%。
有別於前幾年的年報,藥明康德此次年報中特地列出證券投資的情況。公司以自有資金投資納微科技(688690)、華領醫藥(02552.HK)、Lyell Immunopharma, Inc.(LYEL.US)以及其他一些股票。期初賬面價值合計21.1億,期末賬面價值9.8億,公允價值變動-12億。
其中納微科技是一家專門從事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研發、規模化生產、銷售及應用服務,爲生物醫藥、平板顯示、分析檢測及體外診斷等領域客戶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關技術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2021年在科創板上市。但自一開始走到最高128.81元后就一路走低,2023年1月10日還到過最低價49元,2月2日回升到61.09元后又開始走低。
Lyell Immunopharma是一家致力於掌握T細胞以根除實體腫瘤的T細胞重組公司。Lyell Immunopharma於2021年6月上市時高盛曾給予“買入”評級,並認爲該公司股價會到30美元,當時開盤價是18.75美元,該目標價意味着在未來12個月內有77%的上升空間。但上市後除短暫漲到19.835美元后,股價變一路走低,到2022年11月,高盛下調Lyell Immunopharma(LYEL.US)評級,由買入調整至中性。目前股價在2.2美元左右。
拋開股票,藥明康德的投資還涉及私募基金等,均有不俗的收益,但算上股票,2022年整體投資收益反而縮水4.33億。
新藥研發縮水或受制新政
藥明康德的主營業務分爲化學業務、測試業務、生物學業務、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業務五大板塊,唯獨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WuXi DDSU)收入近9.7億,較2021年的12.51億下滑22.5%。
除收入外,國內新藥研發的毛利及毛利率,較2021年也出現了明顯下降。
藥明康德2022年境內營收749,255.70萬元,營業成本501,193.67萬元,毛利率33.11%,低於2021年同期3.36個百分點,原因也是受到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業務主動迭代升級帶來的收入下降的影響。
關於國內新藥研發服務去年營收下滑,毛利縮減,年報解釋稱主要由於公司業務主動迭代升級,公司將集中推進更優質的項目管線,爲客戶提供更加創新性的候選藥物。藥明康德稱,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未來收入增長貢獻將主要來自於藥品銷售分成。
業內認爲,藥明康德在新藥研發服務這一塊收入下滑,和藥監局前年底實施的新政有關。
2021年7月份,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就《以臨牀價值爲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牀研發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
該《指導原則》強調藥物研發要“以患者利益爲核心,以臨牀價值爲導向”,在藥物進行臨牀對照試驗時,要提供最佳治療方式/藥物,而不是爲了提高成功率或效率,選擇不確定或者已被更優的藥物所替代的治療手段;如果沒有選擇最優治療作爲對照,即便臨牀達到目標,也不能證明該試驗藥物可滿足患者的實際需要、或證明該藥物對患者的價值。
這意味着,以後國內要做創新藥,臨牀要和已有的最優的藥物作對比,比已有的最優藥物效果還要好的才能上市,否則不批。這也就逼着藥企要去做臨牀頭對頭試驗,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的創新藥比已獲批的效果更好。
當時消息發佈後,包括藥明康德在內的一衆生物製藥企業股價均出現大跌。2021年11月19日,該《指導原則》正式發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