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佈2024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利率水平穩中有降 權威專家表示,央行進一步降息面臨多重限制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賀覺淵

中國人民銀行7月12日公佈的最新金融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27萬億元,6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8.8%;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18.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3.45萬億元,6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長8.1%。此外,6月末,廣義貨幣(M_[2])餘額同比增長6.2%,狹義貨幣(M_[1])餘額同比下降5%。

權威專家表示,應理性看待當前金融總量指標增速回落,這是有效融資需求偏弱、打擊資金空轉、債市分流存款、地方政府減少存貸款督導以及經濟結構轉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逐步淡化對金融總量指標的關注,更加關注利率調控的作用。

總體看,今年上半年,信貸結構延續不斷優化的態勢。6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6.5%;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5.2%;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6.9%。這些貸款的增速都高於同期全部貸款的增速。

上半年,我國利率水平穩中有降,實體經濟貸款利率繼續保持下行態勢。6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65%,比上月低5個基點;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爲3.49%,比上月低15個基點。

權威專家表示,下半年隨着我國物價水平繼續穩步回升,通脹指標回升,實際利率也將呈現回落態勢。同時,銀行淨息差約束依然存在。利率水平進一步下調,還需要平衡好銀行可持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此外,人民幣匯率仍存壓力。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出現反覆,美國政策利率仍階段性維持高位。

權威專家表示,當前的形勢對政策調控帶來了挑戰,一方面是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另一方面是有效信貸需求偏弱,大體量的存款分流又對金融數據帶來明顯擾動,貨幣政策靠“放水”不能解決問題。此外,在長債利率已經很低的情況下,央行進一步降息引導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下行的空間也受到限制。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