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進場買國債又有新進展?財政部:支持公開市場操作逐步增加國債買賣,業內:明確而肯定的信號

財聯社4月23日訊(記者 樑柯志)3月底,市場熱議的央行進場購買國債實現基礎貨幣投放的話題,如今出現新的進展。

今日,財政部在人民日報撰文稱,中觀機制上,要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金融改革的協調配合,完善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

上海某機構債券交易員對財聯社表示,財政部的表態對今日債市有一定影響,4月23日早盤,國債交易有走強的跡象。

截至發稿,交易數據顯示,中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下跌0.22%、0.18%。

對於財政部的表態,多位接受財聯社採訪的人士認爲這是對央行增加購買國債規模一個比較明確而肯定的信號。

4月23日,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對財聯社表示,財政部的表態明確了兩個問題:一是央行在二級市場交易國債,作爲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政策調控機制的功能,不存在法律障礙;二是央行進入市場大量購買國債以發揮所謂QE功能,並非是政策初衷和目標。

同日,國元證券固收首席楊爲斆對財聯社表示,國債屬於財政部管轄,今天這一表態支持央行進場購買國債可以視爲一個深層次的政策鋪墊。在他看來,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貨幣政策補充,而是一個大的政策轉向,可能意味着會執行相對非常規的貨幣寬鬆政策。

連平表示,央行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目前已經有交易,只是沒有特別注意發揮基礎貨幣投放的功能,下一步央行可能會根據流動性情況和宏觀政策的需要隨時進行操作。

對於操作和影響,深圳某券商固收首席對財聯社表示,現在對利率曲線的控制趨弱,此時公開市場引入購買國債工具是適當的時機。對金融市場影響中性,具體要看購買數量、方式和時機等。

打造新“新貨幣政策機制”,強化與財政協調

楊爲斆對財聯社表示,如果央行增加購買國債實現基礎貨幣投放,在其看來,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貨幣政策補充,而是一個大的政策轉向,可能意味着會執行相對非常規的貨幣寬鬆政策。

4月初,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央行增加購債之所以引起廣泛討論主要是中國經濟行至關鍵路口,包括地方債務風險化解、財政與貨幣政策的搭配,以及提高居民消費傾向、增加企業投資信心等。在此背景下,市場對政策支持有着進一步的期待,包括從化解地方債壓力來看,似乎也有“新貨幣政策機制”在內的訴求。

值得關注的是,4月23日財政部的文章再次強調,協同配合的財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給質量的強大動力。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與穩健的貨幣政策協調,打好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的“組合拳”。

溫彬認爲,目前財政政策仍有加力的空間,社融增速處於較低水平,自發性融資仍處於較弱的狀態,考慮2023年集中發行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對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剩餘空間的使用較多,2024年進一步大幅發行的概率有限。

基於此,溫彬預計2024年我國預計呈現寬貨幣與寬財政組合。一攬子化債需要在“寬貨幣+寬財政”的金融環境下進行,債務風險暴露往往在經濟下行期,而土地財政具有順週期特性,會加劇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預計中央行會優先使用貨幣工具緩釋,然後政府部門逐步推出置換、展期、降息等一攬子工具,爲此2024年將延續寬貨幣與寬財政協調發力。

中國版“量化寬鬆”,央行購債時機已經成熟?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中國實施QE需要更加激進的財政政策,同時還要解決一系列技術性問題。目前條件並不成熟,而且中國貨幣政策還處於正常空間,沒有必要求助於QE。

由於中國具有新興+轉軌的經濟特徵,總量和結構性問題並存,故人民銀行重心放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管濤認爲,央行的工具箱已經夠用。

數據顯示,到去年底,人民銀行創設了三項長期性工具、十四項階段性工具,合計餘額爲75106億元,較上年底增加10641億元,貢獻了同期央行總資產增加額的26.5%、基礎貨幣淨投放的37.9%。

不過,中信建投固收首席曾羽認爲,不能簡單的通過央行購買國債與否來劃定是否爲QE乃至MMT。我國央行目前資產負債表的擴張速度仍然適中,只要貨幣增速維持穩定,購買國債或再貸款都只是工具方式的問題。

民生銀行溫彬也認爲,雖然央行買債的形式一樣,但是和QE、財政赤字貨幣化的政策安排和邏輯不同,是調節長期流動性的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也不同於西方式的量化寬鬆,未來央行需要在與市場溝通方面做更多工作。

曾羽認爲,近年來,央行沒有采用直接買賣國債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國仍然是以銀行貸款間接信用爲主的國家。但是,目前社融結構中政府債的增速趨勢性的超過了貸款。

換言之,目前央行增加購買國債時機已經成熟。

曾羽判斷,購買國債的可能契機是1萬億新增特別國債發行,央行可能會通過二級市場購買一定量特別國債,但貨幣擴張增速可能並不會明顯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