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持續借入國債 將如何影響債市
據報道,央行目前已籤協議的金融機構可供出借的中長期國債有數千億元,將採用無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國債,且將視債券市場運行情況,持續借入並賣出國債。此舉引發投資者對債市是否進入全面防禦的討論。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一般是通過購買固定收益類理財、債券型公募基金等參與國債市場。由於當前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距央行預期合理範圍依舊存在上行空間,專家提醒,上一輪國債收益率上行曾引發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等產品收益率下跌。
A
爲何開展國債借入、賣出操作?
央行此舉或爲引導收益率上行
4月以來,央行持續關注長期國債收益率走勢,並且認爲當前長期國債利率過低,與經濟發展情況不匹配,多次強調重視長期國債利率風險。特別是進入6月,國債收益率再度下行,10年期、3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已經分別下行至2.2%、2.4%附近位置。
從歷史經驗來看,長期國債如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與名義GDP增速有着明顯同步性。原因在於,十年期國債作爲一種無風險資產,收益率一般要低於其他風險資產。當經濟好的時候,投資者在其他地方容易賺錢,購買國債的需求就會下降,導致國債價格下跌繼而提升國債收益率,反之亦然。
此外,國債期限越長一般收益率就越高,因爲時間越久投資者面臨的不確定性就更高,需要的風險補償就更多。如果不同期限的國債收益率出現趨同,甚至長期限國債收益率低於短期限收益率(即“收益率倒掛”),說明投資者對未來經濟預期相對看淡。
所以,央行會特別強調長期國債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關係,因爲這關乎對未來經濟預期的指引。長期國債收益率趨勢影響着市場對長期投資回報率的預期,暗示着未來經濟的增長率,會進一步影響着企業、消費者和外資等投資、消費行爲。
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長期限國債償還期進入10年期後,收益率曲線上行斜率開始逐步放緩,甚至到30年期後,收益率曲線已經逐步走平,這是央行認爲不合理的地方。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2024陸家嘴論壇的發言中指出,我們需要“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收益率曲線過於平坦會使市場產生經濟持續走弱的預期,這不僅與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不相匹配,還會引起負反饋的風險。
央行此次開展國債借入、賣出操作,天風證券固收團隊認爲或是爲了引導長期限國債收益率迴歸合理區間。5月30日,《金融時報》刊文稱“應重視長期國債風險,2.5%-3%是10年期國債收益率和合理區間”。7月5日,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顯示,30年待償期國債收益率已經回升至2.51%,但10年待償期國債收益率依舊不到2.28%。
B
賣國債對市場有何影響?
短期債市走勢可能偏向於區間震盪
理論上,央行借入國債後,可能隨時在公開市場賣出,對債市形成打壓,對購買方形成不利。7月1日,央行發佈公告稱“決定於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30年、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當日分別收跌1.06%、0.37%;7月5日,央行確認簽訂債券借入協議,30年、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再次分別收跌0.31%、0.14%。
此前在央行每次“喊話”提醒長債利率風險之後,債市都會在短期內出現一定幅度的調整下行,但最終走勢還是迴歸到中長期宏觀邏輯,10年、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連創新高,畢竟債市走勢與整個經濟環境相關,而這不是央行一方能完全決定的。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國內5月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3%、PPI(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4%。
潘功勝在2024陸家嘴論壇指出,把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爲重要考量。有分析認爲,後續央行降準降息等政策仍值得期待。長期國債收益率雖然下降到2.5%以下,但收益率依舊有吸引力,特別是在近兩年銀行存款增加、存款“搬家”、其他風險資產收益率下行等替換需求增加的背景下。
天風證券固收團隊表示,當前還是在穩增長、寬貨幣的宏觀邏輯中,因此債券市場不存在簡單反轉,畢竟利率下行的總體趨勢並未改變,所以全面防禦還不至於。但是從現階段角度考慮,短期債市走勢可能偏向於區間震盪,對應債券市場利率上有頂、下有底。
另一方面,華福證券分析師徐亮提醒,需要關注央行賣出國債規模。如果央行通過借入、賣出國債的規模較小,則對債市的影響可能較弱,中長期邏輯可以繼續演繹;如果央行通過借入、賣出國債的規模超出預期,長期國債收益率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出現較大的回升、債市下跌,這種情況下不排除形成債券型基金等贖回、拋售負反饋的可能。
C
普通投資者與國債有何關聯?
應注意債券類理財和公募基金等價格波動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參與國債市場的方式更多是通過購買固定收益類銀行理財,或者債券型公募基金進行。普通投資者購買固收類理財、債券型基金後,這兩類產品主要會投資各類債券,而國債是其中一個重要投資方向;此外,國債市場也影響着其他類型債券市場表現。
所以,如果普通投資者購買了固收類理財和債券型基金,就相當於間接投資了國債。上半年,隨着債市不斷走牛,形成了一波固收類理財和債券型基金“投資熱”。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5月19日,3月底以來增長的2.89萬億元理財規模中,固收類理財增長了2萬億,成爲了今年理財產品的主要增量。截至6月23日,純固收類、固收+類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分別爲3.16%、2.75%,在各類型理財產品中收益最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今年以來新成立公募基金635只,發行份額6616億份;其中,債券型公募基金髮行5369億份,佔今年來新發行公募基金髮行份額81%。截至6月30日,債券型公募基金收益率2.07%,在各類型公募基金產品中收益最高。
目前,多家機構認爲在當前國債需求旺盛情況下,央行賣出國債規模有限,對債市打壓也相對有限。不過,光大證券分析師張旭提醒:如果央行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上行不達預期,較有可能會加大預期引導的力度來實現目標。目前,特別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離央行指引的2.5%-3%合理區間還有一段距離。
需要注意的是,回顧上一輪國債收益率上行期,固收類理財、債券型公募基金收益率均出現了階段性下跌。由於這兩類產品收益除了來自持有期間的債券利息,還包括債券的“資本利得”,就像股票一樣,通過買入和賣出價差形成收益;國債收益率上行,將導致債市下跌,固收類理財、債券型公募基金收益率一般同步下跌。
以債券型公募基金爲例,2022年四季度國債收益率整體上行,wind數據顯示,其間短期純債基金(投資的債券剩餘期限一般1年內)年化收益率下降0.1%;中長期債券市場由於對收益率更加敏感,中長期純債基金(投資的債券剩餘期限一般1年內)收益波動變得更大,同期年化收益率下降了1.21%。
收益率下跌進一步形成了投資者“越跌越賣,越賣越跌”負循環。2022年第四季度末,wind數據顯示,短期純債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投資者持有份額,分別較當年三季度末減少了35.2%、5.7%。
張旭認爲,雖然當前的債券市場和2022年第四季度調整之前的情況不完全一致,但也有着不少相似之處。“其實,當前的利空因素不少,只不過投資者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此時投資者需着手對債券類資產的價格波動進行提前應對,以便守護好‘錢袋子’。”張旭提醒道。
採寫:南都·灣財社見習記者 黃順威